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夜11點,鄰居家又傳來熟悉的爭吵聲。
“要不是你忘了關(guān)窗,我的文件怎么會濕?”
“什么都怪我,你自己不放好!”
這樣的對話,是否也在你家上演?
2
什么是指責型人格?
他們有個共同特點:錯誤永遠是別人的。
飯菜咸了、孩子摔了、天氣不好...在他們眼里,總能找到該負責的人。
他們的口頭禪永遠是:“都是你的錯!”
3
指責型人格的三大特征
?從不認錯:即使證據(jù)確鑿,也能找到理由推卸
?善于詭辯:“要不是你...我也不會..."
?雙重標準:對自己寬容,對他人嚴苛
4
和指責型人格生活在一起,是一場災(zāi)難
妻子變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什么;
孩子學(xué)會撒謊,只為逃避責罵;
整個家變成雷區(qū),每一步都走得膽戰(zhàn)心驚。
5
指責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原生家庭的模仿:父母中有一方就是指責型人格
?自我保護:用指責來掩飾內(nèi)心的自卑和不安
?缺乏安全感:通過指責他人來獲得掌控感
6
一個真實案例
35歲的王女士,結(jié)婚8年,中度抑郁。
“每天回家前,我都要在車里坐半小時才有勇氣進門?!?/p>
她的丈夫就是個典型的指責型人格:
下班晚了、菜做咸了、孩子生病了...一切都是她的錯。
7
如何與指責型人格相處?
?建立邊界:這是我的責任,那不是
?保持冷靜:不接招,不辯解
?適時離開:當指責升級時,暫時離開現(xiàn)場
8
如果你是那個指責型的人
請試著:
?每天記錄自己的指責次數(shù)
?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練習(xí)說:“我需要幫助”
記住:指責是本能,但擔當是本事。
9
給孩子的影響超乎想象
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
?要么極度自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要么學(xué)會指責,成為下一個施害者
原生家庭的傷,往往需要一生來治愈。
10
改變從覺察開始
今晚睡前,問自己三個問題:
今天我說了多少次“都怪你”?
今天我為自己承擔了什么責任?
今天我對家人表達過感謝嗎?
11
有效的溝通方式
把“你怎么又...”換成“我希望...”
把“都是你的錯”換成“我們一起解決”
把“你從來都不...”換成“這次能不能...”
12
如果指責已經(jīng)演變成語言暴力,請務(wù)必尋求專業(yè)幫助。
記?。耗悴皇侨魏稳说某鰵馔玻阌袡?quán)獲得尊重。
13
一個家庭的覺醒
張先生曾經(jīng)是家里最大的“指責者”,直到妻子帶著孩子暫時離開。
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他學(xué)會了:
?用“我感受”代替“你不對”
?先解決問題,而不是找責任人
?每天發(fā)現(xiàn)家人的一個優(yōu)點
14
指責型人格的改變之路
改變指責型人格需要:
?自我覺察的勇氣
?持續(xù)練習(xí)的毅力
?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專業(yè)指導(dǎo)的幫助
15
如果你是受害者
請記住:
?你不必為所有人的情緒負責
?你有權(quán)表達自己的感受
?尋求幫助不是軟弱的表現(xiàn)
16
重建信任的七個步驟
1. 承認問題存在
2. 停止互相指責
3. 學(xué)習(xí)非暴力溝通
4. 建立家庭會議制度
5. 練習(xí)感恩日記
6. 尋求專業(yè)指導(dǎo)
7. 給彼此成長的時間
17
今天的行動建議
從最小的事情開始:
?犯錯時主動說“是我的問題”
?家人犯錯時說“沒關(guān)系”
?每天真誠贊美家人一次
18
給你的信心
改變雖然艱難,但值得。
當一個家庭停止互相指責時:
笑聲變多了,關(guān)系變暖了,家的感覺回來了。
19
記住這三句話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辯對錯的法庭;
親人是最該珍惜的人,不是發(fā)泄情緒的出口;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橋梁,指責是制造問題的利刃。
20
最后的提醒
那個總在指責的人,
可能是最需要幫助的人。
用智慧化解沖突,
用愛心包容不足,
用行動創(chuàng)造改變。
21
停止指責,開始擔當。
你的改變,就是全家幸福的開始。
Powered by yty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