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都已知曉,挪威諾貝爾和平評委昨天將該獎頒給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瑪麗亞·科里納·馬查多,稱她是一位“勇敢而堅定的和平捍衛(wèi)者……在不斷加深的黑暗中仍保持民主之火燃燒的人”,是“近年來拉美最杰出的平民勇氣范例之一”。
馬查多出身工程師,于本世紀初創(chuàng)立了公民運動“委內瑞拉自由”,監(jiān)督該國大選的公正性。
2014年,她當面質問查韋斯并因此被剝奪議員職務。2023年,她以92%得票率贏得反對派初選,但被馬杜羅取消參選資格。
獲獎之后,她在X上用英語發(fā)帖說:“我將此獎項獻給受苦受難的委內瑞拉人民,以及川普總統(tǒng),感謝他對我們事業(yè)的果斷支持!”
至此,川普的諾獎夢徹底破碎。
有自媒體稱川普“痛失諾獎”,這種說法大錯特錯——從來就不曾有過得獎的可能,“失”字何從談起!
所謂川普得諾獎的說法,本就是川普團伙炒作起來的偽命題。迄今為止,沒有——至少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諾獎得主公開索要這個獎,甚至以國家資源作背書,稱不把該獎頒給川普就是對美國的羞辱,并威脅如果得不到就對挪威征收高額關稅。
川普得不到諾獎才是正常現象——事實上,他根本就不在評委的候選人名單之中——如果頒給他,那才是諾獎的恥辱。
關于沒把此獎授予川普的原因,評委回答說,此獎只頒給“有勇氣和正直的人”。
而川普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微博博主“何以懼孤獨”的一段評論十分精確——
“為什么川普根本沒有資格拿和平獎?
軟弱與綏靖政策并不能帶來和平,
反而會鼓勵軍事冒險主義,
而川普的外交政策,
恰恰充當了這一危險邏輯的‘助推器’,基于此,川普非但沒有資格獲得和平獎,牠的行為反而是對全球穩(wěn)定的重大威脅?!?/p>
評論認為,川普的行為模式,恰恰是“和平”的反義詞。
尤其是俄烏戰(zhàn)爭問題上,評論指出:“一個真正的和平捍衛(wèi)者,應該堅決抵制侵略、維護國際法。而川普的做法,實則鼓勵了無視國際規(guī)則的強權,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和平獎得主公布后,戰(zhàn)爭發(fā)動者第一時間跳出來“拱火”,稱沒有頒發(fā)給美國總統(tǒng)川普“嚴重損害了和平獎的聲譽”,“諾貝爾委員會的權威已經喪失”。他表示不會“評判”諾獎委員會的決定,但肯定川普“正在努力并致力于實現和平”。
得到前領導的表揚之后,川普立刻轉發(fā)相關視頻并表示感謝。
川普本人則氣憤地連發(fā)了幾個帖子抨擊諾獎,指責該獎曾頒給對和平沒有一點貢獻的阿拉法特和奧巴馬。
不過,無論他怎樣暴跳如雷,他不僅得不到今年的諾獎,在未來三年內的任期內也不可能得到。
不然,諾獎就真如戰(zhàn)爭發(fā)動者所說喪失權威了。
當然,川普還是有一點機會的,只要他做到兩件事——
其一,繼續(xù)采取強硬措施,在加沙地帶徹底清除哈馬斯——目前的消息顯示,哈馬斯并不甘心解除武器并散伙。
其二,團結盟友為烏克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幫助烏克蘭軍隊徹底打敗侵略軍,收復所有失地。
做到這兩點,哪怕他本人不主動索取,自然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否則,他連進入侯選人名單的資格都沒有。如果川有資格得獎,咱們所有支持烏克蘭和以色列的普通網友都有資格。
在加沙和平上,川普其實只是個摘桃子的人。
哈馬斯之所以同意釋放人質,原因是且只能是,以色列軍隊已經將他們打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川普的和平協(xié)議實際上只是給他們搭了一個下臺階的梯子。
在烏克蘭問題上,他更做不到。不然的話,戰(zhàn)爭發(fā)動者手中掌握的黑材料和黑視頻將會淹沒全世界的網絡。
巴以和平,現在只能說是有了個機會,未來如何還未可知。而烏克蘭,只能在真正盟友的幫助下,努力打敗侵略軍。
昨天的消息顯示,土耳其突然出手,不再續(xù)簽年底到期的俄國天然氣的管道合同,轉而進口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并和英國、德國、挪威的能源公司也簽署了采購合同,還從土庫曼斯坦進口天然氣。
土耳其的做法,很有可能是壓垮俄天然氣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俄唯一在歐盟的小弟匈牙利已經和英國殼牌及法國簽訂了長期天然氣采購協(xié)議,也宣布從土庫曼斯坦進口天然氣,來擺脫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加快了能源去俄化的幅度。
自烏克蘭停止續(xù)簽管道合同之后,俄國天然氣出口歐洲的渠道主要就剩下土耳其這條線。
告訴大家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盡管歐盟拼命試圖減少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但2025年前8個月,仍然有7個歐盟成員國增加了俄國天然氣的進口,總價值超過超過110億歐元。
具體如下——
法國進口額同比增長40%,達到22億歐元;荷蘭的進口額激增72%,達到4.98億歐元。
此外,比利時、克羅地亞、羅馬尼亞和葡萄牙的進口量也有所增加,匈牙利進口量同比增長了11%。
我不會簡單地指責這些國家,因為天然氣的需求是“剛需”,在新的供應鏈建立起來之前,除了依賴原有的供應鏈,這些國家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土耳其切斷這條通道是因為歐洲國家已經找到了俄氣的替代品,建立起了新的供應鏈。
這才是對侵略國的釜底抽薪之舉。
在戰(zhàn)場上,俄軍的境況也大大地不妙——損失越來越慘重,但卻取不到任何肉眼可見的戰(zhàn)果。
烏克蘭國防軍昨天發(fā)布消息稱,在頓涅茨克州弗拉基米里夫卡的奧切列廷斯克方向,俄軍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重型裝甲——至少35輛坦克、裝甲運兵車和至少41輛摩托車——進攻被烏軍徹底粉碎。
陣亡數多達107人,還有51人受傷。
事實上,這樣的重裝甲進攻已經很難見到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俄兵騎著摩托車、自行車或戰(zhàn)馬發(fā)動自殺式進攻。
這批俄兵更慘。他們的戰(zhàn)斗壽命通常只有12天——前11天接受騎摩托車和騎馬訓練,上戰(zhàn)場進攻只能活1天。
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
當俄兵看清自己的命運后,他們再也無法平靜地走向死亡。
俄媒報道稱,赫爾松前線的俄兵成批量地叛逃,“他們躲在廢棄的建筑物、森林和當地房屋中”,找準機會就逃往克里米亞。
但是,對侵略兵來說,在烏克蘭的土地上,沒有哪里是絕對安全的,想活命,只有撤軍回家。
否則,或早或晚,他們終將成為烏克蘭黑土地上的孤魂野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