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一餐廳,兩道菜吃出661元天價賬單!
顧客一氣之下投訴,店家火速退了400元求和。結果更多“天價菜單”被網(wǎng)友曝光,評論區(qū)都炸了鍋:現(xiàn)在吃飯得帶算盤,生怕一不小心被宰出新高度!
“兩菜661元”:廣東餐桌上的“暴擊”驚呆網(wǎng)友
10月6日,一位游客在惠州某家餐廳點了兩個菜,結賬時一看,賬單直接飆到661元!按道理說,廣東海鮮、農(nóng)家菜價格確實不低,但這兩道菜并不是那種超級稀罕的食材。
顧客一看菜單,頓時有點“蒙圈”了。他點了石斑魚和炒青菜。石斑魚稱重后單價高達每斤300元,分量也沒提前說明,最后光魚就要了500多。
再加上一盤看著普通的青菜,竟然也要一百多。加起來,賬單直接“起飛”,要不是顧客堅持要看明細,差點連自己怎么花出去的錢都沒弄明白。
這事一曝光,網(wǎng)友們直接炸鍋:“廣東物價都這樣?以后出門得帶計算器!”、“兩道菜頂別人一周工資,誰吃得起?”、“贏麻了,店家這一頓賺了我們仨月飯錢!”
賬單一上網(wǎng),網(wǎng)絡輿論迅速發(fā)酵,惠州市相關部門第一時間介入調查。很快,餐廳老板主動給顧客打了電話,表示愿意退還400元,還希望顧客能“撤訴消氣”。
有意思的是,這家店還專門發(fā)了聲明,說是因為“溝通不到位”,魚的重量和價格沒有提前告知,才導致誤會。
但顧客的態(tài)度很明確:錢可以退,但店家要為自己的標價和操作方式負責。網(wǎng)友也一邊倒支持顧客:“不是錢的事,是良心的事!”、“以后都得警惕,別讓這種套路變成常規(guī)操作?!?/strong>
其實,店家主動退錢,多少有點“被嚇怕了”的意思。畢竟現(xiàn)在網(wǎng)絡曝光的力量大,誰要是上了熱搜,沒準生意直接涼涼。退錢算是小損失,輿論和官方盯上了,才是真的麻煩。
這件事還沒平息,更多網(wǎng)友開始曬出自己在廣東各地吃飯時遇到的“奇葩賬單”。有的說一盤貝類,菜單上寫著“時價”,結果結賬發(fā)現(xiàn)每只十多塊,隨便一炒就兩三百。
有的說點了個“海鮮拼盤”,結果上桌才發(fā)現(xiàn)全是養(yǎng)殖品,價格卻按野生算。還有網(wǎng)友調侃:“廣東吃飯,點菜像開盲盒,結賬像抽大獎?!?/p>
這些吐槽雖然帶點玩笑,但問題卻很現(xiàn)實:不少餐廳在點菜、稱重、報價格的時候,確實存在模糊地帶。
尤其是“時價”“論斤賣”“不提前明示重量”,這些小細節(jié),稍不留神就會被“割韭菜”。
“貴”到底貴在哪里?
這波風波后,很多網(wǎng)友都在研究,廣東餐廳到底是咋把菜價做得這么“玄學”的?“時價”這兩個字,成了很多海鮮餐廳的通用擋箭牌。
你問多少錢,服務員往往一句“今天時價”,等到稱重、做完才告訴你最終價格。很多游客不熟悉行情,點菜時圖個新鮮,最后只能無奈買單。
點菜的時候菜單上標著“×元/斤”,但沒人提醒你一條魚到底有多重。等上桌一結賬,分量遠超預期。
點條石斑魚,原本以為一斤就夠,結果上桌一稱三斤多,價格直接翻倍。顧客抱怨最多的就是“明明只要小份,結果攬了一大堆”。
有些菜單上寫著“海鮮拼盤”“本地蔬菜”,卻沒標明品種和單價。點了之后,上桌才發(fā)現(xiàn)實際內容和預期相差很大,單價也比想象中高出一大截。
一句“本地特產(chǎn)”,有時候成了收高價的招牌理由。這波“天價賬單”事件,已經(jīng)引起了當?shù)厥袌霰O(jiān)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官方很快回應,要求所有餐飲門店必須明碼標價、提前告知分量和單價。對于敢于亂收費、偷換計量單位、模糊菜單的行為,一經(jīng)查實直接查處。
其實,這幾年“明碼標價”已經(jīng)是全國餐飲的硬規(guī)定了。可現(xiàn)實中,特別是旅游區(qū)、沿海城市,商家鉆空子的現(xiàn)象還是不少。
很多老板心里都明白,外地游客來了就是“一錘子買賣”,能多賺一單是一單,反正投訴難、追責慢,哪有那么多顧慮。
但這次廣東“天價兩菜”被曝光后,監(jiān)管部門動作很快。第一時間督促商家整改,還在本地多家餐廳張貼消費提醒。
甚至有的地方還組織明查暗訪,專門抓那種臨時漲價、不提前說清楚的餐廳。
消費環(huán)境還得靠大家一起守護
這次事件讓很多人意識到,消費環(huán)境的好壞,靠的不只是監(jiān)管和商家,消費者自己也得多留心。大家在網(wǎng)上曬賬單、曝光貓膩,其實就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對行業(yè)的監(jiān)督。
不少網(wǎng)友說:“現(xiàn)在信息透明了,誰家敢坑人,分分鐘全網(wǎng)曝光?!?、“咱中國不是沒好生意,關鍵是別讓‘黑心賬單’把好商家拖下水。”、“吃飯也要做‘明白人’,別給自己找麻煩?!?/strong>
當然,也有網(wǎng)友希望監(jiān)管部門加大處罰力度,對那些屢教不改的“黑店”直接拉黑,給消費者一個安心的用餐環(huán)境。
廣東兩菜661元這事,表面看是一次普通的消費投訴,背后其實是整個餐飲行業(yè)的誠信考驗。商家賺錢沒錯,但得靠本事、靠良心,不能靠“套路”。
顧客花錢吃飯,也該明明白白,別讓一頓飯吃出一肚子氣。未來,明碼標價、消費透明才是正路。咱中國的餐飲業(yè)要想贏得大家的信任,必須靠實實在在的服務和口碑。
網(wǎng)友的熱議、媒體的曝光,都是推動行業(yè)進步的動力。希望這波風波之后,廣東餐飲能變得更規(guī)范,大家出門吃飯都能放心點菜、安心買單。
畢竟,吃飯本來就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誰都不想總擔心自己成了“下一個新聞主角”。
參考資料:
《惠州一餐廳兩個菜收661元,顧客投訴后稱已獲退款400元,官方回應》——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