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段僅 23 秒的舞蹈片段在短視頻平臺掀起狂潮 —— 王楚然身著復刻唐代襦裙,以敦煌舞標志性的 “云肩轉腰” 動作完成即興演繹,肩、腰、臀形成的反向弧線如流水婉轉,云肩隨旋轉劃出完美圓弧,這一瞬間的動圖播放量迅速突破 1.7 億次。評論區(qū)被 “神級腰精”“壁畫里的供養(yǎng)人活了” 等贊嘆刷屏,有網友逐幀比對后發(fā)現(xiàn),她腰部扭轉的角度與敦煌 220 窟樂舞壁畫中的飛天姿態(tài)幾乎重合,手腕翻轉幅度更與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代樂舞俑分毫不差。
這場 “炸場” 并非偶然。早在 2023 年央視端午晚會的《霓裳羽衣》舞段中,王楚然就因同款動作引發(fā)熱議,當時 4 分 30 秒的完整舞蹈收獲 2.7 億播放,而此次 23 秒的即興片段更因 “零彩排的流暢度” 再度引爆話題,相關話題登上熱搜后,衍生出 120 萬用戶參與的模仿挑戰(zhàn)。
王楚然的腰部控制力堪稱專業(yè)舞者水準,這源于對敦煌舞核心動作的深度打磨。敦煌研究院專家透露,她演繹的 “云肩轉腰” 要求肩、腰、臀呈反向弧線發(fā)力,初練時腰椎曾疼到無法直立,但她堅持每天對著投影儀復刻壁畫動作,甚至參照周昉《簪花仕女圖》苦練眼神與體態(tài)銜接。
細節(jié)處更見功力:她的發(fā)型復刻自永泰公主墓壁畫的 “雙環(huán)望仙髻”,耗用三斤蠶絲制成;服裝上的寶相花紋樣提取自正倉院唐代刺繡,每厘米含 12000 根經緯線,轉身時裙擺暗花與唐錦紋路精準呼應。即便在《成何體統(tǒng)》劇組的即興表演中,戴著兩千根金絲制成的頭飾、脖子勒出紅印的她,仍能保持腰線與指尖的精準控制,實現(xiàn) “一條過” 的拍攝效果。
這段 23 秒的舞蹈不僅是娛樂事件,更成為傳統(tǒng)文化破圈的支點。節(jié)目播出后,“敦煌壁畫” 搜索量暴漲 320%,莫高窟數字藏品迅速售罄,西安漢服店的唐制訶子裙銷量激增 20 倍,“齊胸襦裙” 搜索量一周內增長 450%。短視頻平臺上,# 古代美妝教程# #唐制漢服考據 #等衍生話題熱度破百萬,00 后觀眾開始主動科普 “斜紅”“花鈿” 等唐代妝容知識。
爭議聲中更顯價值:有質疑稱 “科技感破壞古韻”,但敦煌研究院回應指出,通過 AI 技術讓 45000 張壁畫飄帶形態(tài)與舞者動作實時互動,恰是 “讓文物活起來” 的創(chuàng)新嘗試。而王楚然為貼近角色增重 8 斤卻遭 “不夠胖” 的批評,更引發(fā)對 “古典審美多元性” 的討論 —— 正如網友所言:“她的腰不僅扭出了美感,更扭開了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表達之門?!?/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