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檔上映的幾部片子,許多人一開始沒太關(guān)注《震耳欲聾》,直到刷到好多觀眾說“看完心里堵得慌,又忍不住想二刷”。
抱著好奇去影院,兩個小時下來,確實被戳到了,這片子沒靠大場面吸引眼球,反而聚焦聾人反詐案,把一個律師在名利和良知間的掙扎拍得太真實。
尤其是檀健次演的李律師,一舉一動都透著糾結(jié),完全讓人忘了他之前的角色。
聾人反詐案不只是懸疑:“寂靜”背后,是發(fā)言權(quán)力的缺失
電影里的李律師,出生在聾人家庭,按理說該對聾人群體更共情,可一開始他眼里只有“名利”。
接手聾人反詐案時,他沒想著幫受害者討公道,滿腦子都是“靠這個案子翻身,打響名氣”。
他以為這就是個普通的詐騙案,按流程走就能贏,可越查越發(fā)現(xiàn)不對勁,那些聾人受害者,不光丟了錢,更難的是沒人聽他們說話。
片子里有個細節(jié)特別戳人,一群聾人受害者圍著李律師,手忙腳亂比著手語,想把被騙的經(jīng)過說清楚,可李律師一開始根本沒耐心看,甚至讓助理“簡化翻譯”。
直到后來他自己去聾人社區(qū),才發(fā)現(xiàn)這些人有多難,他們聽不見警報聲,看不懂復雜的合同條款,連去銀行辦業(yè)務都得求著人幫忙,騙子就是抓住這點,把他們騙得傾家蕩產(chǎn)。
這時候才明白,電影里的“聾”不只是生理上的描述,更像一種“沒機會說話”的符號。
就像現(xiàn)實里,有些群體明明受了委屈,卻因為表達能力弱、沒人關(guān)注,只能把苦咽在肚子里。
電影用懸疑的殼子,把這種“發(fā)言權(quán)力的缺失”擺到觀眾面前,比單純講反詐故事更有勁兒。
許多人會忍不住想,要是沒人幫這些聾人,他們是不是只能吃啞巴虧,要是李律師也只認錢,這案子最后會怎么樣?
影片英文名《SoundofSilence》縮寫是SOS,特別貼切,那些寂靜里,藏著無數(shù)人的求救。
不只是案件要破,更要有人聽見這些“無聲的呼救”,給他們一個說話的機會。
檀健次的“五年蛻變”:從渴望機會到接住角色
這次檀健次演的李律師,難度真不小,這個角色太矛盾了,既想往上爬,又沒徹底丟掉良知。
對聾人家人有感情,卻又忍不住利用他們的身份,面對權(quán)貴時彎腰,看到受害者慘狀又會心軟。
要把這種“糾結(jié)”演出來,稍微用力就會顯得假,可檀健次把控得特別好。
有場戲讓人印象很深,李律師拿到騙子的關(guān)鍵證據(jù),本該高興,可他看到受害者里有個老人,因為被騙走養(yǎng)老錢,在角落里默默流淚打手語,說“以后沒法活了”。
李律師站在原地,手攥著證據(jù)袋,手指都發(fā)白,眼神里一半是“案子能成”的興奮,一半是“我這么做對嗎”的猶豫。
沒有夸張的表情,就這么一個小動作,把內(nèi)心的掙扎全露出來了。
想起五年前,檀健次在金雞獎活動上,面對鏡頭說“特別想有好角色,想證明自己能演戲”。
那時候他還沒多少代表作,好多人只知道他是歌手,這五年里,他從《獵罪圖鑒》里的畫像師沈翊,到《長相思》里的相柳,再到現(xiàn)在的李律師,每個角色都不一樣,卻都讓人記住了。
有人說他運氣好,碰到了好劇本,可看過他拍戲的花絮就知道,他靠的不是運氣。
為了演好李律師,他提前學了兩個月手語,跟聾人老師請教,連吃飯都在練手勢。
為了找角色的“糾結(jié)感”,他把劇本拆成“想賺錢”“有良知”兩條線,對著鏡子練不同場景下的表情。
這種“跟角色死磕”的勁兒,才讓他能穩(wěn)穩(wěn)接住這么難的角色,現(xiàn)在再看他,早不是當年那個“渴望機會”的新人了,而是能靠演技撐起一部電影的演員。
電影拋給我們的3個問題:淋過雨的人,該給別人撐傘嗎?
看完《震耳欲聾》,走出影院還在想電影里的三個問題,這些問題不光是問李律師,更是問我們每個人。
淋過雨的人,會給別人撐傘嗎,李律師出生在聾人家庭,小時候肯定也因為家人的特殊身份受過委屈,算“淋過雨”的人。
可一開始他沒想著給其他聾人“撐傘”,反而想利用他們的案子賺錢。
現(xiàn)實里也一樣,有些人自己受過苦,卻會把苦轉(zhuǎn)嫁給別人,有些人卻會因為自己淋過雨,更想幫別人擋雨,你會選哪一種?
受害者會變成下一個施暴者嗎,電影里有個小配角,之前也是反詐案的受害者,后來卻幫騙子騙其他聾人,理由是“我被騙了,憑什么別人不能被騙”。
這種心態(tài)特別可怕,明明自己是受害者,卻因為心理不平衡,變成了傷害別人的人,我們會不會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也丟掉底線,做出后悔的事?
追求名利的上下限在哪,李律師想出名、想賺錢,沒什么錯,可他一開始想的是“不管過程,只要贏了案子就行”,甚至想隱瞞對受害者不利的證據(jù)。
直到后來看到受害者的慘狀,他才明白,名利再重要,也不能越過良知的線。
我們在追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會不會也不小心丟了最該守住的東西?
電影的結(jié)局,李律師最終選擇站在受害者這邊,雖然沒賺到大錢,卻守住了良心。
結(jié)尾有句臺詞特別好:“追求夢想的掌聲可以震耳欲聾,但心里的良知不能安靜?!边@句話不光說給李律師,也說給我們每個人。
現(xiàn)在的電影市場,太多片子靠特效、靠流量吸引觀眾,像《震耳欲聾》這樣安安靜靜講故事,還能讓人看完思考的電影,真的很難得。
它沒把“正能量”掛在嘴邊,卻用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該守住什么。
最后想跟大家說,不管我們在追什么,是名利,是夢想,還是更好的生活,都別忘了心里的“良知之花”。
別讓自己在往前走的時候,變成了曾經(jīng)討厭的人,愿我們都能在喧囂里守住寧靜,在追求里守住底線,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