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近日,河南平頂山一樁彩禮糾紛引爆輿論。
萬先生經(jīng)媒人介紹訂婚,支付約20萬元彩禮及“四金”后,卻在大婚臨近時遭遇女方單方面悔婚。更令人錯愕的是,在協(xié)商退款時,女方竟提出要扣除3萬元作為“擁抱費”,理由竟是拍婚紗照時男方曾提出擁抱。經(jīng)調解,女方最終退還17.05萬元。七旬媒人感嘆“說媒千對聞所未聞”,而“擁抱費”這個前所未聞的新詞,也精準刺中了當下社會婚戀觀念異化的敏感神經(jīng)。
從法律視角審視,“擁抱費”的荒誕性不言自明。根據(jù)2024年最新彩禮糾紛司法解釋,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彩禮應當返還;《民法典》同樣明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女方先以“擁抱系男方要求”為由扣費,后又辯稱涵蓋戀愛花費,其前后矛盾的說法,恰恰暴露了借機侵占財物的真實意圖。將情侶間的親密互動明碼標價,不僅于法無據(jù),更是對公序良俗的公然挑戰(zhàn)。
深入剖析,“擁抱費”并非孤立奇聞,而是婚戀關系被深度物化的一個極端縮影。當“天價彩禮”尚未根治,“車房門檻”依然森嚴,將親密行為商品化,不過是這種物化邏輯推向極致的必然產物。在某些婚戀場景中,情感已被簡化為可計價的籌碼,婚姻被異化為一場財貌交易。這種價值取向,正不斷消解著愛情應有的真誠與純粹,讓情感在算計中變質,讓承諾在利益前失色。恰如社會學家鮑德里亞所警示,在消費社會,一切包括情感與人際關系,都可能淪為被消費的符號。
“擁抱費”的爭議,更進一步折射出傳統(tǒng)婚戀禮儀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異化與困境。我國傳統(tǒng)婚姻禮儀中,彩禮本為“納征”,是婚姻締結的誠信象征與美好寓意。然而當下,彩禮在一些地方已異化為攀比斂財?shù)墓ぞ?,甚至催生出“彩禮貸”等畸形產物?!皳肀зM”的出現(xiàn),意味著此種異化已從物質層面蔓延至情感表達領域,敲響了價值觀危機的警鐘。
尤為值得反思的是,婚紗照中的擁抱,本應是愛意的自然流露與未來生活的美好見證,在此事件中卻被扭曲為需要付費的“服務”。若依此邏輯,戀愛中的每次牽手、每句情話是否都該明碼標價?這種情感表達的貨幣化,不僅褻瀆了愛情的神圣性,更在根本上貶低了人的尊嚴。哲學家弗洛姆曾深刻指出,愛是一門藝術,需要知識與努力。當愛情被簡化為赤裸的物質交換,婚姻的情感基礎便已崩塌。
面對“擁抱費”這類挑戰(zhàn)社會底線的事件,僅止于輿論譴責遠遠不夠。我們更需要:強化法律剛性約束,暢通彩禮糾紛維權渠道,讓法律為良俗保駕護航;完善社會治理,通過村規(guī)民約、社區(qū)調解等方式正本清源;加強價值引導,推動建立健康文明的婚戀風尚,重塑對愛與婚姻的敬畏;重視媒體責任,在曝光畸形婚俗的同時,更應傳播平等、真誠、負責的婚戀觀。
這場鬧劇雖暫告段落,但留下的思考遠未結束。它如同一面鏡子,既照見了部分個體價值觀的扭曲,也映現(xiàn)出社會婚戀習俗改良的緊迫性。德國詩人里爾克曾說:“愛情不是彼此凝視,而是一起朝同一個方向看?!被橐龅恼嬷B,在于兩個獨立靈魂的相互契合與共同成長,而非財物的堆砌和利益的權衡。
唯有讓情感的歸情感,物質的歸物質,才能避免將愛情熬成算計、把婚姻變?yōu)橘I賣。讓我們共同守護情感中最本真的部分,愿每一份真摯的感情,都能在尊重與理解的土壤中,生長出它應有的豐盈模樣。
☆ 本文作者簡介:崔桂忠,曾任92848部隊政治委員,海軍上校軍銜?,F(xiàn)任大連市旅順口區(qū)委辦公室一級調研員。
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