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時41分
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寒露
寒露時節(jié)
秋意漸濃
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寒露如玉,草木之間
生出瑩瑩一地露水
露珠冷寒而欲凝結
“寒露”之名由此得來
寒露物候
寒露有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三候菊有黃華
鴻雁從白露時節(jié)開始南飛越冬,到寒露已經是最后一批南遷的鴻雁,而古人有先到為主、后至為賓的說法,故將寒露時南遷的鴻雁稱為“賓”。隨著天氣漸寒,雀鳥便沒了蹤影,海邊卻出現(xiàn)很多外殼顏色及條紋與雀鳥相似的蛤蜊,古人看到便誤以為這些蛤蜊是雀鳥所變,稱之為“雀鳥入水”。深秋時節(jié),百花逐漸凋零,萬物日顯寥落時,秋菊卻爛漫盛開。
寒露習俗與養(yǎng)生
寒露到來之前的農歷九月被稱為“菊月”,而寒露節(jié)氣又十分接近重陽節(jié),因此人們常在寒露時賞菊、飲菊花酒、登高、吃花糕,既可以去除秋燥,也可以借諧音之意表達“步步高升”“高壽”等美好的愿景。
寒露正是垂釣的絕佳時節(jié)。天氣轉涼,魚兒游向溫暖的淺水區(qū)覓食,格外活躍易釣,讓釣者一享收獲之樂。與此同時,民間素有“西風響,蟹腳癢”之說,此時母蟹膏黃豐腴,正是品蟹賞味的大好時機;而待農歷十月過后,公蟹脂滿肉嫩,又將接續(xù)這一舌尖上的盛宴。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四時養(yǎng)生之理,這時人們應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梨和芝麻是寒露節(jié)氣時最好的水果和食物。于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梨、吃芝麻”的習俗。
俗語常說“春捂秋凍”,然寒露一過,秋意愈深,涼意漸重,切不可貪涼露體,宜添衣保暖,謹防寒氣入里。此時晝短夜長,天地間陽氣收斂、沉降?!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闭\乃秋季養(yǎng)生之要道——應當隨天地節(jié)奏,早睡以順應陰斂,早起以舒達陽氣,如此方能與四時同序,身心得安。
寒露雖至,心仍篤定
愿你內心充盈暖意
投身這迷人的深秋?
且行且從容
本文來源于西寧晚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