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是尊是貴看大門”,說的是一個人身份尊不尊貴,就從他住的房子大門就能看得出來?這個應該不是很難季節(jié)!
大家也知道,在古代人都是分三六九等的,階級地位是非常明顯的!
而大門就是非常的講究,在古代可不是“隨便裝裝”的。那時的大門,從材質、尺寸到裝飾,都嚴格對應著主人的身份地位,半點馬虎不得。
就拿大家熟知的“門當戶對”來說,“門當”是大門兩側的石墩,“戶對”是門楣上的木雕或磚雕,它們的樣式和數量直接彰顯著家境與地位。
普通百姓家的大門,多是簡單的木板門,沒有過多裝飾,門當往往是不起眼的方形石墩,僅起到穩(wěn)固門框的作用;
而小康之家會用稍好的木料,門當可能雕點簡單的花紋,戶對也只是小巧的木雕;到了官宦或富貴人家,大門就徹底變了樣——材質用的是堅硬的楠木或紅木,門當是雕刻精美的圓形石鼓(象征“戶有詩書,門當石鼓”),戶對則是成對的雕花木柱,有的還會在門上漆上朱紅,掛起銅環(huán),盡顯氣派。
除此之外,大門的寬度、高度也有規(guī)矩,按照古代制度,只有王侯將相家的大門才能“面闊三間”,普通人家若越制,便是“違禮”,從大門的細節(jié),一眼就能看出主人是尊是貴。
另外,就是古代身份高的人,門前還會有銓馬樁的,來往的也多是富貴人家,因此門前常會有馬車停放,這也是身份的一種象征!所以“是尊是貴看大門”,就是這個意思,大門也是身份的一種象征!
再看后半句“是貧是富看新墳”,這也是好些人不能理解的地方:新墳為何能看出貧富?
這背后藏著舊時“厚葬”的觀念。在古人眼中,安葬長輩是“盡孝”的重要體現,而葬禮的規(guī)格、墳墓的修建,直接取決于家庭的經濟實力。
所謂新墳,就是剛安葬不久的墳墓!大家也知道,在古代對喪事是很重視的,人去世以后也會花費大量錢財來修繕墳地,比如古代皇帝的陵寢,就要提前很多年就開始修繕了!
而貧窮人家的新墳,往往簡單到讓人心酸:沒有像樣的墳丘,可能只是在土坡上挖個坑,將逝者安葬后,用土簡單堆起一個小土堆,可能連塊像樣的墓碑都沒有,頂多插一根木牌,寫上逝者的名字;
祭祀用的供品,也只是幾個饅頭、一碗米飯,連肉都難得見到。
而富裕人家的新墳,則是另一番景象:墳丘用磚石砌成,有的還會修起圍墻,立起雕刻精美的石碑,碑上不僅刻著逝者的生平,還會請文人題寫墓志銘;墳前會擺放石桌、石凳,甚至有石人、石獸守護(即“石像生”),象征著逝者生前的地位;
葬禮上會請和尚、道士做法事,祭祀的供品更是豐富多樣,從雞鴨魚肉到糕點水果,擺滿整個供桌。
其實,“看大門”看的不是門本身,而是背后的社會地位與禮儀規(guī)矩;“看新墳”看的也不是墳塋,而是家庭的經濟實力與“盡孝”的能力。
這兩句話雖帶著舊時社會的印記,卻也反映了古人對“體面”的追求!大門是一戶人家的“臉面”,藏著地位高低的秘密;新墳則是家庭實力的“縮影”,映照著貧富差距的現實??此坪唵蔚膬删湓?,實則是古人對生活細節(jié)的精準總結!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門論尊卑”“新墳論貧富”的觀念早已淡化,但這句老話依然能讓我們窺見舊時生活的細節(jié),讀懂古人藏在煙火氣里的人生智慧。對此大家怎么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