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官網(wǎng)突然更新,2025 年該獎項得主鎖定委內(nèi)瑞拉反對派政治家瑪麗亞?馬查多。
當這份名單跨過大西洋傳到華盛頓,大家似乎都在等著看特朗普的笑話,畢竟為了得獎,特朗普已經(jīng)準備很久了。
甚至在此之前還揚言稱,如果自己沒有得諾貝爾獎,這將是對整個美國的侮辱。
要知道特朗普為了得獎幾乎用盡手段,最終卻落得一場空,那么為何連奧巴馬都能拿的獎,特朗普卻不行?
特朗普和平獎夢破碎
“奧巴馬不是一個好總統(tǒng),他除了摧毀美國什么都沒做。”得知自己與諾貝爾和平獎失之交臂之后,特朗普面對記者的提問,直接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要知道為了沖諾獎,特朗普到處宣揚自己“解決了七場沖突”,但真相遠比現(xiàn)實更殘酷。
《紐約時報》記者深入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這所謂的“七場沖突解決”,幾乎全是特朗普的“自我貼金”。
以色列與伊朗的對峙雖有緩和,核心原因是伊朗石油出口禁令松動,與特朗普無關,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邊境?;饏f(xié)議,早在 2024 年底就由雙方外交官秘密磋商達成,特朗普只是在協(xié)議簽署當天發(fā)了條推特“邀功”。
至于盧旺達與剛果的領土爭端,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才是關鍵推動者,特朗普政府甚至沒派過一名特使參與談判。
即便如此,特朗普仍不放棄,為了給諾獎委員會“遞投名狀”,他把寶押在了加沙地帶。
10月8日,就在諾貝爾和平獎名單公布前3天,特朗普突然召開緊急記者會,高調(diào)宣布“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饏f(xié)議”,還特意強調(diào)這是自己親自斡旋的結果,將徹底結束加沙的流血沖突。
可問題就出在這,更諷刺的是,就在諾獎名單公布當天,加沙地帶又爆發(fā)了小規(guī)模沖突,所謂的“?;稹备緵]落地。
諾獎的“雙重標準”:奧巴馬的例外,為何輪不到特朗普?
特朗普的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對比落差”,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上臺,10月9日就拿到諾貝爾和平獎,理由是“為增進國際外交和人民合作作出非凡努力”。
可當時奧巴馬剛上任8個多月,除了發(fā)表過幾次呼吁和平的演講,幾乎沒推動過任何實質(zhì)性的和平進程。
更蹊蹺的是,諾獎提名截止日期是每年1月31日,奧巴馬1月20日才上臺,理論上根本沒資格被提名,但他卻成了“例外”。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特朗普會覺得“自己也該有例外”,今年1月31日諾獎提名截止時,特朗普剛上任11天,確實沒人提名他。
但他認為,既然奧巴馬能打破規(guī)則,自己憑什么不行?為了彌補“提名缺失”,特朗普政府還暗中推動盟友幫忙,過去半年,以色列、巴基斯坦、柬埔寨三國先后向諾獎委員會提交推薦信,力挺特朗普“為地區(qū)和平作出貢獻”。
可特朗普忘了,諾獎的“例外”從不是隨便給的,2009 年奧巴馬能獲獎,背后是當時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紅利”。
小布什政府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后,美國的國際聲望跌至谷底,奧巴馬“變革承諾”恰好迎合了諾獎委員會對“美國重回多邊主義”的期待。
而特朗普上臺后,走的卻是“逆多邊主義”路線,種種行為都與諾貝爾和平獎的“多邊合作、非暴力”精神背道而馳。
特朗普的“諾獎執(zhí)念”恐難實現(xiàn)
盡管今年慘敗,特朗普似乎還沒放棄,可現(xiàn)實依然殘酷。
更諷刺的是,諾貝爾和平獎的 “信用危機”也在發(fā)酵,近年來,該獎項多次因“政治化”引發(fā)爭議。
如果真把獎頒給特朗普,只會讓更多人質(zhì)疑,諾獎到底是和平的象征,還是政治工具。
特朗普或許該明白,諾貝爾和平獎不是“美國總統(tǒng)的福利”,也不是靠“自我標榜”“施壓運作”就能拿到的。
真正的和平貢獻,是推動多邊合作、減少沖突流血、保障弱勢群體權益,這些,恰恰是特朗普執(zhí)政以來最缺乏的東西。
明年的諾獎評選還會開始,特朗普或許還會繼續(xù)“沖獎”,但從今年的結局來看,他的諾獎夢,大概率還是一場空歡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