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通寶五式,簡單解釋就是剛開始第一式是模仿明代的光背“仿古式”,然后在錢背加單字記局、一厘、滿文再到滿漢文。
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而在第五式中,滿漢“?!弊峙c滿漢“云”字并未正式開鑄,“福”字錢僅發(fā)現(xiàn)數(shù)枚部頒樣錢,“云”字錢在市面上根本見不到!
而親民品種“臨”,指的是山東臨清局。從順治十七年開始鑄造,大概只造了一年就停了。
27.4毫米滿漢臨 斗泉行情:129元
按各個梯隊排名,“?!迸旁诘谝?,其次原、薊、昌、江。再然后陜、東、同、浙、河。
滿漢臨、寧、宣和泉源局等排在第4梯隊,價格不高毫不起眼,普通品相一般幾十元。
清政府規(guī)定“臨”局鑄重一錢四分(5.2克),產(chǎn)量資料缺失,但整體鑄造量較大。有大小滿文、大走通、大樣和東手臨等版別。
市場價格好品通常就在小百左右,是許多新手收藏者入門的選擇。
保利2025春拍估價20~30萬 流拍
但在2025年保利春拍上,冒出來一枚“折二試鑄樣錢”,估價高達20到30萬,雖然最后流拍了,可這個數(shù)字確實有點夸張。
同樣是“滿漢臨”,為啥這枚能值這么多錢?其實就是“試鑄”帶來的含金量,大家在看清譜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折二”這個字眼。
簡單說,這是當時鑄幣局為了測試新規(guī)格而特意制作的樣品,數(shù)量當然極少,也根本沒投在市場流通。
有幾個關鍵特點要記??!首先,它的直徑達到了30.2毫米,而普通的“滿漢臨”多在26.9到28.3毫米之間。
在順治錢的里相關資料里,這屬于折二規(guī)格,比標準錢大一號,本身就少見。
其次,它的工藝非常精細,字口深峻細節(jié)清晰,沒有明顯的流通磨損痕跡。就代表它從誕生起就被小心保存,被官方和私人一直珍藏。
還有個重點,它目前在市面上出現(xiàn)的僅此一枚,就成了“僅見品”,當然身價倍增。
不過品相這么好的情況下,卻流拍了,說明當下的市場確實有點冷清。
也許是選擇不對,保利雖是大拍,但人家的主力不在錢幣,可能放在其他平臺更加合適,沒準之后就會出現(xiàn)在其他市場。
清代樣錢就是官方打造的“標準幣”,用來審核和示范的,亦或者僅作紀念。
29.4毫米雍正寶黔折二 宜和2023拍賣:8625元
它有幾大種類,從最早的象牙樣品(牙樣),到銅質(zhì)的雕母、試鑄樣,再到精選萬枚進貢的“萬選錢”,還有發(fā)給地方照抄的“部頒樣錢”,個個都是精工細作。
而折二錢,從歷史上來看,除了宋代一些流通量大的,后續(xù)朝代整體都比較少。
慶歷元年就有折二錢了,到明代洪武年間退出,持續(xù)了300多年。
個人認為后面之所以很少鑄這個尺寸,是因為后續(xù)朝代想鑄“虛值大錢”來斂財,折二有點不上不下的感覺,鑄折五、折十甚至當百、當千不是更好嗎?
順治仿古式折二背二27.9+ 三省2022拍賣:20700元
錢徑一般在27~29毫米,也有一些品種超過30毫米。尤其是清代五帝中,經(jīng)常在折二后面出現(xiàn)“試鑄”或“樣錢”兩個字。
所以在市面上要注意看直徑,查文獻資料(別和大樣搞混淆了),清錢好品種在民間還是挺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