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去朝鮮旅游,就只是看看紀(jì)念碑、感受下懷舊氛圍?那可真是想簡單了。在朝鮮,連 “買東西” 這事兒本身,都藏著一堆外人摸不透的 “門道”,還處處是反差。我這趟去朝鮮,最大的收獲不是拍了多少照片,而是像剝洋蔥似的,一層層把朝鮮商店的神秘勁兒揭開,看見了一個真實又復(fù)雜的 “平行商業(yè)世界”。
第一層:街角亮著暖燈的 “禁區(qū)”—— 便民小店
剛到平壤,干凈的街道、氣派的建筑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最勾我好奇心的,是街頭巷尾、小區(qū)門口那些彩色小亭子 —— 就是便民店。它們一般就幾平米大,像一個個暖乎乎的小盒子,傍晚一開燈,里頭賣汽水、面包、餅干,有的還擺著冒熱氣的炒菜。小區(qū)旁邊的便民店更全乎,暖水瓶、毛毯、臺燈、剪刀、鉗子都有,滿是過日子的煙火氣。
這些小店里的東西基本都是朝鮮自己產(chǎn)的,價格便宜到讓人吃驚。一瓶本地汽水,可能就一兩塊人民幣。我當(dāng)時還覺得,這簡直是體驗當(dāng)?shù)厣畹暮玫胤健?/p>
可等我第一次興沖沖朝離大巴車不遠的一個小亭子走,想 buy 瓶水嘗嘗時,我們的朝鮮導(dǎo)游小李 —— 就是那個總笑盈盈但原則性特強的姑娘 —— 立馬不動聲色地攔住了我。
“老師,這兒不接待外國游客哦?!?她語氣挺溫和,但那股子堅決勁兒沒得商量。
我當(dāng)時就愣了,指著亭子里滿當(dāng)當(dāng)?shù)臇|西問:“為啥?。课揖拖胭I瓶水而已?!?/p>
小李解釋說:“這些便民店主要是給當(dāng)?shù)鼐用穹?wù)的,用朝鮮圓結(jié)賬。為了方便管理,也避免出啥麻煩,一般不讓外國游客進。您要是需要啥,咱們可以去指定的外匯商店,或者景區(qū)里的涉外商店?!?/p>
我這才注意到,亭子里買東西的當(dāng)?shù)厝耍匆娢覀冞@群明顯是外國人的面孔湊過來,眼神里也帶著點好奇和疏遠。那小小的店窗口,好像一道看不見的墻,把我們隔在了外頭。那些近在眼前、滿是生活味兒的東西,倒成了看得見摸不著的 “風(fēng)景”。這種 “不一樣的對待”,是我在朝鮮感受到的第一個大落差 —— 原來在這兒,連買東西的資格,都分得明明白白。
第二層:“票” 和 “錢” 的兩個世界 —— 國營店的門道
要是說便民店是日常生活的 “毛細血管”,那國營商店就是商業(yè)體系的 “主動脈”。比如平壤第一百貨大樓,五層的樓,看著就氣派。導(dǎo)游也會帶我們進去轉(zhuǎn),但通常只讓在指定的涉外區(qū)域待著。
真正的門道,藏在那些不對普通外國人開放的主樓層里。隔著玻璃窗,我能看見里頭擺著電視機、冰箱、空調(diào)、自行車、太陽能蓄電池這些 “大件”??善婀值氖?,店里沒多少顧客,甚至有點冷清。
“平時當(dāng)?shù)厝艘膊辉趺磥磉@兒直接買東西嗎?” 我好奇地問小李。
小李笑了笑,透了個關(guān)鍵信息:“在朝鮮,好多緊俏貨,尤其是這些大件,得有‘票’才行。”
“票?” 我腦子里立馬想起咱們國家?guī)资昵坝闷弊C的日子。
“對,” 小李接著說,“比如在單位表現(xiàn)好、拿了表彰,或者有啥特殊貢獻,國家會發(fā)各種‘福利票’。憑著票,能在國營商店里用比市場價低好多的錢買到東西。”
她指著百貨大樓門口的一張告示讓我看,上面用朝文寫著些特供商品和價格?!澳憧催@雙皮鞋,憑票買可能就十幾朝元。但要是沒票,想直接用錢買,說不定就得幾百甚至上千朝元了?!?/p>
這么大的價格差,我一下就懂了 “票” 有多金貴。它不只是張購物憑證,更像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分配資源的核心規(guī)矩。對大多普通朝鮮家庭來說,攢錢買輛自行車可能得好久,但要是突然得了張 “獎勵票”,立馬就能圓夢。國營店里,“有票” 和 “沒票” 的顧客,簡直像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種按計劃而非市場來分配資源的方式,就是朝鮮社會的第二重大多差。
