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材,性質(zhì)平和、不寒不熱,被許多中醫(yī)推薦為日常調(diào)理的佳品。
它不但安全,而且適用人群廣泛,尤其適合脾胃虛弱、濕氣重或睡眠不佳的人。
如果你經(jīng)常感到身體沉重、乏力,或食欲差、容易脹氣,甚至臉色暗黃、容易累,很可能與脾胃功能不佳有關(guān)。
脾主運化,脾虛則運化無力,水濕容易停滯在體內(nèi),久而久之,會影響氣血生成和循環(huán)。
這時候,茯苓剛好可以幫上忙。
今天,邀請到李盛青主任,給大家分享3種茯苓搭配。
茯苓的三大核心功效
一是健脾祛濕。
茯苓能促進體內(nèi)水液代謝,通過利尿作用排除多余濕氣,減輕脾胃運化負擔(dān)。濕氣減少后,脾胃功能自然得到改善,這是中醫(yī)“以通為補”的調(diào)理思路。
二是補益氣血。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茯苓通過強化脾胃功能,間接促進氣血生成。長期適當(dāng)服用,可改善面色萎黃、四肢乏力等氣血不足癥狀。
三是寧心安神。
茯苓對心氣虛所致的心悸、失眠有調(diào)理作用,能幫助改善睡眠質(zhì)量,緩解多夢易醒等問題。
三種經(jīng)典搭配推薦
單一使用茯苓已有良好效果,搭配其他食材更能增強針對性:
茯苓+山楂
這個組合適合脾胃虛弱兼有積食的人群。山楂能增強消化功能,配合茯苓的健脾作用,能改善腹脹、食欲不振。同時二者都有溫和調(diào)節(jié)血壓的功效,適合中年人群日常保健。
茯苓+陳皮
針對濕氣重的典型搭配。陳皮理氣健脾,茯苓利水滲濕,兩者協(xié)同增強祛濕效果。特別適合舌苔厚膩、身體沉重、容易水腫的人群飲用。
茯苓+黨參
這是益氣健脾的黃金組合。黨參補中益氣,茯苓健脾滲濕,適合疲勞乏力、說話氣短、消化不良的脾虛人群。對長期用腦過度、體力透支者尤為適宜。
茯苓用法簡單,可煮水、煲湯、熬粥,每次用量10–15克為宜。注意茯苓雖性質(zhì)溫和,但陰虛火旺或腎虛多尿的人群應(yīng)謹慎使用。
建議在日常飲食中逐步加入,持續(xù)調(diào)理,才能逐漸改善脾胃狀態(tài)、提升氣血水平。
最后提醒:食療僅可作為日常輔助調(diào)理,不能替代藥物治療。如有明顯不適,還請及時就醫(yī),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dǎo)下進行調(diào)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