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22來了。
作為一個在珠海度過了四年大學歲月的人,小雷確實可以擔上一個“中級魅友”的稱號,從上大學時用的魅藍Metal,到大三時鋪天蓋地的魅族Pro 7宣傳,再到走出社會后買的第一臺魅族16S,我對于魅族產品的印象還是偏向于正面的。
盡管這幾年品牌浮浮沉沉,甚至幾度換帥、產品策略反復修改,但在那個熟悉的身影逐漸淡出主流視野之后,2025年的魅族,似乎帶著一股要把失去的都拿回來的狠勁,將魅族22這臺機器,直接推到了聚光燈下。
(圖源:雷科技)
作為一名“老魅友”,我對這臺手機的期待幾乎是矛盾的。
我渴望它能用上頂級的配置,又害怕它失去了魅族獨特的“靈魂”。當獨有的1.2mm最窄白邊、真實的潛望式長焦和“變態(tài)”的5510mAh電池塞進一個僅有71mm寬的機身時,這種矛盾達到了頂點。
面對已然血海一片的智能手機市場,魅族能否憑借一份偏執(zhí)重回牌桌?小雷將SIM卡插入魅族22,并作為主力機使用了一段時間,想看看這次的等待究竟是否值得。
外觀很眼熟,手感有驚喜
我很喜歡魅族的設計。
作為曾經引領行業(yè)審美的廠商,魅族的團隊似乎總能在設計上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并且固執(zhí)地將自己的理念貫徹到底,或許“魅友”就是這樣被篩選出來的。
而魅族22在設計上的最大亮點,就是那塊被做到極致的純白面板。
(圖源:雷科技)
告別了前幾代產品在屏幕上的爭議,魅族22這次拿出了一塊物理四邊等寬、屏占比驚人的三星OLED直屏。1.2mm的物理邊框,居中小孔前置,我們手上這臺“獨白”版本,正面看去,那種純粹的視覺沖擊力讓你很難在整個手機市場上找出第二款。
這塊6.3英寸的屏幕,用上了1.5K分辨率,支持1-120Hz LTPO自適應刷新率,峰值亮度、色彩表現都達到了旗艦水準。得益于更高的分辨率,其顯示精細度相比前代有了質的飛躍,徹底補上了這塊短板。
作為最后一代白面板,這樣的效果是讓人愉悅的。
遺憾的是,如果是正面讓人驚喜的話,那么魅族22的背面就有些泯然眾人了。熟悉的四孔圓角矩形,模組周圍的墊高為雙層設計,透明的玻璃蓋板讓鏡頭看起來有一種懸浮感,官方稱之為“無界懸浮四矩陣排列”。
(圖源:雷科技)
就...很像友商某小屏旗艦的設計。
當然,也有好消息。細膩的磨砂玻璃背板,觸感和觀感都比時下流行的玻纖更好,玻璃邊緣經過了精細的2.5D微弧打磨,與同樣帶有微弧的金屬中框和AG玻璃后蓋形成了不錯的連續(xù)曲率。50:50的重量配比,更是讓手機沒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由此帶來的,是一種有些類似友商前代小屏旗艦,但是更加順滑的溫潤手感。
翻到機身側邊,魅族22厚度為8.15mm,實測重量為195g。整機按鍵都集中在右側中框,除了常規(guī)的音量調節(jié) 按鍵和電源鍵以外,還有一顆紅色的AI按鍵,能夠一鍵喚起魅族AI助手。
(圖源:雷科技)
很多人都想知道,這樣的設計誤觸率是不是很高。
我只能說,沒有帶殼的情況下,因為按鍵高度不同很難誤觸;但是帶殼之后,按鍵的高度差就會被直接抹平...大家懂的都懂。
對了,魅族沒有丟掉自己的傳家寶——超聲波屏下指紋技術。無論是在濕手還是貼著膜的情況下,那種快、準、穩(wěn)的解鎖體驗,依舊是當前指紋方案里的最優(yōu)解,這也得以扳回一分。
影像進步明顯,本機最大驚喜?
要問魅族,對這款產品最有自信的地方是什么?
我想答案一定是影像。
從早期預熱,到發(fā)布重點,為了這個影像算法,魅族兩回推遲發(fā)布,還把事不過三印在海報上,陣仗相當盛大,那成果到底怎樣?
