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古往今來,有無數(shù)詩篇贊美江南的四季。從“春水碧于天”到“蓮葉何田田”,從“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到“可憐冬景似春華”,不勝枚舉。甚至有人分析,“江南自古多才子”的原因之一就是這里四季分明,給詩人提供了足夠多的傷春悲秋的機會。久居江南三十年,我常常想,這些文人墨客大概從不做家務(wù)。所以,他們才有閑情逸致欣賞窗外的草木榮枯,卻無視季節(jié)更迭背后那巨大的勞動量。
我厭惡換季,最討厭的就是整理衣柜。整理工作的難點之一是收納。我始終沒弄清衣柜的合理分區(qū)。秋風(fēng)蕭瑟之時,我決定掛起羽絨服和厚外套,分開毛衣和褲子,連衣裙單獨成列……但不到三天,這里又會變成一團(tuán)球狀。時間越久,就像越纏越亂的風(fēng)箏線。當(dāng)我再次鼓足勇氣著手理清這一團(tuán)亂麻,又碰到了第二個困難——選擇。
我的衣柜里有這樣一批衣服,占比不在少數(shù)。它們在換季之時被展開、被折疊、被收納、被轉(zhuǎn)移,但卻從未被穿上。它們看上去質(zhì)量不錯,材料極新,可能來源于心血來潮的線下購買,或者害怕麻煩不愿退貨的網(wǎng)購。它們待在方寸之間,再無重見天日的機會,就像通訊錄里熟悉的陌生人。扔,也許之后會穿呢?留,真的還會穿嗎?此時,我羨慕家屬,春夏秋冬,他從頭到腳只有三套行頭。等某一套洗破洗爛,才會拿出第四套。他的衣柜無需整理,他也無需選擇。而我,看似有很多選擇,到頭來,常穿的也就是三套。其余,要么埋葬在一團(tuán)亂麻中,要么就永不見天日。
罷了,那就扔吧。但是,扔哪些呢?我挑挑揀揀,五顏六色的衣服鋪滿地板。我猶如一座孤島,被困于一片舊衣的海洋。我打開手機,下單舊衣回收。我將散落的衣服打包,外套包裙子,裙子包T恤,T恤包背心。整整五個包裹,由大到小摞在門口,等待快遞上門。
我重新打開衣柜,毛衣層層疊疊,羽絨服高高掛起,看上去就格外暖和。另一側(cè)衣柜是收起來的春夏服裝。衣服好像少了點,又好像沒少。我躺在床上四仰八叉,感嘆整理收納實屬辛苦。我幻想著,有錢以后可以請人上門收納,但斷舍離還需自己甄別;又或者,買個大房子,就可以擁有巨大的衣柜,但衣柜再大也是有限的。哎,還是不要換季吧!如果能夠一直生活在熱帶就好了。
我想起一位東南亞的同學(xué)。來上海的第一年,天氣剛剛轉(zhuǎn)涼,她沖進(jìn)商場,購置了一件超厚超長的戶外羽絨服。冷雨寒風(fēng)中,我與她并肩走在嘈雜的金沙江路上。她拎著包裝袋喜氣洋洋,感嘆道:“終于有機會穿羽絨服了!”我轉(zhuǎn)頭,睜大眼睛,那大概是我的單眼皮所能抵達(dá)的最大面積。
我從床上起身,拿起手機,給她拍了滿是秋冬服裝的衣柜。很快,她發(fā)回一張熱帶街景。烈日下,短袖、熱褲、人字拖的女郎們手持冰咖正在漫步。那句“好想一直過夏天!”還未發(fā)出,屏幕上,盡是羨慕的星星眼——“好想穿好看的毛衣??!”
我笑了。好像,這衣柜,順眼多了。
原標(biāo)題:《陳思:換季的衣柜》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王瑜明 圖片來源:AI生成
來源:作者:陳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