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演技一事,在影迷角度向來莫衷一是。
在各路嘴仗當中,筆者就沒見到過任何一個演員,能在演技評定這件事上,討得到好,強如戛納影帝梁朝偉、千面影帝梁家輝,也難逃此例。
很簡單。
絕大多數人,都是按照自己的立場和偏好,去下結論,碰到自己喜歡的演員,多說兩句好話,遇上不喜歡的演員,就極盡貶低之能事,恨不能“一棍子打死”。
這很好笑,又很真實。
但電影和表演本身,卻從來不會騙人。
不如來談談,“戲魔”郭富城。
“戲魔”這個詞,算得筆者原創(chuàng)。
它化用自,鄭丹瑞對《臨時劫案》中郭富城表演的評價——“演戲成魔”,而以郭富城對待表演一事的認真、投入與癡誠,筆者以為,這個形容或還算得上恰如其分。
又與其空口論道,不如轉而陳列具體的“好戲”。
什么是“好戲”?
在常態(tài)戲骨表演之上的“驚艷”。
教科書級。
第一場戲,來自1991年電影《九一神雕俠侶》。
角色銀狐。
“暗夜墳場,一個白發(fā)如霜的絕美少年坐如沉鐘,他臉若刀削、眼神冷冽而凝定,輕輕擦拭著手中那口,如一泓秋水般的利劍,又復橫豎端詳,眼神始終古井不波?!?/p>
就這么短短一瞬。
一個名叫郭富城的年輕偶像演員,就已找準了自己的戲路——冷冽、酷帥與桀驁氣場。
而在表演來講,其成竹在胸的從容之態(tài)與眼神的凝定,就讓你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出道才兩年,也僅拍過四部電影的新演員。
他也以此片,提名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這只是開始。
第二場戲,來自1993年電影《赤腳小子》。
角色關豐曜。
“渾身是傷的小子,在手刃巨惡之后,已是燈枯油盡,他望了望將自己釘在房檐下的鐵叉,無力掙脫,又復勉力伸出腳尖,去夠那只沾滿鮮血的布鞋,卻終不可及,淚水涌了出來,垂頭、瞠目,而后死去。”
其令天地同悲的共情力,無法被忽視。
郭富城出道第五年。
不夸張地說,筆者從未見過,有哪位出道僅五年的演員,能拿出這樣一個,表演精到、層次豐富又與角色深度共情、爆發(fā)力驚人的案例。
也很不好理解,郭富城竟然沒有憑這部電影的表演,入圍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的競逐。
這部電影僅上映十二天就被下映,票房397萬。
據說與導演杜琪峰被人針對有關。
第三場戲,來自1996年電影《浪漫風暴》。
角色王學勤。
“他在落日下跑來,步伐輕快又沉穩(wěn),做工的時候,間或做幾個仰臥起坐,而即便是在吃盒飯的間隙,也不忘記對鐵杠踢上幾腳?!?/p>
亞洲拳王這個角色或是虛擬的,但郭富城的表現,實實在在。
他不但練出了一身堪比職業(yè)拳手的壯碩肌肉,更深度沉浸在了角色的內里,將其叛逆、真摯、倔強、情感及創(chuàng)痛,一一呈現。
如果要說表演,這部電影中的郭富城,就可以作為偶像派戲路的“標桿”,更具備某種獨占性。
所以香港媒體稱他為金像影帝“遺珠”,不是空穴來風。
換句話說,此時的郭富城,已經是一位相當成熟的演員,無論形象,還是文戲、武戲,盡皆表現突出,故被嘉禾電影相中,實乃正常。
至此,開始走向巨星地位。
第四場戲,來自1998年電影《風云雄霸天下》。
角色步驚云。
“步驚云握著無雙劍,帶著麻鷹和蝙蝠,緩緩走過火光明滅不定的小巷,抬手殺掉一個漏網之魚后,發(fā)現角落里還躲著一個孩童,他神態(tài)冷峻,腦中回想起,昔年父親被天下會幫眾殺害的場景,而后眼眸輕轉,留下一句,斬草除根,徑直離去。”
以偶像意味極濃的這部漫改大片來講,兩位主角的形象,要比表演更惹人關注。
所以通常情況下,影評人或者影迷,大肆討論的都是藍發(fā)步驚云的酷帥、長發(fā)聶風的飄逸,以及二人的形象與氣質,究竟如何一個貼合原著法。
但筆者以為,郭富城在“夜屠無雙城”片段,一閃而逝的眼神,堪稱出神入化。
以此細節(jié),步驚云這個角色,就在冷酷、深情與桀驁之外,再添一層亦正亦邪之態(tài),進而就令其形象,變得更為立體和豐富。
出道十年,郭富城擊敗雙周一成,首奪香港票房年冠。
此役也正是嘉禾電影最后的巔峰。
以上作品及表演,皆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
彼時,郭富城尚自重偶像歌手的身份,在電影一途,幾乎處于并未發(fā)力的狀態(tài),但若論表演的精彩,已經可以摘出這么四例。
限于篇幅,本文僅作為,“戲魔郭富城究竟有多強”這一長路的開端。
容后再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