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特斯拉給美國人民發(fā)了份“國慶大禮”——Model Y標準版,售價39,990美元,比長續(xù)航版便宜區(qū)區(qū)五千刀,卻把方向盤電動調節(jié)、貫穿燈帶、后排娛樂屏、座椅通風、HEPA空凈甚至自適應遠光一股腦砍了個精光。網(wǎng)友吐槽:這不是“青春版”,是“毛坯房Plus”,內飾質感直追日產(chǎn)軒逸,股價立馬跳水4.45%,市值瞬間蒸發(fā)650億美元——市場用腳投票:五千塊的折扣,配不上“特斯拉”三個字的信仰。
硬指標看著還行:300馬力后驅、零百6.8秒、69kWh電池、EPA續(xù)航517km,HW4硬件+8顆攝像頭全在,F(xiàn)SD未來能升級,核心三電沒縮水。但坐進車內就能體會什么叫“成本屠夫”:方向盤只能手搖,天窗變封閉鐵皮,7個“白牌”揚聲器轟出上世紀收音機質感,后排乘客想刷???對不起,娛樂屏取消了,連空調出風口都簡配成“手動撥片”,活生生把“科技人設”拆成“能跑就行”。一句話,特斯拉把錢全花在“讓你快”,卻忘了“讓你爽”。
更尷尬的是定位。五千刀差價,換算人民幣不到四萬,美國消費者大概率“加錢上長續(xù)”,畢竟多花四千就能換回座椅通風、氛圍燈、高級音響和更長的續(xù)航,算盤噼啪響。想走量?結果可能變成“陪跑”。放眼全球,這套“減配降價”戲碼早被中國車企玩爛——小鵬G6、智己LS6、比亞迪宋L,哪個不是20萬內給你800V、激光雷達、座椅按摩、車載冰箱?特斯拉還在“砍砍砍”,國產(chǎn)已經(jīng)“卷卷卷”,落差堪比iPhone 15對比安卓千元機。
如果廉價Model Y引進中國,按現(xiàn)時匯率+關稅,預估起售價22-23萬,正好撞進國產(chǎn)“修羅場”:小鵬G6后驅580km只賣20.99萬,還送你NGP高階領航;智己LS6入門版22萬,軸距3米+800V快充;比亞迪宋L四驅頂配24萬,空懸+無框車門+電動尾翼。配置表攤開,廉價Model Y被圍毆得找不著北——想要座椅通風?加錢!想要激光雷達?加錢!想要氛圍燈?對不起,全系沒有。消費者一句“我為啥不買國產(chǎn)”就能讓銷售原地沉默。
資本市場也看出端倪:新車發(fā)布當天,特斯拉尾盤跳水,一夜蒸發(fā)4630億人民幣,相當于一個上汽集團的市值。投資者擔心:毛利率本就承壓,再玩“降價減配”,品牌溢價被一點點磨平,終將淪為“新能源界的豐田”。當年Model 3能靠“價格屠刀”大殺四方,是因為對手少、市場空白;如今新能源滲透率突破40%,消費者早已從“看標”變“看表”——配置表、續(xù)航表、價格表,缺一項就可能被踢出購物車。
當然,馬斯克不是傻子。廉價版Model Y更像是“試探氣球”:先在美國觀察訂單結構,如果標準版銷量占比能到三成以上,說明全球市場對“極簡特斯拉”仍有需求,上海超級工廠隨時能把同款搬上產(chǎn)線;如果消費者不買賬,五千刀差價隨時能縮到三千,或者反向“加料升級”。畢竟,特斯拉的軟件毛利高得嚇人,硬件賠一點,F(xiàn)SD和超充網(wǎng)絡能把錢賺回來——只是,消費者愿不愿意為“毛坯”買單,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寫在最后:特斯拉的輝煌,靠的不是“便宜”,而是用技術和設計刷新用戶對電動車的想象。當“減配降價”成為主旋律,當“廉價版”再也撐不起信仰,特斯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把配置砍得更狠,而是怎樣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保留那份“讓人哇塞”的體驗。畢竟,大家期待的,從來不是一個縮水到極致的Model Y,而是一輛真正讓人覺得“買得值、開得爽、用得香”的好車。五千美元的折扣,救不了信仰,也填不滿越來越挑剔的用戶胃口——市場已經(jīng)用股價給出了答案,接下來就看馬斯克怎么接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