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EVs. Cycling is revolutionising transport
“踏板動力”熱潮興起,一場新的文化戰(zhàn)爭也隨之升溫
(配圖說明:倫敦國家美術館外的步行區(qū)停放著一輛租賃電動自行車 攝影:蓋蒂圖片社)
2025年10月9日
要想理解城市規(guī)劃者為何青睞自行車,不妨站在蒙特利爾圣丹尼斯街的某一段,數一數途經的交通工具。在一個晴朗周四的交通高峰期,記者用10分鐘時間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單方向通行的自行車有132輛(其中至少6輛的后座載有兒童);而旁邊那條寬得多的機動車道上,82輛汽車(幾乎全是單人駕駛)和1輛城市公交車在車流中緩慢挪動,首尾相接。
再增加車輛就會造成擁堵,但自行車道上仍有充足空間——僅6月的某一天,就有超過1.4萬名騎行者使用該車道。過去十年左右,尤其是在2017年上任的市長瓦萊麗·普蘭特的推動下,蒙特利爾已成為北美領先的“自行車友好型城市”。
在普拉托街區(qū),自行車出行占所有出行方式的五分之一,僅略低于汽車。全市超三分之一的人口每周至少騎行一次。城市共享單車系統(tǒng)“Bixi”的使用量自2019年以來翻了一番,去年騎行次數達1300萬次。
蒙特利爾的“自行車熱潮”只是一個縮影——在富裕國家的城市中,一種具有顛覆性的新型交通方式正迅速改變城市面貌。它能效極高、成本近乎為零、能緩解擁堵與污染,還無需修建大型停車場。但它并非科技巨頭和汽車行業(yè)高管所設想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而是看似不起眼的自行車。與所有顛覆性技術一樣,隨著自行車使用率上升、城市為優(yōu)化騎行體驗出臺更多措施,自行車正引發(fā)民眾意見分化,并引爆一場文化戰(zhàn)爭。
盡管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增長勢頭不俗,但與靈活快捷的自行車相比,它們顯得遲緩又普通。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出租車企業(yè)Waymo自豪地宣稱,其車輛每周約完成25萬次行程;然而僅在紐約,該市共享單車系統(tǒng)每三天的騎行次數就能達到這個數字。
如今在倫敦金融城,騎行者數量已達到汽車數量的兩倍。巴黎全市范圍內的騎行者數量也已超過機動車駕駛者,正逐步追趕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等歐洲傳統(tǒng)“自行車之都”——而這兩座城市的騎行熱潮仍在持續(xù)。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近一半的通勤者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或上學。
(配圖說明:阿姆斯特丹,停放于車架上的自行車 攝影:帕維爾·普羅科普奇克/《紐約時報》/Redux/Eyevine)
即便在北京,就在30年前,為給汽車讓路,大多數騎行者被迫離開馬路;如今,自行車數量再度回升。只不過如今的騎行者更可能騎著精致的布朗普頓(Brompton)自行車,而非之前隨處可見的黑色“飛鴿”自行車。
電動自行車(廣義范疇)在發(fā)展中國家同樣蓬勃發(fā)展。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電動三輪車正迅速取代燃油三輪車;在許多東非城市,電動摩托車出租車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
這場“雙輪復興”的第一個原因是疫情。疫情爆發(fā)后,為避免乘坐公共交通,自行車銷量激增;各國政府也臨時增設自行車道,以鼓勵保持社交距離。在美國的一項調查中,1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買了自行車(其中不少人是人生第一次),這使得2019年至2020年夏季期間,平均每周的自行車出行次數增加了16%。在東京,23%的上班族為避開地鐵人群,轉而騎自行車通勤。
第二個原因是電池與電動自行車技術的進步——這讓電動自行車價格更低、騎行體驗更愉悅。借助“踏板輔助”功能,即使是無法輕松穿上緊身萊卡騎行服的人,也能享受騎行;上班族騎車去開會,既能保持干爽,也無需中途換衣服。電動自行車在搭載兒童、運送食品雜貨方面尤為實用,若僅靠人力踩踏,這些事會困難得多。此外,電動自行車還極大地推動了本地共享單車系統(tǒng)的普及,并使其實現(xiàn)盈利。以芝加哥的“Divvy”共享單車系統(tǒng)為例,盡管電動自行車價格高得多,但其騎行次數比傳統(tǒng)自行車多70%。
我想騎我的自行車
第三個原因是自行車友好型基礎設施的普及。20世紀中期,自行車之所以逐漸退出主流交通方式,不僅因為汽車更快、更舒適,還因為汽車讓騎行變得極度危險。1950年,英國道路上死于交通事故的騎行者多達805人,是去年死亡人數的10倍。1987年,美國諷刺作家P.J.奧羅克曾幸災樂禍地預言,騎行者會被卡車撞倒,最終“走向滅絕”。但令討厭自行車的駕車者失望(卻讓其他人慶幸)的是,他沒預料到“隔離式自行車道”的發(fā)明。
