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間像素
今天為我們講述職業(yè)故事的,是空姐靜姝。
2025 年國慶中秋假期,全國民航 1913.8 萬人次運輸量背后,是每天數以萬計的航班起落、無數旅客的歸途與遠方,也有無數普通民航人默默堅守的日常。
越是到這種時候,靜姝就越是忙碌,對她來說,節(jié)假日就意味著一個個"客流高峰"的到來。在"空姐"這個被標簽化的職業(yè)里,靜姝經歷過航空學校的嚴苛訓練,也面對過乘客的誤解與調侃,工作帶給她不菲的收入,也帶給她超出預想的壓力與挑戰(zhàn)。
她要應對的不只是乘客對餐食的抱怨、超標行李的爭執(zhí),還有 "乘客至上" 原則下對職業(yè)尊嚴的叩問,以及 "青春飯" 標簽背后家庭與事業(yè)的拉扯。當外界聚焦于空姐制服的裙裝與褲裝之爭時,像靜姝這樣的民航人,正用日復一日的工作,在三萬英尺的高空書寫著被標簽遮蔽的真實人生。
以下是她的故事。
一個女孩,決定要去當空姐
在靜姝小時候,如果一個女孩子長得漂亮、個子又高,親戚朋友總會說"這孩子長大了能去當空姐!"空姐這個職業(yè),總代表著美麗與優(yōu)雅,是當時許多女孩子的夢想。
靜姝想當空姐,還有一個原因。她當時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檔綜藝節(jié)目《變形計》。節(jié)目里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交換一個月的生活,許多在節(jié)目里誕生的許多"梗",至今仍在互聯網上流傳,但靜姝只記住了農村孩子乍然去到大城市時的種種不適應。當時還是中學生的她,很想為他們做點什么。
"聽說當空姐賺錢多,我賺了錢就能幫助有需要的人了。"靜姝回憶道。
這樣的想法遭到了靜姝母親的堅決反對,理由就一條,這是青春飯,老了怎么辦?
高中畢業(yè)后,父母將靜姝送去會計學校,希望她能做一份"越老越吃香"的工作。
靜姝從小最害怕的就是數學課,每天的學習苦不堪言,就這樣堅持了兩年以后,靜姝再次邂逅了命運的轉機,"在街上走得好好的,有人往我手里塞了張傳單。"
那是一份航空學校的招生簡章。靜姝還是想學空乘、當空姐。
面對女兒的堅決,爸爸率先站到了靜姝這邊,媽媽雖然沒有松口,但也由著靜姝和爸爸一起填報信息,準備入學考試。
報考空乘專業(yè)并不輕松,一些學校甚至將外貌要求直接寫入招生條件。
「某航空專修學院官網上的招生條件」
經過一番努力,靜姝順利通過了新生選拔,而和苛刻的招生條件相對應的,是價格不菲的學費,三年學費加起來要十幾萬,那是十多年前的物價,靜姝的父母東拼西湊才拿出了這筆錢。
終于如愿以償地進入學校,靜姝產生的第一個感受是自卑——這里帥哥美女太多了。
但開始學習之后,外貌就變成最不重要的事,要學的東西太多,靜姝有些應接不暇。
一入學,光是衣服就發(fā)了 7 套,上不同的課程換不同的衣服,除了航空制服以外,還有舞蹈服、跆拳道服和迷彩服等等。相應的課程包括化妝、梳頭、禮儀、形體、急救知識、跆拳道,甚至還要學詠春拳法。除了上課以外,每天清晨還要跑操。讓靜姝沒有想到的是,語數外也還要繼續(xù)學,在航空學校,她再次與最害怕的數學課重逢。
但總體來說,在航空學校的日子"太好玩了"。畢竟和學會計比起來,空乘專業(yè)的課程都"太有意思了"。
"飛多了就知道,誰是開玩笑,誰是真的不禮貌"
進入空乘專業(yè)的二年級,學員們就可以到各家航司應聘面試,選上以后即可參加工作,學籍"掛著就行"。
靜姝順利通過面試進入了一家大型航空公司,但她并不能馬上開始飛行,仍要在航司的培訓基地繼續(xù)學習,練習實際操作,通過考核取得資格證書以后,才能走上崗位,成為一名真正的客艙乘務員,也就是"空姐"。
如果說航空學校教會了她"成為空姐的樣子",那么航司的培訓基地,才讓她真正明白"空姐要做什么",也是在那些日子里,她真正體會到,當空姐,不是"漂亮就夠了"。
她要面對的,是許多沒有標準答案的突發(fā)情況。
就拿遇到"宋白金"這樣的人來說,是據理力爭還是息事寧人,每一位空姐心中都會有不同的考量,長期以來被培訓的"乘客至上"原則,像沉重的石頭壓在心上,當自己的個性要冒頭的時候,她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會跳出來,將怒火壓下,一切以飛行為重。
