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只說真話的公眾號
題圖:《我的前半生》
1
中午飯后和同事聊天,說起國慶旅游,似乎大家都在干逛,沒人肯花錢。
理查德說,很正常,他早就是這樣了。比如去迪士尼,他愣是從家里帶了一堆包子,在門口全部吃到肚子里后才進(jìn)去。
有了包子做一天的熱量儲備,除此之外,最多喝點景區(qū)里的直飲水,堅決不給迪士尼任何機(jī)會賺他的錢。
我說你這玩的可太值了,就花個門票錢。
理查德說他門票也沒買,當(dāng)時迪士尼搞活動,生日當(dāng)月的游客免票。他這才樂呵呵地跑去。
我說那孩子的票總要買吧。他說沒帶孩子,就他自己一個人在迪士尼逛了一天。
我不由得腦補(bǔ)了一下當(dāng)時的畫面,一個穿著舊T恤大褲衩的中年男人,曬得滿臉冒油,和一群小仙女排隊走進(jìn)愛麗絲漫游仙境,簡直美到發(fā)瘋。
就這樣,理查德的迪士尼之行的總花費為:
5元地鐵票。
難怪人家說在消費領(lǐng)域中年男人不如狗,這是什么神奇物種,連迪士尼的羊毛都敢薅。
2
其實不止理查德,我發(fā)現(xiàn)周圍的男人們省起錢來,簡直一個比一個狠。
之前說過,我和朋友每周都要打網(wǎng)球。為了便宜,最終我們把球場固定在了:
寶山。
一個距離我家單程超過30公里的地方。
你說那開車過去也得花錢啊,沒事我開電車,1公里只要5分錢。有時在單位充免費的電,3塊錢的路費這不就省下了。
打球必須喝水。我們倆只喝鹽汽水,不喝任何的功能性飲料,因為鹽汽水更便宜。我們拒絕為任何額外的營銷、包裝、情緒成本買單。
即便如此,我們還經(jīng)常交流哪里的鹽汽水更便宜,力爭把單次網(wǎng)球消費降到極致。
當(dāng)然,極致省錢也有代價。打球兩年,我的鞋從沒換過,于是上次救球時腳底一滑摔了一跤,直接導(dǎo)致手腕骨折,當(dāng)場退出網(wǎng)壇。
事后我看看鞋底,已經(jīng)看不到任何花紋,光滑得幾乎能照出我的囧樣,難怪打滑。
我這是用生命在踐行省錢的真諦啊。
3
據(jù)我觀察,中年男人之所以省錢,絕不是因為沒錢。好歹工作這么多年,公開的或者私密的,誰還沒點積蓄呢。
主要還是覺得很多消費沒什么意思,帶不來快樂。
拿我自己來說,我不喝咖啡,不喝奶茶,茶葉都很少泡。我甚至連保溫杯也沒有,外出渴了就買瓶農(nóng)夫,只要兩塊,喝完一扔拉倒。
我照樣挺快樂。
喝水尚且如此,中年男人那些燒錢的愛好諸如攝影,手辦之類,更是一概沒有。
我并不是反對這些愛好,相反我一直認(rèn)為,人到中年還有個愛好,起碼能讓自己變得有趣不油膩,很有意義。
主要還是我覺得簡單就好,沒必要花上一堆錢搞得花里胡哨。
比如同樣是跑步,一個朋友是裝備控,手上戴著Garmin的最新款,腳踩ASICS的MetaRide,耳朵里塞著AirPods,跑在路上瀟灑又拉風(fēng)。
而我上身穿個老頭衫,下身套個大褲衩,手里纏著耳機(jī)線,唯一花錢買的是綁在胳膊上的手機(jī)套,雖然看上有些土氣,但同樣鍛煉了身體。
4
這么說我豈不是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倒也不至于,還是自己對這些外在的事物毫無欲望,自然也就沒了消費的沖動。
法國社會學(xué)家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一書中論述過消費的邏輯:
人們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wù)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征意義。
穿什么衣服,拎什么樣的包,打造什么樣的形象,外界根據(jù)這些符號去判斷一個人的價值。
可對我來說,早就過了用“符號”來證明自己的年紀(jì)。衣服只買沖鋒衣,不是黑就是藍(lán),四季都能穿。什么鳥啊鵝啊看看就算了,真花錢優(yōu)衣庫和迪卡儂就夠了,而且超過300絕不下單,專門等打折后再買。
從也沒覺得低人一等,干凈得體不就行了。我連內(nèi)褲、襪子都要等到雙十一呢。
看看衣柜,超過十年壽命的衣服褲子比比皆是。會不會過時?我不在乎。
而且這些和我一起變老的老伙計們,我竟然都還穿得下,說明我身材變化不大,已經(jīng)足夠讓人自豪了。
5
有人說,中年男人一旦越來越摳,要不就是創(chuàng)業(yè)受阻,要不就是股市不行,再要不,那就是事業(yè)不行了。
我看都不是。
年輕時要浮夸,要關(guān)注,要特立獨行,只能花錢。中年了追求內(nèi)心的平和,寧靜,以及自洽,才明白得到這些根本不用花錢。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調(diào)查,說奢侈品的用戶群體正在年輕化。我覺得非常正常,中年人早過了靠奢侈品裝腔的年紀(jì),不會為了看上的哪個包包而搭上幾個月的工資。
說白了都是智商稅,沒必要浪費那個錢。
中年人只想低調(diào)再低調(diào)。
有個成語叫洗盡鉛華,說的就是我們中年人。
馬斯洛早就說過,當(dāng)人的基本需求滿足后,他們會產(chǎn)生“成長需求”。而中年男人們,恰好走到了需求金字塔的某個拐點——不再需要靠消費來構(gòu)建自我,也不再需要通過符號來尋求認(rèn)同。
最徹底的符號反抗,不是追逐另一個符號,而是直接退出游戲。
當(dāng)別人還在那些奢侈品的 logo 一擲千金時,我們早已在拼夕夕完成了精神自由。
作者:秋日么么茶
一個認(rèn)真記錄生活的中年男人
帶給你最真實的人生感悟
原創(chuàng)100w+字 | 全網(wǎng)2000w+閱讀 | 虎嗅專欄作者
防失聯(lián),趕緊關(guān)注這里:
想圍觀我朋友圈的,請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