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朱元璋最不省心的兒子之一,十分殘暴,但在太子朱標的幫助下改邪歸正,成為大明王朝十三大塞王中最不可忽視的一個;就連太祖皇帝都想將他作為股肱之臣留給皇太孫,有人說:若他不死,朱棣不敢造反!
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位晉王——晉恭王朱棡。
朱棡病逝的消息傳到京城時,朱元璋十分痛心而嚎啕大哭,僅僅幾年后,建文帝朱允炆看著自己大勢已去,悲痛的說到:若是三叔還在,我何須削藩!
這位牽動兩位皇帝的藩王,晉恭王朱棡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呢?
若是朱棡不早逝的話,燕王朱棣會起兵靖難嗎?
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一起來了解晉恭王朱棡的一生。
元至正十八年,也就是1358年,朱棡出生了。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jīng)攻下了集慶,改為應天府,攻占寧國、揚州、徽州等地,正在準備攻打浙東。
正忙著南征北戰(zhàn)的朱元璋,自然沒有機會親眼看到兒子的出身。
更何況在朱棡之前,朱元璋已經(jīng)生下了長子朱標與次子朱樉,先后兩次享受了為人父的快樂;到了第三子朱棡出生,已經(jīng)第三次為人父的朱元璋自然便沒有了前兩子出生時的激動與高興。
不過根據(jù)《明太祖實錄》的記載,朱棡同朱標、朱樉、朱棣、朱橚都是孝慈高皇后馬氏所生的兒子,作為結(jié)發(fā)妻子所生的兒子,朱元璋自然也是十分重視。
朱棡從小便跟大哥朱標、二哥朱樉等人一起,接受大儒宋濂的教導。
朱元璋雖然從小沒有讀過書,但是他十分重視孩子們的教育。
到了朱棡10歲的時候,朱元璋又請來了書法大師杜環(huán)來教導其寫字。
1368年,朱棡11歲時,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稱帝,建立大明王朝。
如此一來,朱棡便有了皇子的身份。
1370年,在朱棡13歲的時候,朱元璋正式開始冊封諸位藩王,朱元璋所有已經(jīng)出生的兒子,包括剛出生兩個月的第十子朱檀,也被封王。
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朱棡成為大明王朝第一批封藩王的皇子,被封晉王。單看朱棡的封號,我們便可以看得出,將來朱棡就藩,便是前往山西太原。
1373年,朱元璋接連頒布了《昭鑒錄》以及《祖訓錄》給諸位藩王。
不僅讓諸位藩王將《昭鑒錄》以及《祖訓錄》抄在王府的正殿以及內(nèi)宮的東壁上,而且太祖皇帝還在書中找了很多古代賢王的事跡,來讓教導諸位藩王。除此之外,朱棡同諸位兄弟,還要遵守繁瑣的宮廷禮儀,經(jīng)常參加宮中舉行的宴會朝見、祭祀之禮等。
太祖皇帝之所以這樣做,為的就是讓諸位皇子都能成為一位賢王,拱衛(wèi)大明王朝。
因為諸位藩王的王府還未修建完成,太祖皇帝并未著急讓諸位年長的藩王就藩,而是朱棡與二哥朱樉、四弟朱棣前往鳳陽歷練,讓他們明白大明王朝建立的基業(yè)由何而來,了解民間疾苦。
在此期間,在父親的指婚下,朱棡娶了開國功臣永平侯謝成的女兒謝氏為王妃。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大明王朝,頻繁地同開國功臣之家聯(lián)姻:
太子朱標娶開平王常遇春的女兒常氏為太子妃
秦王朱樉娶衛(wèi)國公鄧愈的女兒鄧氏為次妃
燕王朱棣娶魏國公徐達的長女徐氏為王妃
而朱棡,便是娶了謝成的女兒。
然而雖然太祖皇帝對諸位皇子的教育十分用心,在太祖皇帝的眼中三子朱棡也是一位十分聰慧的兒子;然而朱棡在長大成人后,卻十分殘暴。
太祖皇帝擔心兒子前往封地后會吃不慣太原的飯菜,特地派了廚師跟隨朱棡一起前往封地。
然而在前往太原的路上,朱棡因為飯菜不合口味而抽打了廚師。
太祖皇帝得知此事后,將朱棡好好地訓斥了一番,還特地叮囑兒子:我南征北戰(zhàn)十幾年的時間,不管什么人犯錯我都是該懲罰的都懲罰,唯獨用了二十三年的廚師徐興祖都不敢責備。
太祖皇帝就是想用自己的事來告誡兒子,廚師掌管著自己的飲食,前往不要隨意與人結(jié)怨。
然而,朱棡并未聽從父親的教導。
到了封地后的朱棡,就像是撒了歡的馬一樣,肆意妄為;甚至有人說晉王朱棡想要謀反。
盛怒下的太祖皇帝,便想要直接廢掉朱棡的爵位。
太子朱標得知后,便多次在父親面前為三弟求情,太祖皇帝這饒了朱棡。
好不容易保住爵位的朱棡,自然不敢再像以前一樣。這一次,也讓朱棡明白了什么是皇權(quán)下的父親之情。
在朱棡要返回封地的時候,太子朱標對朱棡是好一番勸誡,希望三弟能夠做一位拱衛(wèi)大明王朝的賢王;而且將自己多次為弟弟求情的事,也告訴了朱棡。朱棡對長兄感激不盡,決定重新來過。
