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罕見曝光殲35廠房細節(jié),新出廠未刷漆殲35機身編號曝光細節(jié)引起廣泛關注,解放軍一直在“悶聲發(fā)大財”,官宣入役30天,產量突破60,遠超F-35成世界第一?
01.殲35官宣入役30天
國慶假期期間,央視軍事罕見披露了沈飛殲35戰(zhàn)機生產線內的詳細情況,跟隨央視記者的報道畫面能夠觀察到,沈飛正在開足馬力全面量產殲35系列戰(zhàn)機。機身呈現綠色未上隱身圖層的殲35戰(zhàn)機在廠房中排列,有意思的是,官方特地曝光了其中一架的殲35機身編號:“3557”,在網上引起軍迷的熱議。
因為早在此前半個月,根據央視官宣的福建艦彈射三款艦載機的現場視頻中,就能夠分辨福建艦彈射的殲35戰(zhàn)機編號為3505、3506,可見殲35的產能有多么恐怖了。
從已公開的殲35機身編號看,海軍版早期測試機為3503,福建艦彈射測試的3505、3506號機已是正式的量產航母艦載機機型,而根據央視最新披露的沈飛廠房新機可知,殲35當前量產型編號已躍升至3557號。
若以“3500系列”為初始批次,“3557”意味著至少生產了57架具備實戰(zhàn)能力的量產型。考慮到軍機編號通常按批次(如每10-12架或以上為一個批次),3557號機的出現,實際暗示總產量可能已達60架以上。
2025年9月3日大閱兵首次官宣殲-35接續(xù)入列以來,短短30天左右,殲35家族公開產量已突破57架,保守估計達60架規(guī)模。
公開報道顯示,空軍版殲-35于2024年11月22日正式官宣入役,海軍版殲35則于2025年9月3日接棒入列。專家指出,解放軍軍機的“官宣入役”往往晚于實際列裝時間。
以殲20為例,其首架原型機2011年首飛,2016年官方承認“列裝部隊”,但實際小批量服役早于2015年。
參考這一規(guī)律,殲35的真實服役時間可能比官宣早6-12個月,這意味著其“30天60架”的產量統(tǒng)計,實際對應的是服役后1年內的產能爆發(fā)。實際上即便按照這個數字算,殲35系列戰(zhàn)機的產能也是一個非??植赖臄底至耍瑢嶋H上這個產能已經超過了美國F-35。
02.產量超過F-35,居世界第一?
作為全球首款量產五代中型機,F-35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總產量、年產量最多的機型,長期以年產能110-130架領跑隱形戰(zhàn)機制造領域。但近年來,其產能增速放緩,2023年F-35總產量約140架,其中美軍僅獲得約80架(??哲姟㈥憫?zhàn)隊分攤),其余60架交付北約及亞洲盟友。
反觀殲35,若按官宣后1年量產60架計算,年化產能已達60架,這個速度可謂是前所未見,眾所周知隱形機生產的產能爬坡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殲20別看美媒宣稱其年產量已經突破百架,實際上這是累計近10年來產能爬坡疊加達到的成就。
而F-35從量產到年產量破百也用了5年時間,突破60架則為3年時間,而殲35同等的產量僅是這個時間的三分之一。
按照這個趨勢算下去,在2026-2027年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其年產量將大大超過100架,超過F-35的年產能完全不在話下,屆時,再加上殲20早已破百的年產量,中國年均隱形機的生產量可以突破200架的恐怖規(guī)模,成為無可置疑的世界第一,也將是人類航空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專家表示,殲35的產能爆發(fā)絕非偶然,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是中國航空工業(yè)在制造技術上的系統(tǒng)性突破,相比傳統(tǒng)隱形機,殲35首次大規(guī)模應用3D打印技術,機身關鍵承力結構的零件數量從傳統(tǒng)的2000余個大幅度縮減,某型主承力框通過3D打印一體成型,不僅強度提升15%,生產周期也是全面減少,直接提升了生產線效率,過去需要多道工序組裝的結構,如今可一次打印成型。
此外,通過標準化組件與分段式總裝,每個模塊由專用產線預組裝,再通過自動化轉運系統(tǒng)對接總裝脈動線,殲35實現了流水線生產,整體效率提升40%以上。另一方面,則是沈飛進行了廠房的全面擴建,大大增加了隱形戰(zhàn)機的生產線的產能。
03.解放軍對五代機需求只高不低
可以說當前別看沈飛殲35的生產效率不低,解放軍海空兩軍對于殲35的需求明顯更為緊迫。
對海軍而言,解放軍海軍目前擁有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3艘航母,均需大規(guī)模換裝隱形艦載機,福建艦即將服役,遼寧艦、山東艦雖為滑躍甲板,但亦可搭載殲35,也是海軍艦載機換裝的重點單位,此外004型超級核動力航母已經開建,海軍對于殲35的需求已經突破了150架以上。
空軍方面,隨著殲10C逐步停止接裝,其主力中型機缺口亟待填補。殲35空軍版隱形戰(zhàn)機,也就是唯一的量產空軍中型戰(zhàn)機了,空軍的中型機缺口還是相當大的,殲35定位和美軍F-35完全不是一類,相比于美軍F-35因多軍種設計考量以至于空戰(zhàn)能力受限多注重于多用途作戰(zhàn)能力,殲35則是不折不扣的空戰(zhàn)為主、多用途打擊能力為輔的五代中型機,而成本則顯著低于殲20。
而至少在2035年前解放軍六代機大規(guī)模列裝的時間節(jié)點前,空軍內部留存的相當部分的殲8、殲7、殲10A戰(zhàn)機,未來也將由殲35全面替代,因此空軍對于殲35的需求相比海軍明顯更上了一個數量級。
除自用外,殲35的出口潛力也不容小覷,其性能比F-35更強。巴基斯坦已表達采購意向,中東、東南亞多國也在評估替代F35的可能性,未來殲35的出口數量只高不低。
總而言之,殲35戰(zhàn)機的快速“爆兵”,是3D打印、復合材料等技術的突破,是??哲姄Q裝需求的倒逼,更是中國航空工業(yè)體系化優(yōu)勢的集中體現,世界最大工業(yè)國的軍工業(yè)能力真的是不容小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