并非是空姐們天生懦弱,在航司管理的天平上,高端卡乘客與員工,有不同的分量。
但聊到強行闖入乘務員工作區(qū)的"宋白金",靜姝的態(tài)度是:"我和他拼了。"
她解釋說,被乘客為難受點委屈這些都能忍,但航空餐食安全是底線,任何人都不能碰,如果自己遇到,一定會反對到底。
不過這樣的旅客確實是少數,靜姝并沒有在飛行中真正遇到過,比較常發(fā)生的事情是乘客嫌餐食不好吃,行李超標又不愿意放到后艙,覺得空姐服務不夠及時等瑣碎的小事。而這些事,靜姝都能駕輕就熟地處理。
"其實很多人要的就是個情緒價值,多哄哄多道歉就好了。"
也有個別人會提出加個聯系方式,或是直白地表達想要追求。對此,靜姝修煉出屬于自己的一套太極拳??梢酝普f上班時不能使用手機,無法加微信,或者直言自己已經結婚有孩子。
一次在發(fā)餐時,一位男乘客突然問起靜姝的收入:"你工資很高吧,一個月幾萬吧?"靜姝握著餐車扶手,臉上依舊掛著得體的微笑,語氣帶著幾分調侃:"也不算多,年薪百萬起步吧。"
這位乘客又問:"你有男朋友嗎?"靜姝大大方方回答:"我都結婚了!"
對方追問:"生孩子了嗎?"靜姝說,"生了。"
"生了幾胎?"
靜姝面不改色:"10 胎。"
說到這里,周圍的乘客也都忍不住大笑以來——包括那位男乘客。她趁機推著餐車走向下一排,悄悄松了口氣。
回憶到這里,靜姝大笑說:"怎么可能年薪百萬,我們年薪扣完到手就十幾萬。"
空乘的薪資,主要由基本工資、飛行小時費、飛行補貼組成。這一行是真正的"靠天吃飯",飛得多的時候就賺得多一點。"疫情期間沒有航班,我們就按最低工資標準發(fā),有的人連社保都不夠扣。"
至于各種各樣的乘客,"飛多了就知道,誰是和你開玩笑,誰是真的不禮貌。"
"你知道自己不是服務員,但不得不做好服務員。"
在起落安妥的航班上,人們常常將空姐誤當成萬能的"空中服務員"。
確實,從學校到培訓基地,五花八門的課程就是教她們如何應對種種可能發(fā)生的狀況。
但靜姝想要強調的是,乘務員的首要職責是保障飛行安全。
"客艙乘務員是保障飛行運行安全的人員之一,主要職責是保證客艙安全。" ——中國民用航空局《客艙乘務員的資格和訓練》
這是靜姝學到的第一課,也是多年來反復訓練出的肌肉記憶。
"作為與乘客接觸最密切的崗位,我們必須隨時準備應對突發(fā)緊急情況,安全守護是貫穿于整個航程始終的職責。"
旅客登機時,空乘要提醒、監(jiān)督旅客系好安全帶,播報旅客安全須知;飛機上一旦出現各種意外,都需要機組人員依據民航規(guī)則、靈活做出應對,"只要飛得足夠久,什么樣的意外都可能碰上";此外,還有針對無陪兒童、孕婦、殘障人士、病患等特殊人員的幫助……
大多數乘客只看到她遞餐時的微笑,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她走過每一排座位時,都會留意旅客狀態(tài)、神色是否如常,有沒有違規(guī)使用充電寶,有沒有需要帶走的垃圾或者其它需要。
"大多數旅客都把我們當成服務員,但我們要做的遠不止是服務員。"
在危險發(fā)生時,空乘會拼盡全力保護乘客。
靜姝的手機里收藏著一張截圖,是一位素不相識的同行的故事。
2023 年 7 月 10 日,中國國際航空 CA1524 航班(上海虹橋-北京首都)在飛行途中遭遇嚴重晴空顛簸,空姐毫不猶豫抱住女乘客,以自己的身體為肉盾保護對方,兩人一起被拋向機艙天花板,安全出口的指示燈被撞壞。
像這樣的故事,飛得久的前輩跟靜姝講過不少。在空姐的工作范圍內,排在最后的,才是機上服務、供應餐食。"如果你認為空乘的工作就是發(fā)餐發(fā)水,說明你很幸運,乘坐的航班都順順利利。"靜姝調侃道。
"穿裙子還是穿褲子,對我來說沒那么大區(qū)別"
今年上半年的一檔線上綜藝節(jié)目里,脫口秀演員嘻哈在演出中為曾經的同行們呼吁,航司應為空姐更換制服,將裙裝和絲襪換成更為安全便利的褲裝。
嘻哈的段子得到了眾多響應,很多乘客在社交平臺曬出自己乘坐飛機時填寫的意見卡,聲援嘻哈,支持空姐。
因為經常在天上飛,靜姝和同事們看手機的頻率并不高。對前段時間熱度頗高的"裙褲之爭",靜姝表現得很平靜。
