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1959年9月,北京中南海,一個關鍵職位空了出來。
國防部長。
誰來接?這個問題擺在了毛主席面前,他找來了羅榮桓,羅榮桓給出的答案,讓很多人意外。
病榻上的推薦
羅榮桓躺在病床上。
廬山會議他沒去成,身體不允許,彭德懷在會上的事,是后來別人告訴他的。這位搞政工出身的元帥,對軍隊人事了如指掌。
1955年全軍授銜,就是他主持的,哪個將領什么脾氣,什么能耐,他心里都有數(shù)。
毛主席派人來了。
問題很直接,誰合適接國防部長?
這個位置不好干。
內(nèi)部要管全軍軍務,外部要接待各國賓客,一年到頭,連軸轉(zhuǎn)。彭德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七年,把這副擔子扛得穩(wěn)穩(wěn)當當。現(xiàn)在他下來了,接班人得有足夠分量。
羅榮桓沉默了一會兒。
他說出了一個名字,賀龍。
聽到這個建議的人,有些意外,十大元帥里,排在前面的還有幾位,賀龍排第五,怎么就輪到他了?
羅榮桓自然有自己的考慮。
他看中的,不是單純的資歷和戰(zhàn)功,他看中的,是這個人能不能把國防部長這個活兒干好。
一個務實的判斷
羅榮桓的推薦,有他的道理。
國防部長這個職位,不光要懂軍事。
還得會協(xié)調(diào),會組織,會和各方面打交道,軍內(nèi)各大單位之間的關系,得理順。國防工業(yè)、后勤保障、軍事訓練,這些具體事務,都得有人盯著。
更重要的是外事工作。
各國武官要接待,友好國家的軍事代表團要陪同,這些場合,需要的是能說會道,善于交際的人。悶頭搞軍事指揮是一回事,出席各種外交場合又是另一回事。
賀龍有這個優(yōu)勢。
他性格開朗,愛和人打交道,在西南工作那幾年,各方面關系處理得很好。地方干部喜歡他,部隊官兵服他,老百姓擁護他。
這種協(xié)調(diào)能力,正是國防部長最需要的。
還有一點。
賀龍身體好。
這不是小事,國防部長的工作強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開不完的會,出不完的差,處理不完的文件,沒有好身體,根本扛不住。
羅榮桓自己就是例子。
他這會兒躺在病床上,就是因為身體撐不住了,他太清楚了,再大的本事,身體垮了,什么都干不成。
看看賀龍。
1952年開始兼任國家體委主任,西南大區(qū)的工作沒放下,體育事業(yè)又抓起來了。兩副擔子一起挑,挑了七年,還挑得穩(wěn)穩(wěn)當當。
這說明什么?說明賀龍有這個精力,有這個體力。
賀龍的另一面
說到賀龍,很多人只知道他"兩把菜刀鬧革命"。
其實他還有另一面,不太為人所知。
紅軍時期,他在湘鄂西根據(jù)地,打仗之余,最愛干的事,就是組織戰(zhàn)士們搞體育。他提出一個口號:"練好身子,戰(zhàn)勝敵人。"
這不是隨口說的。
他是真干,把武術、射擊、游泳、騎馬、登山這些項目,都融入了日常訓練,戰(zhàn)士們身體好了,戰(zhàn)斗力自然就上來了。
抗戰(zhàn)時期,120師有個"戰(zhàn)斗籃球隊"。
這支球隊在根據(jù)地打遍天下無敵手。1942年延安舉辦"九一"運動會,賀龍陪著毛主席看比賽,毛主席說了一句話:"我們的軍隊是很需要體育的。"
這句話,賀龍記了一輩子。
1952年,中央要成立國家體委。
團中央的報告里,專門提到要請"賀龍那樣的一位將軍"來當主任,為什么點名要賀龍?因為他在西南把體育事業(yè)搞得有聲有色。
他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專業(yè)籃排球隊。
修建了重慶大田灣體育場,他把運動員定為干部編制,讓這些人有了正式身份?;锸硺藴时却筌妳^(qū)首長還高,每天加一個雞蛋和定量白糖。
鄧小平給他打電話。
說團中央推薦你當體委主任,我和總理商量了,覺得你最合適。
賀龍問了一句:"毛主席的意見呢?"
