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在中戲讀表演的朋友,前幾天在機場剛好跟打電話的郭宇欣擦肩而過。
之后她跟我聊起,從專業(yè)角度說,郭宇欣的聲線條件是真的不太好!難怪她演了好幾部長劇都沒徹底火起來,實在可惜。現(xiàn)在也只能接些時間短、集數(shù)緊湊的短劇,就是為了避開這個明顯的缺陷。
朋友還說,郭宇欣打電話時的聲線,跟她在短劇《盛夏芬德拉》里一模一樣:說話又短又急,總壓著聲音,聽著沒什么中氣,還帶著種鈍乎乎的尖銳感——不是那種清亮的女高音,反倒像嘴里含了塊棉花糖似的,吐字不清澈,每句話都讓人覺得沒說完就斷了。
我當時就問她:“你們中戲?qū)W生,‘聲臺形表’不是基本功嗎?”朋友點頭說:“那肯定啊,但天賦這東西因人而異。有些人就算拼了命學、使勁練,先天的發(fā)音條件就在那兒,頂多只能改善,沒法徹底改變。‘聲臺形表’里的‘聲’,核心要求就是演員說話清晰、不含糊,得讓觀眾清清楚楚聽到每一個字。你對比著聽聽男主劉蕭旭的發(fā)聲,他一開口就能讓人沉浸進劇情里,那種渾厚低沉的男中音,特別貼他角色里的深情人設(shè),而且發(fā)音極其清楚,語氣還特別從容?!?/p>
聽了朋友的話,我特意重新刷了《盛夏芬德拉》,還把郭宇欣演的長劇《一念關(guān)山》《承歡記》拿出來仔細聽了臺詞,發(fā)現(xiàn)朋友說的一點兒都沒錯。其實郭宇欣的演技不算拉垮,外形也有辨識度,要是聲線條件能再好些,自己再在臺詞上多下點苦功,比如練練氣息控制、打磨吐字歸音,說不定以后演長劇也能成“霸屏作品”。
畢竟長劇的角色更復雜,臺詞量也大,聲線撐不起來的話,再好的演技也容易被打折扣。現(xiàn)在觀眾對演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光看演技、看外形,臺詞功底也是很重要的加分項——像劉蕭旭那樣,光靠聲音就能把角色立住,這才是能走得遠的本事。真心希望郭宇欣能重視聲線這個問題,要是把這塊短板補上,未來的戲路肯定能更寬。
你們看完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覺得郭宇欣要是臺詞再給力點,發(fā)展會不會更好?評論區(qū)里可以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