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 5 點,上海南京東路人潮如織,不斷往外灘江堤方向涌動。民警徐懿剛從南京路步行街巡邏至中山東一路路口,一眼便瞧見對面成排架起的長焦鏡頭 ——又是專門來拍網紅警察的博主。只是看了一眼,她便無視了鏡頭,按照自己的工作節(jié)奏,融入熙攘的人流中,繼續(xù)巡邏任務。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多位參與大客流安保、交通管理的上海公安民警,再次成為社交媒體博主們追逐的流量密碼。從 “外灘活地圖” 黃俊上脫口秀節(jié)目登上熱搜,到徐懿因一張騎行巡邏照片刷屏社交媒體,再到日常執(zhí)法視頻爆火的 “卷卷交警” 朱石瑜 —— 這些上?;鶎用窬瘧{ “顏值”“萌感” 出圈,因執(zhí)法服務的專業(yè)火爆網絡,意外成了 “網紅警察”。在無處不在的鏡頭下工作,成為他們的另一種“常態(tài)”。
徐懿的“出圈”照片。上海黃浦公安 供圖
流量涌來,帶著贊賞、好奇,也夾雜著審視、質疑。這些基層民警,突然被推到了一個微妙的位置上:他們既是執(zhí)法者,又成了被關注的 “公眾人物”;既可以借流量讓更多人理解警察這個職業(yè),又怕被流量裹挾,影響日常工作,模糊了職責邊界。
鏡頭關注之下,他們如何平衡警服所承載的責任,和流量帶來的聚焦與喧囂?
流量涌來:光環(huán)與負重交織
徐懿與流量的邂逅頗具戲劇性。去年“五一”,一段她騎自行車在南京路步行街巡邏執(zhí)勤的短視頻,連帶“外灘最美交警”的標簽,刷屏社交媒體。
徐懿是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南京路步行街管理中隊的民警,被鏡頭捕捉的畫面,只是她和同事們參與節(jié)假日大客流安保工作的日常。“我是治安民警,并不是交警,博主貼的標簽是錯的?!泵看翁峒?,徐懿都會認真糾正。但顯然追逐流量的博主和網友們并不在意這樣的專業(yè)細節(jié),他們會在視頻下方打上各種能觸發(fā)熱搜、引起關注的關鍵詞標簽。
徐懿在國慶大客流安保工作中,安撫鬧情緒的小朋友(黃浦公安分局 供圖)
徐懿并非個例。在社交媒體的傳播浪潮下,越來越多的基層民警因偶然被鏡頭捕捉而走進公眾視野。
今年7月,長寧公安交管支隊二大隊民警朱石瑜,因一段處置交通事故的視頻一夜之間收獲眾多擁躉,因其自來卷的頭發(fā),還被粉絲親切稱為“卷卷警官”。
視頻中,他面對情緒激動的司機,全程耐心傾聽不打斷,等對方冷靜后,逐條解釋法律規(guī)定,最后開出罰單,還貼心提醒:“下次這種情況還是您全責,記得吸取教訓?!?/p>
朱石瑜第一次知道自己“火了”,是同事發(fā)來的視頻鏈接,并告知“別人拍你的視頻點贊量有好幾萬”,但他沒有特別的感受,總覺得跟自己無關。
但流量的傳播的速度遠超他們的想象。有博主蹲守幾天,只為拍到徐懿跨上自行車那刻的颯爽身姿;有粉絲特意來看朱石瑜執(zhí)勤,舉著手機求合影。在粉絲組建的群,每天都有人問“卷卷什么時候出來”“在哪里能偶遇卷卷”……“我只是做了日常工作,沒想到被這么多人盯著?!敝焓ひ欢雀械綗o奈。
今年春節(jié)假期,徐懿在豫園、南京路執(zhí)勤。
這種“被盯著” 的感覺,黃浦公安分局民警黃俊更早有體會。2019年,他參加一檔脫口秀節(jié)目,將日常執(zhí)勤趣事搬上舞臺,當晚便登頂熱搜榜。隔天,就有街拍博主帶著設備找上門,最夸張的一次,二十多人擠在路旁,長槍短炮對著正在路口疏導交通的他。
流量洶涌,黃俊坦言起初心里有過波動,“那是一種好像自己挺厲害的錯覺,而且不受控地在心里蔓延”。好在周圍人及時 “敲木魚”,讓他心態(tài)回歸。
很快,黃俊意識到流量帶來的復雜影響。有人在路邊違法停車,他上前提醒,話說到一半,對方忽然認出他來:“哦喲是你呀!我很喜歡你的,聽了你講脫口秀知道你們交警也很難…… 但這次能不能不要罰?” 這樣的求情,讓他一度尷尬。
對于時刻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民警,流量帶來的有光環(huán),更有負累。黃俊希望透過鏡頭,讓更多的人理解,交警是一群有血有肉、有追求有使命感的人,并非被誤解和標簽化的“開單子的”。可社交媒體上又明明白白地給他打上了更多標簽,他感到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一句話沒說對、沒說好,會在網絡上被無限放大,甚至影響上海公安形象”。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執(zhí)勤包里都放著一副能遮住半張臉的口罩,“用來躲鏡頭的”。
鏡頭內外:堅守與轉化的探尋
“網紅警察”的出現絕非偶然。國內治安持續(xù)向好,人們對警察這一職業(yè)的關注點更多在于日常巡邏執(zhí)法、維護公共秩序等方面,形象良好、執(zhí)法嚴謹的警察確實能為不少人提供更多“情緒價值”。但,這是否背離了職業(yè)初衷?
