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花 4 萬升級頭等艙會惹出這么多麻煩,當初說什么也不會讓父母遭這份罪!” 回憶起這段糟心的旅程,Lee 先生至今仍難掩憤怒。本想讓父母在國際旅行中享受舒適體驗,卻因一部遺落的手機,讓全家陷入與航空公司的維權糾紛,更意外牽扯出航空安全員的職業(yè)失德行為,這場始于孝心的旅途,最終演變成一場各方皆輸的鬧劇。
事情要從一場精心策劃的家庭旅行說起。為了犒勞辛苦半生的父母,Lee 先生特意規(guī)劃了一趟前往歐洲的觀光之旅,考慮到長途飛行的疲憊,他咬牙花費 4 萬元,將父母的經濟艙機票升級為某航司的國際航班頭等艙。
“爸媽一輩子沒坐過頭等艙,就想讓他們體驗下寬敞的座位和貼心的服務,花多少錢我都覺得值?!?出發(fā)前,Lee 先生滿是期待,卻沒料到這場孝心之旅會以維權收場。
航班抵達目的地后,Lee 先生在機場出口等候父母,遠遠看到老兩口臉色凝重地快步走來,絲毫沒有初到異國的喜悅。
“手機!你爸的手機落在飛機上了!” 母親焦急的聲音讓 Lee 先生瞬間慌了神。原來,父母下飛機時忙著整理行李,將一部常用的蘋果手機遺落在了頭等艙座位旁。
意識到手機丟失后,一家人立刻折返機場,試圖重新進入機艙尋找。但按照航空安全規(guī)定,旅客下機后客艙已屬于封閉安全區(qū)域,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即便老父親再三懇求 “就進去拿一下,找到馬上出來”,也被工作人員禮貌拒絕。“他們說擔心影響飛機后續(xù)清潔和安全檢查,讓我們放心,說工作人員會幫忙尋找,找到后會第一時間聯系我們?!?/p>
Lee 先生回憶道,當時雖有不安,但考慮到航空安全規(guī)定,只能選擇相信工作人員,留下聯系方式后便帶著父母前往酒店。
可接下來的經歷,徹底打破了 Lee 先生的信任。抵達酒店后,他第一時間用母親的手機撥打父親的號碼,電話接通后卻無人接聽;幾分鐘后再次撥打,手機竟然直接關機了?!拔野帜鞘謾C早上剛充滿電,不可能這么快就沒電,肯定是有人撿到后故意關機了!” 多年的職場經驗讓 Lee 先生敏銳地察覺到不對勁,他立刻通過手機關聯的防盜功能遠程鎖定設備,并在鎖屏界面留言,不僅用中文注明 “撿到請聯系 XXX,必有重謝”,還特意附上英文翻譯和詳細聯系方式,“畢竟是國際航班,擔心撿到的人看不懂中文,特意做了雙語留言,就是希望能盡快找回手機?!?/p>
手機里不僅存儲著父母的日常照片,還綁定了多張銀行卡和支付軟件,一旦被人破解,后果不堪設想。接下來的兩天,Lee 先生和家人無心觀光,每隔一段時間就查看手機定位,希望能找到線索。
直到第三天,定位突然有了動靜,顯示手機出現在該航班機組人員在當地的休息酒店?!翱吹蕉ㄎ坏臅r候,我心里咯噔一下,難道是工作人員撿到了卻沒上交?” 帶著疑問,Lee 先生再次聯系航空公司,對方卻表示尚未找到手機,讓他耐心等待。
更讓 Lee 先生氣憤的是,沒過多久,手機定位又轉移到了上海的一個居民小區(qū)?!拔覀兠髅鬟€在國外,手機怎么會突然回到上海?這明顯是有人把手機私自帶回國了!” 為了盡快找回手機,Lee 先生只能委托國內的朋友前往該小區(qū),并向當地派出所報警。
從手機丟失的 9 月 14 日到 9 月 18 日,整整四天時間里,Lee 先生多次聯系航空公司,卻始終沒有得到明確答復。直到警方介入調查后,一名自稱是該航班安全員的人才主動聯系 Lee 先生,表示手機在自己手里,愿意歸還。
雙方約定在派出所見面,可到了約定時間,這名安全員卻沒有露面,只讓朋友將手機轉交?!斑B當面道歉的勇氣都沒有,這態(tài)度也太敷衍了!” 看著失而復得的手機,Lee 先生既憤怒又無奈,手機雖然找回來了,但這段經歷已經嚴重影響了全家的旅行心情。
事后,記者聯系到這名涉事安全員,對方表示,自己當時在清理客艙時發(fā)現了手機,本想上交,卻一時糊涂想 “先放幾天,看看沒人找就自己用”,于是便私自帶離機艙,還在朋友的建議下更換了手機卡。