先說硬件,魅族22的主攝采用的是OV50H,擁有1/1.3英寸的超大底,F1.6的超大光圈,OIS+EIS雙重防抖;搭配上一顆同樣支持OIS+EIS的索尼IMX882潛望長焦,以及一顆同樣5000W像素的OV50D超廣角。
(圖源:雷科技)
要我說,這個硬件規(guī)格,在同尺寸機型里堪稱豪華,尤其是潛望式長焦的加入,讓它具備了全場景的拍攝能力。
先來看看主攝的樣張。
(圖源:雷科技)
總體來看,得益于旗艦級的傳感器,魅族22的主攝表現非常扎實。日間拍攝時,畫面通透,細節(jié)豐富,色彩是魅族一貫的真實系風格。夜間拍攝時,高光壓制和噪點控制都做得不錯,畫面純凈度很高。
至于這顆潛望式長焦,它的加入極大地拓寬了拍攝場景。72mm焦段,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焦段,不論是拍人還是拍景都很合適,畫質表現也算可圈可點。
(圖源:雷科技)
至于超長焦的話...只要別太糾結細節(jié),體驗上還是不錯的。
(圖源:雷科技)
此外,在多次切換三顆攝像頭進行拍攝后,可以發(fā)現三顆鏡頭切換時存在明顯卡頓感,而且它們之間的色彩一致性還有待優(yōu)化。
具體來說,魅族主攝的色彩偏冷,長焦則有時會偏艷。雖然單一照片觀感還行,但放在一起對比時,這種色彩漂移會比較明顯。此外,在極限暗光下,長焦端的成片率和畫質相比頂級影像旗艦,在算法上仍有差距。
還好,魅族給出了未來九個月持續(xù)OTA的承諾,可以說未來可期。
配置有點普,勝在夠全面
作為魅族的旗艦機型,魅族22沒能用上驍龍8 Elite。
盡管在發(fā)布會上說了不少,但這也掩蓋不了驍龍8s Gen4是一顆次旗艦處理器的事實,相對更新的CPU架構和GPU確實帶來了比前代驍龍8s更強的峰值性能和能效比,日常使用的流暢性無需擔心,但和友商同樣定位產品之間的性能差距也是客觀事實。
在安兔兔測試中,魅族22取得了236w分,對比驍龍8 Gen3略有優(yōu)勢。
(圖源:雷科技)
實測部分,我們直接選用《原神》進行測試。
在室溫25度的環(huán)境下,選擇最高畫質、60幀、關閉動態(tài)模糊,在須彌城進行跑圖測試。半小時游戲后,平均幀率為59.4幀,平均功耗為6.7W,此時機身正面最高溫度為43.8度,背面最高為44.5度。
(圖源:雷科技)
要我說,表現還行,而且魅族22這個溫度控制在小尺寸旗艦里算得上正常,但代價就是性能無法長時間維持在峰值,而且金屬邊框握起來真的有點燙手。
只能說,為了71mm的極致握感,在散熱空間上確實要做出妥協(xié)。
(圖源:雷科技)
幸好,旗艦應有的主要配置,像NFC、紅外遙控、X軸線性馬達,魅族22確實做到了應有盡有。特別是振感,魅族22這次的馬達調校得依然不錯,無論是打字還是系統(tǒng)交互,反饋都干凈利落。
最后,魅族22的續(xù)航部分為5510mAh+80W有線+66W無線組合。
要我說,這66W無線充電確實值得一提。更令人驚喜的,還是能在如此輕薄的機身里塞下5510mAh的電池。經過實測,在中度使用一天后,亮屏時間超過7小時,電量依然有20%的剩余,滿足一天的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總結:一款「特立獨行」的小屏旗艦
在評測的最后,小雷照雷科技慣例總結一下魅族22這款機子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
1、1.2mm四等邊白色面板,正面好看,手感出色;
2、全5000萬像素后置三攝,影像硬件相當不錯;
不足:
1、性能遜于第一梯隊;
2、整機設計有點趨于平庸。
價格方面,魅族22定價2999元起,頂配1TB版來到了4199元。
(圖源:魅族)
就像我開頭說的那樣,魅族22本質上是一款具有濃厚廠商特征的產品。
在這款產品上,你會看到很多和其他產品背道而馳的細節(jié),比如說對純白面板和極致窄邊的執(zhí)著,比如說為了手感而對極限性能的取舍,再或者說對通用充電協(xié)議的偏好,都讓這款產品成為了一款特立獨行的手機。
你要問,魅族22有遺憾嗎?
當然是有的,但在這個性能被無限拔高,影像算法內卷到極致,百瓦快充普及的年代;它選擇在性能上做一些妥協(xié),在外觀、手感、影像上進行發(fā)力,或許已是魅族在當下能力范圍內能給出的最貼合用戶需求的方案。
“打破參數洪流,讓人們愿意為恰到好處的體驗買單?!?/strong>
在我看來,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