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后,日本即將迎來首位女首相,但大量信息表明,這很可能是一位“短命首相”,甚至可能無緣問鼎首相之位。首先就是得票數據不理想,在第一輪投票中,5名候選人無一人得票過半,于是得票數前兩名的高市早苗和小泉進次郎進入第二輪投票。一般來說,兩人的差距會在這一輪顯著拉大,比如岸田文雄2021年當選時,就比對手河野太郎多出了87票,顯示出在黨內深厚的人脈根基,岸田文雄也因此擔任首相長達3年,直到2024年才卸任,在走馬燈一般的日本政壇已屬難得。反觀高市早苗,她在2021年的選舉中連第二輪都未能進入,2024年又以21票之差敗給了石破茂。今年她的對手換成了負面新聞頗多的小泉進次郎,但也僅僅領先了29票,可以說是一場險勝。
其次,高市早苗正在遭遇兩大風險:第一是執(zhí)政聯(lián)盟或將解散。高市出身平凡,也并非名校畢業(yè),她之所以能躋身自民黨高層,主要是因為抱上了安倍晉三的大腿,成為了著名的“安倍女孩”。如今安倍已經去世,高市為了爭取右翼支持,變本加厲地挑戰(zhàn)中方底線,甚至揚言要在臺灣問題上與中方直接對話。對此,中方立刻反將一軍,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4號表示,自民黨選舉是日本內政,但是日本政府必須在臺灣問題上信守政治承諾。
這句話可以說擊中了高市的死穴,當前自民黨正面臨“朝小野大”的局面,執(zhí)政聯(lián)盟在參眾兩院的席位均未過半,如果在野黨聯(lián)合起來,高市可能連首相都當不上。更關鍵的是,執(zhí)政聯(lián)盟中的公明黨對華立場比較友好,曾在中日邦交正?;^程中發(fā)揮過關鍵作用。今年1月,公明黨與中方重啟“中日執(zhí)政黨交流機制”;4月,黨首齊藤鐵夫又成功實現訪華。明年1月,日本經團聯(lián)會長筒井義信帶領的日本經濟界代表團,還要對中國進行他上任以來的首次訪問。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高市貿然破壞中日關系,可能會引發(fā)執(zhí)政聯(lián)盟分裂,導致自民黨在國會陷入更大的孤立。
高市遇到的第二大風險是老齡化帶來的經濟問題。日本財政收入中,稅收僅占約60%,超過30%都要依賴國債發(fā)行。而財政支出中,有3成都花在了社保支出上,還有2成用于還本付息。簡單來說,日本人口嚴重老齡化導致社保入不敷出,而經濟長期低迷又導致稅收不足,所以只能靠發(fā)債維持,目前日本政府債務已超過1350萬億日元,占GDP比例高達260%以上。
對此,石破茂采取的辦法是增加稅收,但是恰好趕上日本物價上漲,民眾無法忍受高額的消費稅,用選票將石破茂趕下了臺。而高市給出的辦法是繼續(xù)沿用“安倍經濟學”,通過擴大債務規(guī)模、降低國債利率,達到刺激經濟、增加稅收,最終緩解債務危機的目的。
但問題是,“安倍經濟學”已經出現失靈跡象,今年以來日本國債的投標倍數屢創(chuàng)新低,甚至有流標的情況,長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觸及3.7%,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很多國債持有機構面臨巨額虧損,不愿再為日本接盤。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xù)增加發(fā)債規(guī)模,很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利率進一步升高,反而增加了政府的利息支出。日本經團聯(lián)會長等企業(yè)界人士也明確表示,反對“以債務換增長”。
這種情況下,高市早苗最好的辦法,還是應該積極發(fā)展與中國等周邊鄰國的關系,通過加強貿易和吸引投資,來為日本經濟增添活力。如果一味靠發(fā)債維持,同時又擴大防衛(wèi)開支,激化與中國的矛盾,那么等于是雪上加霜,高市的首相任期也注定不會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