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噸煤+一垛柴,一冬天就把一年攢下的錢燒掉一半”,這不是段子,是我爸上周在電話里跟我算的賬。
你摸著自家暖氣片嫌干,他摸著1700塊一噸的煤票心疼,咱倆隔著幾百公里,卻都被“取暖”兩個字燙手。
東北農村現在就是個大鍋爐,誰添柴誰掏錢。
去年煤價1500,今年直接蹦到1800,一車煤卸完,錢包癟得比炕洞還快。
木柴也瘋,硬木500一立方,軟柴還不耐燒,劈開一看芯子發(fā)烏,燒起來直冒黑煙,嗆得老人咳成破風箱。
有人算過,把秸稈壓成塊能便宜一半,可機器租金、運費一攤,合下來省不了幾個錢,灰還大一倍,掃炕都掃哭。
更魔幻的是,夏天也得燒。
山區(qū)那濕氣,被子能擰出水,不點炕老人骨頭縫都結冰。
我舅說“六月抱火爐,為了活骨頭”,聽著像笑話,其實是生存。
于是家家后院都碼著雙層墻,一層煤、一層柴,像給冬天囤彈藥,老鼠進去都得交過路費。
政府貼錢讓改空氣源熱泵,聽起來像送溫暖,一算賬先交六千首付,后期電費階梯價,夜里一度電五毛八,跑一夜三十塊,跑一月能把豬錢跑沒。
村里能裝起的,要么兒女在城里買房把老人接走,要么干脆全家搬樓上去,留下空房子跟老炕一起長毛。
剩下走不了的,還是老老實實掏锨添煤,煙囪里飄出的灰,落在雪地上像黑補丁,誰看了都明白:這就是命。
我問我爸,以后咋辦。
他扒拉兩下灶坑,火星子蹦出來,像極了他嘴里那句話:“先熬過去這個冬,再說明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