“我知道自己錯了,現在公司已經把我辭退了,我真的很后悔?!?該安全員坦言,自己從事航空行業(yè)多年,一直遵守規(guī)章制度,這次卻因為一時貪念丟了工作,實在得不償失。
而航空公司方面則表示,在接到 Lee 先生的投訴后,公司立即啟動內部調查,確認該安全員存在私藏旅客遺失物品的行為后,已按照公司規(guī)定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并向 Lee 先生表達歉意。
但對于 Lee 先生提出的 11 萬元賠償要求,航空公司表示 “金額過高,超出合理范圍”,希望能與 Lee 先生進一步協商。
“我花 4 萬升級艙位,就是想讓父母享受好的服務,結果不僅沒享受到,還因為手機丟失耽誤了行程,影響了心情。這 11 萬賠償,既包括我和家人的誤工費、精神損失費,也包括因行程延誤產生的額外費用,我覺得很合理?!盠ee 先生認為,航空公司不僅要對涉事員工的行為負責,更要對旅客的損失承擔責任。
此事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有網友支持 Lee 先生的維權行為,認為 “安全員作為航空工作人員,本該遵守職業(yè)操守,卻私藏旅客物品,航空公司理應賠償旅客的損失”;也有網友覺得 “11 萬賠償確實過高,手機本身價值有限,索賠金額應該結合實際損失來定”;還有網友關注到航空行業(yè)的失物處理流程,“如果航空公司有完善的失物登記和管理制度,或許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希望能借此機會完善相關流程”。
事實上,旅客在航班上遺失物品的情況并不少見,按照正常流程,工作人員發(fā)現遺失物品后,應第一時間登記并上交,由航空公司統(tǒng)一保管,再聯系失主認領。而此次事件中,涉事安全員不僅沒有遵守規(guī)定,反而私藏物品,不僅違背了職業(yè)操守,更損害了航空公司的信譽。
對于 Lee 先生的賠償訴求,法律人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具體賠償金額需要結合旅客的實際損失來確定,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雙方可以通過協商或法律途徑解決。
目前,Lee 先生與航空公司仍在就賠償事宜進行協商,這場始于孝心的糾紛尚未畫上句號。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場事件都給航空行業(yè)敲響了警鐘:工作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旅客的出行體驗和財產安全,航空公司必須加強員工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而對于旅客來說,在出行過程中也要妥善保管個人物品,一旦發(fā)生物品遺失,要及時留存證據,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場本該愉快的旅行,因一部手機變得糟心;一次善意的孝心之舉,因工作人員的貪念演變成維權糾紛。這起事件中,沒有真正的贏家:涉事安全員丟了工作,留下職業(yè)污點;Lee 先生一家的旅行體驗大打折扣,還得耗費精力維權;航空公司的信譽也受到影響,流失消費者信任。
這也提醒所有人,無論身處何種崗位,都要堅守職業(yè)底線,守住道德準則,一時的貪念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僥幸,但最終只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