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與中秋罕見疊加形成8天“超級黃金周”,公眾積壓已久的出行熱情徹底釋放。全社會跨區(qū)域人員流動量高達23.6億人次,日均近3億,創(chuàng)歷史新高。首日客流峰值突破3.4億人次,相當(dāng)于全國近四分之一人口同日遷徙。透過龐雜數(shù)據(jù),一幅中國式假期出行的全景圖徐徐展開。
一、出行方式:自駕主宰,新能源車成主力軍
私家車成為當(dāng)之無愧的出行之王。自駕占比近80% ,規(guī)模達18.7億人次,高速公路網(wǎng)單日最高車流量逼近7000萬輛次。尤為亮眼的是新能源車輛表現(xiàn),日均流量1400萬輛次,占高速總流量約20%。綠色出行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成為假期路上的常態(tài)。與此同時,鐵路以2.19億人次的運輸量展現(xiàn)“軌道上的中國”效率,民航則突破1920萬人次,多地機場刷新暑期峰值記錄。
二、地域選擇:傳統(tǒng)熱門與新銳黑馬齊飛
傳統(tǒng)頭部城市依然強勢吸客。北京、上海、成都、廣州、西安、杭州等老牌目的地穩(wěn)居榜單前十,故宮博物院、成都春熙路、西安大唐不夜城等核心商圈持續(xù)爆棚。然而流量密碼正悄然轉(zhuǎn)向——阿爾山熱度暴漲340% ,新疆旅游接待量實現(xiàn)103%的驚人增速,云南訂單增長89% 。昭通(云貴川交界)、賀州(桂湘粵交界)、贛州(贛粵閩交界)等省際交界小城因“人少景特”走紅,訂單激增70%以上。
三、人群畫像:家庭親子主導(dǎo),“體驗感”成消費內(nèi)核
“家庭親子游”以52.4%的占比領(lǐng)跑全場景,帶動“三代同行”式租車訂單激增30%。年齡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兩極活躍:銀發(fā)族與學(xué)生族通過“錯峰拼假”靈活出行,構(gòu)成假期首尾主力軍;18-30歲年輕群體同比增速最快,撐起文旅新勢力。對年輕人而言,“拍照打卡”已不夠滿足需求,沉浸式文化體驗成為核心訴求——“躺在酒店看日照金山”“蒙古袍換裝+星空拍攝”“森林木屋與小熊貓互動”等場景化體驗搜索量翻番,洛陽博物館周邊酒店搜索暴漲700% 。
四、現(xiàn)象級亮點:紅色旅游與小城經(jīng)濟異軍突起
國慶當(dāng)天,北京升旗儀式搜索熱度暴增12倍。依托新晉“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貴州花江村紅色遺址熱度驟升超1000% ,綿陽兩彈城、嘉興南湖、瀘定橋緊隨其后成為“紅色流量擔(dān)當(dāng)”。在縣域端,縣域旅游訂單同比激增51% ,如浙江海寧、廣西靖西等地訂單翻番。游客不再追逐知名5A景區(qū),反而涌向縣城早餐街(如西安小南門早市)、夜市煙火(銀川懷遠夜市客流72萬)、非遺市集,從“旅游消費”向“在地生活消費”躍遷。
五、雙向跨境:免簽紅利激活全球流動
免簽政策撬動雙向流動井噴。赴日、韓、東南亞短線出境游持續(xù)走熱,日本、泰國、韓國位居出境目的地前三甲。更值得關(guān)注的是入境游客規(guī)模:上海、北京、廣州涌入大量外國游客,同比增長超40% ,日韓游客占比最高。中俄互免簽讓赴俄訂單勁增近2倍,俄羅斯旅行者黑河口岸占比高達四成,“世界涌向中國”與“中國走向世界”同步升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