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的老劇本,正在被悄悄撕掉一頁。過去幾十年,美元高高在上,憑借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余威和“印鈔換全世界”的絕活,主導了全球經(jīng)濟的節(jié)奏。但最近這出大戲正在反轉。
2024年第四季度,人民幣跨境結算使用率突然飆升至67%,一腳踹開了美元的“舒適區(qū)”。
在美元霸權開始松動的當下,中國正用自己的方式,悄然重塑國際貨幣秩序。這背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美元的墻,開始出現(xiàn)裂縫
美元霸權并不是紙糊的,但它也沒那么堅不可摧。一直以來,美國靠著把美元變成“全球通用貨”,左右全球經(jīng)濟命脈。
加息、降息,像是在操控遙控器:全球資產(chǎn)一會兒暴漲,一會兒暴跌。20世紀的拉美債務危機和亞洲金融風暴,就是被美元搞得措手不及的活教材。
但如今,這套玩法變味了。特別是俄烏沖突之后,美國一通操作,把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tǒng),還凍結人家海外資產(chǎn)。
這事一下子敲醒了不少國家:原來美元不只是貨幣,還是武器。你跟美國關系一緊張,賬面上的錢可能說沒就沒了。
這種“不靠譜”的感覺開始蔓延。不少國家開始琢磨:是不是該找個更穩(wěn)妥的備胎?于是,人民幣這位“后起之秀”就被推上了前臺。尤其是那些和美國關系微妙的國家,現(xiàn)在用人民幣結算,心里踏實點,起碼不會突然被“斷糧”。
美元撐不住的還有賬本
制裁這把 “雙刃劍” 沒傷到別人,反倒先割了自己的手,除了這反噬,美國經(jīng)濟的基本盤也越來越吃緊。
2023 到 2024 財年,美國政府花錢比賺錢快多了,財政赤字眼看就要頂?shù)教臁?8 萬億美元的聯(lián)邦債務像座大山壓在頭上,每年光還本金加利息就得掏超 5 萬億美元,可財政收入反倒不到 5 萬億美元。
這賬本翻來翻去,怎么看都是個 “拆東墻補西墻” 的窟窿,根本填不平。
更糟的是,美國還丟了中國這個最能花錢的大客戶。大豆出口原本是美國少有的能賺順差的路子,全靠中國這個老客戶撐著場子。
可現(xiàn)在不一樣了,中國慢慢把采購渠道鋪開了,不盯著美國一家買。結果美國的大豆堆得像山一樣,2025 年的庫存居然飆到 7000 萬噸,都快趕上去年一整年的出口量了。
這不光讓美國農(nóng)民急得團團轉,連帶著銀行之前放出去的農(nóng)業(yè)貸款,也開始變成收不回的壞賬。
要知道,美元能當全球通用貨幣,靠的就是美國經(jīng)濟這塊 “金字招牌”。現(xiàn)在美元背后的美國經(jīng)濟要是撐不住了,它的信用自然也得打折扣。
全球市場一看,連美元這艘 “經(jīng)濟航母” 都開始漏水了,誰還敢把所有家當都押在美元上???
人民幣站上了C位
人民幣的這波爆發(fā),并不是一夜之間的奇跡。中國早就開始布局,一步步把金融基礎設施打得扎實。比如跨境支付系統(tǒng)CIPS,已經(jīng)覆蓋了全球主要時區(qū),處理量年年翻倍,效率高得離譜。
現(xiàn)在非洲、中東,中亞甚至新加坡的銀行都主動接入,人民幣結算幾乎實現(xiàn)了“直連”。
這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模式創(chuàng)新。剛果的鈷礦貿(mào)易,原本結算得慢得像蝸牛,現(xiàn)在通過CIPS,兩個小時搞定,成本還降了四成。
而沙特那邊,用人民幣買石油還能享折扣,誰看了不心動?新加坡的大華銀行也不含糊,旗下服務已經(jīng)覆蓋全球1600家金融機構,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朋友圈”越拉越大。
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誰能提供更穩(wěn)定、更便宜、更高效的金融通道,誰就能在全球市場多占一席之地。而人民幣做到了。
中國不只是換貨幣
要說人民幣國際化,可不光是銀行之間打交道那么簡單,背后得有一整套政策在那兒撐著,是個實打實的系統(tǒng)活兒。
央行早就在全球 32 個國家設了人民幣清算行,還跟 40 多個國家簽了貨幣互換協(xié)議,這操作就像在全世界鋪了張人民幣結算的 “高速公路網(wǎng)”,錢要跨國流動,走這網(wǎng)又快又順。
更有意思的是,數(shù)字人民幣也開始往國外 “闖” 了。中國都設了數(shù)字人民幣的國際運營中心,以后在跨境電商、數(shù)字支付這些領域,用人民幣可能都不用再走傳統(tǒng)貨幣的老路子,直接點開 “數(shù)字錢包” 就能全球用,方便得很。
與此同時,中國還靠著產(chǎn)業(yè)優(yōu)勢,打出了一手 “技術牌”。2025 年 10 月,商務部一下推出七項出口管制措施,特別是跟稀土相關的那兩項規(guī)則,直接讓全球高科技行業(yè)都繃緊了神經(jīng)。
尤其是那條 “只要稀土含量達到 0.1%,就得申請出口許可” 的新規(guī),其實就是跟全世界明說:關鍵資源在誰手里,游戲規(guī)則就得按誰的來重新定。
在稀土這塊兒,中國的優(yōu)勢那是壓倒性的,不管是開采量還是加工技術,全世界都沒哪個能比得過。美國就算想自己搞稀土產(chǎn)業(yè),成本一上來就是中國的四倍起,技術還跟不上趟兒。
這根本不是 “想不想搞” 的問題,是 “到底能不能搞成” 的問題,差距擺在那兒,沒那么容易追上。
多極化的貨幣格局
從全球視角來看,人民幣的崛起并不意味著美元馬上就會退出舞臺。畢竟,美元仍然在國際市場上有龐大的基礎設施和金融慣性。
但事實更清楚不過:一個單極主導的時代,正在被多極力量所替代。
人民幣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也是IMF特別提款權籃子中權重第三的貨幣。
全球超過80個央行把它納入外匯儲備,這說明人民幣不只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了。
但這條路并不輕松。人民幣想要真正和美元分庭抗禮,還得解決幾個老問題,比如資本項目還不夠自由,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還不夠寬,境內外金融生態(tài)也沒完全打通。
中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2025年人民銀行提出要推動“更加市場化、透明的匯率機制”,還要改革外匯管理體制。
這說明,中國不是要搞“閉門造車”的人民幣體系,而是想在現(xiàn)有國際規(guī)則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話語權。
結尾
美元霸權的根基開始松動,人民幣則像是一顆悄然破土的新芽,從邊緣走向中心。
全球貨幣的這場變局,不是簡單的誰輸誰贏,而是一場關于信任、制度和實力的重新洗牌。
美國還在用制裁和債務苦苦維系舊秩序,而中國則是用制度型開放和科技創(chuàng)新,邁入一個新的軌道。
參考資料:美元霸權的“黃昏”VS人民幣國際化的“弄潮” 2025-07-25 21:21·央廣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