面對鏡頭的關注和流量的追逐,“網紅警察”們都在小心翼翼地守住一條線 —— 一條區(qū)分 “個人形象” 與 “職業(yè)身份” 的線。
這份堅守,對于基層執(zhí)法民警尤為重要。“網紅警察”的走紅,承載著公眾對公安工作的更高期待,是對“人性化執(zhí)法” 的認可和贊許?!暗珗?zhí)法的核心始終是法,如果為了迎合流量,在執(zhí)法中過度‘賣萌’或隨意變通,反而會損害法律的嚴肅性?!秉S俊說。
當流量“自來水”涌來,“網紅警察” 們往往都承擔了許多宣傳任務。在網絡傳播時代,公安宣傳也需要受網友歡迎的民警和方式,來增進與公眾的溝通合作。
過去,警察形象多為“嚴肅板正”,而不少出圈民警讓公眾看到執(zhí)法者的 “煙火氣”—— 會歡笑,會疲憊,在嚴格執(zhí)法時也會流露關懷與溫度。
“流量本身無好壞,關鍵是用它做什么?!痹诠残麄魅耸靠磥恚熬W紅警察”所帶來的流量,可以轉化為警民溝通的渠道,也可以成為軟性普法的窗口。“一個受公眾歡迎的警察,無疑能提升溝通的效率,無論脫口秀還是短視頻,都是在探索當代警民溝通合作的方式?!?/p>
黃俊工作的外灘區(qū)域,每年要接待數千萬名游客。以前,他每天要回答上百次“怎么去城隍廟”“哪里能拍外灘夜景” 等問題。后來,他和同事合作拍攝了“外灘出行指南”系列短視頻,用網友熟悉的幽默語氣,講解大客流時的疏散路線、電動自行車的安全規(guī)范,甚至還教大家“如何快速找到外灘的衛(wèi)生間”。
這些視頻沒有華麗的剪輯,全是執(zhí)勤中的真實場景,卻因為內容實用,單條播放量最高突破500萬。“以前我一天最多幫150人指路,現在一條視頻能讓幾十萬人看懂路線,這是流量帶來的積極意義?!秉S俊說。
國慶中秋長假,黃俊在南京東路中山東一路執(zhí)行交通管理任務(黃浦公安分局 供圖)
朱石瑜已經適應了在鏡頭下工作。受到關注后,他依舊每天提前半小時左右到崗,仔細檢查裝備、熟悉路況。執(zhí)勤時,遇到問路的老人,他會主動彎腰傾聽;碰到交通違法者,仍堅持“先讓對方講,再釋法說理”?!坝^察違法者的情緒和態(tài)度,然后對癥下藥,這是我們的工作日常。如果只是為了鏡頭刻意表現,早晚要露餡?!?/p>
對于徐懿來說,不同的鏡頭有著不同的屬性。這個國慶假期,她多次被游客認出求合影,只要不影響工作,她盡可能滿足:“合影就幾秒鐘,很多是外地過來的游客,我怎么拒絕?”她也會掏出執(zhí)勤包里給孩子們準備的棒棒糖,大方展現在宣傳科同事的鏡頭前,講述著日常工作中的點滴,讓大家看到上海警察的細致與溫暖。
徐懿給鬧脾氣的小朋友送上棒棒糖
(來源:上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