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隨便應(yīng)付下沒事,反正還有二審、再審,到時候找個好律師就能翻盤 —— 不少人打官 - 司時都有這想法,可真等二審輸了才發(fā)現(xiàn),一審埋下的坑,再厲害的律師也填不上!” 今天政訊通·全國法制調(diào)研中心就說透為啥一審比你想的重要,別再拿 “有二審” 當借口。
第一點:先戳破誤區(qū)!“一審不行靠二審” 是大錯,這些情況二審很難改
一審證據(jù)不交,二審再拿法官不信
按《民事訴訟法》,證據(jù)得在一審舉證期內(nèi)提交,要是一審時藏著證據(jù)、沒及時交,二審再拿出來,法官大概率不會采納 —— 法官會覺得 “你一審故意不提交,浪費司法資源”。比如你有能證明自己清白的合同,一審沒交,二審才拿出來,哪怕是真的,法官也可能不認可,案子自然難翻盤。
一審回答矛盾,二審再解釋沒人聽
一審開庭時,要是你說的話前后矛盾(比如一會兒說 “錢沒借出去”,一會兒說 “借了但沒要借條”),這些都會被記錄在庭審筆錄里。到了二審,哪怕你找了好律師,想解釋 “一審說錯了”,法官也會以 “一審陳述更真實” 為由,很難相信你的新說法 —— 畢竟庭審筆錄是當場簽字確認的,白紙黑字改不了。
二審常不開庭,尤其刑事案件,連說話機會都沒有
民事案件中,要是二審法官覺得 “一審事實清楚、爭議不大”,就會直接書面審理(看材料不開庭),你連當庭辯解的機會都沒有;刑事案件更嚴格,按《刑事訴訟法》,二審大多是書面審理,除非有新證據(jù)或事實不清,否則不會開庭。要是一審沒把道理說清楚,二審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咋翻盤?
第二點:記??!一審是 “定調(diào)子” 的關(guān)鍵,決定案件走向
一審就像蓋房子的 “地基”,地基沒打好,后續(xù)再怎么修都不穩(wěn):
要是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錯了(比如把 “借款” 認定成 “贈與”),二審要改過來得有充分的新證據(jù),可大部分案子根本沒有新證據(jù);
要是一審適用法律錯了,二審改判的概率相對高些,但前提是一審時你把事實說清了 —— 要是事實都沒講明白,法律適用自然也會跟著錯,二審想改都沒依據(jù)。
第三點:一審該咋準備?3 個簡單動作,別錯過機會
證據(jù)提前理好:把合同、聊天記錄、錄音等證據(jù)按時間順序排好,標清楚 “證明啥”,比如 “2024 年 3 月的聊天記錄,證明對方承認欠款”,別到開庭時手忙腳亂找證據(jù);
提前想清楚說辭:開庭前和律師一起梳理 “對方可能問啥、法官可能問啥”,比如 “為啥沒寫借條”“錢是怎么給的”,提前想好回答,別當庭說錯話;
庭審筆錄仔細看:開庭結(jié)束后,別著急簽字,仔細看庭審筆錄,要是有和你說的不一樣的地方(比如 “沒說過這話”),一定要讓書記員改過來再簽字,避免留下隱患。
你一審時有沒有因為沒準備好踩過坑?最后咋解決的?評論區(qū)聊聊,給其他朋友提個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