值得提一嘴的是,這些年外國游客多了,像平壤一百這樣的國營商店,也開了專門接待外國人的區(qū)域,有會外語的售貨員,商品也明碼標(biāo)價(一般用歐元或美元)。但這更像個 “展示窗口”,你看到的,還是經(jīng)過篩選、脫離當(dāng)?shù)卣鎸嵪M情況的一面。
第三層:專門給外國人準(zhǔn)備的 “奢侈品地兒”—— 外匯商店
那外國游客在朝鮮能去哪兒買東西呢?答案是:外匯商店。
這種商店數(shù)量不多,全平壤大概也就十幾家,但裝修和商品檔次明顯高一大截。一進去,感覺像換了個地方:美國產(chǎn)的大冰箱、法國的蘭蔻和歐萊雅這些國際大牌化妝品、日本的家電、瑞士的手表…… 擺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跟外面便民店里樸素的國貨比,簡直是兩個極端。
導(dǎo)游小李說,這幾年去朝鮮旅游的人多了,尤其是中國游客,高峰期每天從平壤站下來的游客能有兩千人。“別看好多中國游客在國內(nèi)吐槽進購物店,但在朝鮮,他們還主動想逛,對這些外匯商店特別感興趣。”
原因也不難想,一是好奇,想看看朝鮮能買到啥 “洋貨”;二也是有點 “想幫襯” 的心思,畢竟在這兒花外匯,是直接給朝鮮經(jīng)濟添助力。
可外匯商店的物價,能給你潑盆冷水。這兒的東西全用美元、歐元或人民幣標(biāo)價,價格高得離譜,比國內(nèi)甚至歐美市場都貴。一瓶普通的化妝品,可能比國內(nèi)專柜貴一倍。你想買點朝鮮特色紀(jì)念品?不好意思,這兒大多是國際奢侈品,真正的朝鮮特產(chǎn)反倒難找到。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高檔貨看著種類多,但每種可能就一兩件庫存。你看中某款冰箱,根本沒得挑,就這一臺,想買就買,不想買拉倒。這種 “稀缺感”,不知道是真沒貨,還是故意搞的營銷套路。
第四層:藏著煙火氣的 “例外”—— 綜合農(nóng)貿(mào)市場
行程最后一天,跟導(dǎo)游反復(fù)溝通、申請,我們終于被允許去逛一個規(guī)模更大的綜合農(nóng)貿(mào)市場 —— 統(tǒng)一大街市場。一進這兒,氣氛完全不一樣!
市場里人擠人、聲兒特吵,熱鬧得很。蔬菜、水果、海鮮、肉啥都有,更重要的是,這兒不光能買日用品,還能看見中國的長虹電視機、豪爵摩托車頭盔這些 “高端” 貨。最關(guān)鍵的是,這兒允許外國游客用朝鮮圓結(jié)賬(得提前換好)!
我看見當(dāng)?shù)匕⒁檀髬屖炀毜馗特溈硟r,商販也熱情地招呼生意,空氣里滿是市井的熱鬧勁兒和活力。這兒的價格雖然比便民店貴,但比外匯商店真實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在嚴(yán)格的計劃經(jīng)濟和外匯管制之外,一種更靈活、更有活力的市場經(jīng)濟苗頭,正在民間悄悄冒頭。
這個市場,像一條藏著的動脈,裝著朝鮮社會最真實、最有勁兒的民間經(jīng)濟活力。它不像外匯商店那樣高高在上,也不像憑票供應(yīng)的國營店那樣冷清,滿是煙火氣,也暗示著這個國家未來可能有的細微變化。
離開朝鮮的時候,我腦子里想的不再是那些氣派的紀(jì)念碑,而是一個個不同商店的畫面:那扇我沒能邁進去的便民店窗口,那張能定價格的薄薄 “票證”,那家貴得離譜的外匯奢侈品店,還有那個滿是生機、讓我能用朝圓買到一個蘋果的農(nóng)貿(mào)市場。
朝鮮的商店,遠不只是買東西的地兒。它們是一扇扇窗戶,透過它們,你能看見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體制、社會等級、對外政策,還有民間藏著的小動靜。那種巨大的落差感 —— 從街角幾塊錢的汽水,到商店里幾千美元的冰箱;從憑票才能享的內(nèi)部福利,到民間市場的悄悄熱鬧 —— 這一切,湊成了一個復(fù)雜、矛盾,但又無比真實的朝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