重新回到封地后,朱棡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言行舉止十分有度。
兒子能夠做出改變,作為父親的朱元璋自然是十分欣慰。
1391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因為北元四大王勢力均孤立無援,太祖皇帝便給朱棡下令前去招降他們,然后派人將這些人遣送到京城。兩年后,因為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等人多次率兵騷擾明朝邊境,太祖皇帝便下旨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兵分兩路,北征北元。
原本這是一次建功立業(yè)的好機會,太祖皇帝還特地派了定遠侯王弼做朱棡麾下大將一起率兵出征。只是因為太子朱標要前往山西太原巡視,朱棡不得不奉命返回西安來迎接太子,此次出征無功而返。
正當朱棡要做一位賢王的時候,太子朱標于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了。如此一來太祖皇帝便不得不重新選一位皇位繼承人,朱標之后,便是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這三個兒子較為年長。
但最終太祖皇帝哪一個兒子都沒選,而是選了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允炆,將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
朱棡本就同已經(jīng)去世的懿文太子關(guān)系深厚,侄兒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棡自然是十分擁護。
隨后太祖皇帝為了皇太孫能安穩(wěn)地坐到皇位上去,而發(fā)動了藍玉案,誅殺一大批的功臣,而這其中包括很多藍玉原本麾下的大將。
在太祖皇帝在京城發(fā)動藍玉案,將藍玉誅殺三族時,晉王朱棡則是奉命捉拿藍玉麾下的三位大將,并將這三位大將誅殺。
在朱棡的配合下,太祖皇帝得以成功除掉了藍玉一黨。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又有不少的開國功臣因為藍玉案而被除掉。根據(jù)太祖皇帝的設定,大明王朝便正式形成了以皇太孫朱允炆為核心,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為輔的班底。而諸位藩王則是各司其職,拱衛(wèi)大明王朝的邊境。尤其是十三大塞王:
秦王朱樉
晉王朱棡
燕王朱棣
齊王朱榑
代王朱珪
肅王朱楧
遼王朱植
慶王朱?
寧王朱權(quán)
谷王朱橞
韓王朱松
沈王朱模
安王朱楹
如此一來,大明王朝自然便無內(nèi)憂外患。
這十三大塞王,以晉王朱棡與燕王朱棣為核心。
只可惜朱元璋的安排是好的,現(xiàn)實卻很骨感。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被毒害;
洪武三十一年,晉王朱棡病逝,終年41歲,被追謚為晉恭王。
朱棡的病逝讓朱元璋十分傷心,朱元璋不僅傷心自己年邁時又失去了一個兒子,還傷心自己的安排再次被打破。
如此一來,又有誰來制衡燕王朱棣呢?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jīng)71歲,身體也是越來越不好,隨時可能病逝;為了能夠讓皇太孫順利繼承皇位,在為兒子辦喪事的同時,朱元璋便迫不及待讓朱棡的嫡長子朱濟熺承襲了王爵,并且讓孫兒朱濟熺率兵東進,來防備此時勢力最為強盛的皇子——燕王朱棣。
因為朱元璋很清楚,只有朱棡與朱棣同時存在,才能相互制衡。
然而朱棡突然離世,尚且只有23歲的朱濟熺,又怎么會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四叔燕王朱棣的對手呢?
為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只好暫且安撫四子朱棣,希望朱棣這位尚且在世的最年長的藩王,能夠做諸位藩王的表率。
這年六月,朱元璋病逝了。
朱元璋在病逝前曾下旨,自己病逝后諸位藩王無需回京吊喪,皇太孫朱允炆趕緊繼承皇位。
這足以看得出,直到病逝前,朱元璋都在擔心孫兒的皇位。
建文帝繼位后不久便開始削藩,在看到五位弟弟接連被貶后,燕王朱棣為了不成為下一位廢為庶人的藩王,便選擇了起兵造反,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便率兵攻入了南京城,取代侄兒建文帝成為大明王朝的下一位皇帝。
若是晉恭王朱棡沒有去世的話,與燕王朱棣互相制衡,建文帝或許也沒有削藩的必要,又怎么會因為削藩而丟了皇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