就像進入航空學校第一天起,發(fā)放了制服,就按要求穿著,既然著裝是職業(yè)要求,那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她對絲襪和裙裝沒有那么大的恨意,"穿什么都行。"
民航博主@候機樓一姐,最近則在微博上科普,航司換裝需要經過漫長的流程,"從有想法到設計再到量產再到發(fā)放下去,可能需要耗時數年。"
看到網上曬出的各種"褲裝意見卡",靜姝和同事們很感動也很感謝,但她想補充的一點是,填寫意見卡不一定真的能有效果,乘客想提出投訴或是表揚時,直接撥打航司官方電話會有更快的反饋。
為夢想吃過的苦,每走一步都算數
在工作中,靜姝收到過比"褲裝意見卡"更珍貴的東西,
一次飛行中,靜姝和同事們服務告一段落,在后艙拉上簾子吃員工餐,只見簾子縫隙間,一只纖細的手遞了一張紙條進來。
靜姝她們趕緊拉開簾子,來者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女性,有點不好意思地再次將手寫的感謝信遞給了空乘們。
靜姝覺得,那一刻所有吃過的苦仿佛都值得了。
雙飛家庭,何去何從?
靜姝的丈夫也是飛行員,飛行到第 5 年,這個"雙飛家庭"迎來了可愛的新成員,靜姝成為了媽媽。
但新的問題也接踵而來。像他們這樣的"雙飛家庭",如果家里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兩人中只能犧牲一個,離開崗位,回家?guī)蕖kx開的那個,通常是擔任空乘的媽媽。
靜姝家的長輩都上陣幫忙,靜姝還是在孩子半歲時就結束了哺乳,回歸空乘崗位。和日常通勤的辦公室"背奶媽媽"們不同,空乘媽媽,沒有背奶的條件。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沒有平衡,只有選擇。
這一行不太常見年長的女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婚姻與家庭的沖突帶來的,許多人為了家庭和孩子放棄了職業(yè)生涯,有的轉去機場地勤崗位,有的轉行做禮儀培訓師,有的直接成為了全職媽媽。
但靜姝還不想放棄。"這些年隨著民航業(yè)的發(fā)展,空姐身上那些光環(huán)也好、標簽也好都褪去了,但當一份職業(yè)回歸職業(yè)本質,就不再是青春飯了。"最近,她正在準備頭等艙乘務員的考核??粘诉@一行的晉升制度很明確,從經濟艙乘務員做起,隨著飛行小時數和個人資歷的積累,一位空乘可以朝著頭等艙乘務員-區(qū)域乘務長-主任乘務長的路徑晉升。
這份因為"賺錢多"的初衷開始的工作,靜姝計劃將它長長久久地做下去。
網上曾有一個問題:如果遇見十幾年前的自己,你會對她說什么?
她想,有機會的話,她會對那個中學生說,"我們的夢想真的實現了。"
她在公益機構設置了自動扣款,按月捐出一筆錢,資助兒童支持項目。
那些感謝信和捐贈證書,被靜姝好好珍藏在抽屜里,等孩子長大一點再給他看,告訴他,"長大了你也要去力所能及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靜姝每月捐款,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靜姝寄來的感謝信和紀念品」
中國民航業(yè)年運輸旅客的數量已經從 2010 年的 2.68 億人次增長到 2024 年的 6.65 億人次。"坐飛機"這件事變得越來越普及的同時,民航業(yè)也變得更加注重多元化與包容性,航空公司開始招聘不同年齡、體型、性別的員工。對妝容、發(fā)型的規(guī)定也有所放寬,允許更個性化的選擇,也更尊重個體差異。
工作的這些年里,靜姝見證著空姐這份職業(yè)逐步 "去花瓶化" 和 "深度專業(yè)化" 的歷程。親戚朋友不再用"長大當空姐"來夸贊女孩,這份職業(yè)的要求更高、挑戰(zhàn)更多,但其專業(yè)價值和社會尊重度也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
當乘客走下飛機時,可能記不住她的名字,但會記得一段舒適且安心的飛行體驗。對于靜姝來說,就是職業(yè)的真正價值所在。
(應受訪者要求,靜姝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