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別人看得起自己?!?/p>
在這個問題下面有這樣一個評論“為什么要讓別人看得起自己。首先,你是自己,不是別人口中誰?!?/p>
確實,在生活中我們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聽到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忍不住自我懷疑,就覺得是自己不夠好。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尤其是當我們太在意別人看法的時,把別人的目光當成衡量自我的標尺,把外界的評價左右自己的選擇。只是這樣對于我們來說真的那么重要。
是啊,別人的看法,對于我們自己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就好像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畫家,給自己的作品舉辦一場展覽,并且他還特意在入口處放了一支筆和意見簿,邀請觀眾寫下看法。
第一天,滿頁都是批評“色彩太刺眼”“構(gòu)圖混亂”等等,看到這樣的評論他是徹夜難眠,甚至是想立馬就把自己的畫毀掉。
第二天,他又換了一本意見簿,只是在旁邊寫上了“請為你喜歡的地方打分”,結(jié)果頁面被“色彩有張力”“創(chuàng)意獨特”等填滿,他也明白了,別人的看法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看法,最后這幅畫成了他的代表作。
這其實和我們的生活不也是一樣的嗎?如果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人嘴里面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這就好像是我們蒙著眼睛摸東西一樣,有人摸到圓形的東西,旁邊有人說扇子,那么我們就會覺得它像扇子;有人的人說是圓柱,我們就會覺得它像柱子。
這何嘗不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生的答案,從來不在別人的嘴里,而在自己的心里。當然,我們也要清楚,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并非讓我們固執(zhí)己見、拒絕建議,而是要學會區(qū)分 “評價” 與 “建議”。
別人的看法總是帶有自己觀點,都是有濾鏡的。就像同樣一朵玫瑰花,有的人贊嘆它的美麗,而有的人會嫌棄它有刺。同樣的一件事情,有的人是這樣看,有的人是那樣看。
就好像《鄭人買履》故事,戰(zhàn)國時期,鄭國有一個人想要去買一雙鞋子,于是他就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腳的尺碼,寫在一張紙上,然后揣著紙出門了。
到了集市的鞋鋪,他挑好了鞋子,伸手去摸口袋,卻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尺碼忘在家里了。他就說著:“自己忘了帶尺碼,得回去拿!”
說完就轉(zhuǎn)身往家跑,只是等他拿著紙趕回來的時候,鞋鋪早已經(jīng)關門了,最終他也沒有買到鞋子。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人就問他:“為什么你不直接試試鞋子呢?” 可是他卻說:“我只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因為腳會變,尺碼是不會變的!”
這個故事里面,看似鄭人執(zhí)著于“尺碼”,是在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做,實際上這里面藏著的是“他人的標準”。
就像鞋子的尺碼一樣,可能在別人的標準里面,你要穿42碼,可實際上你穿 43 碼的鞋才舒服,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明白,不必因為別人說 “42 碼”標準碼,我們就強迫自己穿“42碼”的鞋。
因為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人生也是如此。別人的看法,對于我們來說只是別人的看法,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當然,如果別人的看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盲區(qū),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接納。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從自己的觀點出發(fā)。
畢竟,我們的人生是為了自己活的,而不是活給別人看的。正如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別跟著別人的節(jié)奏活,找到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