得到肯定答復后,他就答應了。
從此以后,這位元帥一邊管西南大區(qū),一邊抓體育事業(yè),重慶和北京兩頭跑。1953年4月到北京主持第一次全國體育工作會議,會后又回重慶繼續(xù)工作。
直到1954年,西南大區(qū)撤銷。
賀龍才正式調(diào)到北京,全力投入體育事業(yè)建設。
這些年的經(jīng)歷,讓賀龍鍛煉出了一種能力,就是在繁雜事務中,抓主要矛盾,協(xié)調(diào)各方關系,把事情辦成。
這種能力,搞體育事業(yè)需要。
當國防部長,同樣需要。
一個意外的安排
毛主席聽完羅榮桓的建議。
他沉思了很久。
羅榮桓說得有道理,賀龍確實有能力挑這副擔子,身體好,精力旺,善于協(xié)調(diào),這些都是國防部長必備的素質(zhì)。
9月17日,國防部長的人選公布了。
結(jié)果出人意料。
9月26日,中央軍委改組。
毛主席繼續(xù)擔任主席,賀龍成為軍委第二副主席,聶榮臻也是副主席,羅瑞卿任秘書長。
這個職務安排,意味深長。
軍委第二副主席,在軍委領導層中位置很高,僅次于主席和第一副主席。賀龍在1955年授銜時排第五位,現(xiàn)在進入了軍委核心決策層。
這說明中央對他的能力是認可的。
1959年12月,中央軍委會議上。
賀龍?zhí)岢隽艘粋€重要建議:開展群眾性的軍事教育和國防體育。
他說,讓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和少年,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鍛煉身體,這等于為義務兵役制辦了一所業(yè)余預科學校。
這個思路,把體育和國防建設結(jié)合起來了。
典型的賀龍風格。
他從來不是那種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他想問題,總是從實際出發(fā)。怎么把事情辦實,怎么讓老百姓受益,怎么為國防建設打基礎,這是他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
1952年6月,在他主持下,北京建立了中央國防體育俱樂部。
三年時間,又在青島建了航海俱樂部,在成都建了滑翔站,在重慶建了跳傘站。參加學習軍事技術和國防體育活動的青少年,達到五萬多人。
這些工作,為后來的民兵建設和國防后備力量培養(yǎng),打下了基礎。
回頭看羅榮桓當年的推薦。
他看中的,正是賀龍這種務實的作風和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國防部長需要的,不只是打仗的本事,還需要把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都管好。
賀龍有這個能力。
他在西南七年,在體委七年,都證明了這一點。
遺憾的是,羅榮桓自己沒能看到太多。
1963年12月16日,他因病去世,毛主席寫下那句著名的詩:"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這是對羅榮桓最高的評價。
真正的人才,不是只會說漂亮話,而是能在關鍵時刻,給出最實事求是的建議。
1959年那次人事安排,羅榮桓的建議沒有被完全采納。
賀龍沒有當成國防部長。
他當了軍委第二副主席。
這個職務,同樣重要。
它意味著賀龍進入了軍委核心決策層,意味著他可以在更高層面上,參與軍隊建設的重大決策。意味著他的能力,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認可。
從這個角度看。
羅榮桓的推薦,雖然沒有直接實現(xiàn),但他看中賀龍的那些優(yōu)點,中央是看到了的。
賀龍的能力,也在后來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1962年之后,他在軍委的工作越來越多。
國防工業(yè)建設,他抓得很緊,各大軍區(qū)的協(xié)調(diào)工作,他處理得很好,全軍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這些,都證明了羅榮桓當年的眼光。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
一個人的建議,可能不會被立刻采納,但只要這個建議是從實際出發(fā)的,是符合事業(yè)發(fā)展需要的,它的價值早晚會顯現(xiàn)出來。
羅榮桓推薦賀龍。
不是因為私人關系,而是因為他覺得賀龍適合這個崗位。
這種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學習。
選人用人,不看關系,不看面子。
只看能不能把事情辦好。
參考資料:
湖南日報·新湖南《賀龍出任中央體委主任始末》,2021年1月
群眾雜志《賀龍"點燃"新中國的體育事業(yè)》,2023年第24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