自行車道能吸引更多人騎行,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被粗心或蠻橫的SUV司機撞倒的風險。調查顯示,在騎行者安全感更高的國家,騎行率也更高;而沒有什么比“與機動車隔離的自行車道”更能保障騎行者安全了。修建自行車道的成本遠低于新建地鐵,城市可通過鼓勵人們從“四輪”轉向“兩輪”,既緩解交通擁堵,又節(jié)省開支?!爸灰孕熊嚨佬薜煤?,自行車交通系統(tǒng)能與汽車競爭,那么自行車在緩解擁堵方面就能發(fā)揮很大作用。”溫哥華前首席城市規(guī)劃師伯倫特·托德里安表示。
37歲的瑪德琳·吉伊是蒙特利爾的一位三孩母親,她的經歷正是這一效果的生動例證。“我成年后在這座城市里從沒騎過自行車,小時候也沒騎過。”她說。但自從城市開始修建自行車道后,她和丈夫賣掉了家里的第二輛車?,F(xiàn)在,吉伊每天騎自行車送孩子上學,之后再騎車去上班。
在普蘭特市長的推動下,蒙特利爾還在夏季關閉部分整條街道禁止機動車通行,縮窄其他街道的寬度,并取消部分停車位。普蘭特表示,此舉并非要完全禁止駕車,而是為了減緩車速,讓街道對包括行人在內的所有使用者都更安全。她堅稱,這對商家也有好處(盡管許多商家仍對自行車道不滿)。自圣丹尼斯街的自行車道開通以來,空置商鋪數量減少了一半。
然而,在道路空間與停車位的“零和博弈”中,更安全的自行車道往往與汽車“針鋒相對”,使得騎行者與駕車者站在日益激烈的文化戰(zhàn)爭的對立面。盡管蒙特利爾的自行車道僅占道路空間的2%(汽車占80%,行人占剩余部分),但在11月2日的市長選舉中,這仍是一個熱點議題。主要反對黨候選人索拉亞·馬丁內斯·費拉達主張暫停新建自行車道,并拆除那些讓商家不安的現(xiàn)有車道。
(圖表說明:《經濟學人》制圖)
十多年前,多倫多市長羅布·福特(當時因吸食可卡因丑聞聞名)讓“反汽車戰(zhàn)爭”一詞廣為人知,他承諾削減輕軌資金,并拆除自行車道。這一口號隨后被其他地區(qū)的民粹主義者和右翼政客熱烈采納。英國極右翼“改革黨”領袖奈杰爾·法拉奇將低速限速和自行車道視為“覺醒派反汽車狂熱”的證據;英國影子交通大臣理查德·霍爾登則指責政府“向駕車者宣戰(zhàn)”。
倫敦左翼市長薩迪克·汗爵士表示,他最棘手的政策選擇之一是擴大該市的“清潔空氣區(qū)”范圍——因為該計劃讓他收到了大量死亡威脅。2023年,德國保守派政黨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在柏林掌權后,立即暫停了其左翼前任政府規(guī)劃的新建自行車道項目。
自行車友好度最高的地區(qū),往往是支持左翼政黨的富裕年輕人聚集地,這一現(xiàn)象進一步激怒了民粹主義者。在美國,唐納德·特朗普上任后,交通部下令審查所有用于減少化石燃料消耗的聯(lián)邦資金項目(如自行車道建設)。如今在歐美政治中,汽車保有量與使用情況正成為一道明顯的分界線。在紐約市近期的民主黨初選中,獲勝者佐蘭·曼達尼是一名社會主義者,他沒有汽車,還炫耀自己的紐約共享單車(CitiBike)騎行記錄已達數千次。在駕車人數較少的選區(qū),他的支持率遙遙領先;而駕車者則大多投票給安德魯·科莫。
騎行熱潮正向你襲來
電動自行車也確實帶來了一些問題。由于重量更大、速度更快(且騎行者中不乏新手),電動自行車引發(fā)的事故往往比傳統(tǒng)自行車更嚴重。倫敦的 Lime 共享電動自行車被醫(yī)生們指為“腿部骨折病例激增”的原因之一。2022年,荷蘭騎行者死亡人數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其中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死亡率遠高于傳統(tǒng)自行車騎行者。出于對青少年受傷的擔憂,美國數十個郊區(qū)已禁止使用電動自行車。
(配圖說明:倫敦金融城狹窄街道遭遇強風,Lime 共享電動自行車被吹倒 攝影:蓋蒂圖片社)
(配圖說明:中國山東省青島市,某電動自行車租賃公司待租的電動自行車 攝影:蓋蒂圖片社)
更棘手的是,非法高速電動自行車(無需踩踏、僅靠油門就能加速的類型)數量激增。在倫敦和紐約,這類車成了外賣騎手的首選——速度越快,他們賺的錢越多。在美國大多數城市,僅允許“需踩踏助力、最高時速20英里(約32公里)”的電動自行車在自行車道行駛;歐洲的限速標準則為25公里/小時。但許多中國制造商銷售的自行車或電機可通過改裝實現(xiàn)遠超限速的速度,這既讓行人感到恐慌,也可能給自行車熱潮蒙上陰影。
紐約市長埃里克·亞當斯近期已宣布不會在11月與曼達尼角逐市長職位,該市警方針對高速電動自行車激增的情況采取了大規(guī)模逮捕行動。令人驚訝的是,在自行車安全倡導者看來,騎行者面臨刑事指控,而違法駕車者卻通常只需繳納罰款。
這些挑戰(zhàn)會減緩自行車回歸主流交通的速度。但在那些已讓自行車成為主流的城市里,“回到汽車擁堵的街道”被視為天方夜譚。在荷蘭,前首相馬克·呂特特意堅持騎自行車上班;去年在丹麥,弗雷德里克國王帶著兩個兒子,乘坐電動貨運自行車的前座箱出席慈善活動;在巴黎,還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煩惱”——自行車擁堵。蒙特利爾如今也快到這個階段了,至少在夏季是這樣。所以,騎上你的自行車吧!■
說明:本號刊發(fā)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fā)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