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是一座城市進出口,因而不少人覺得打仗的時候,應(yīng)該先拿下城門口,而不是集中力量登上城墻后再打開城門,實際上這個觀點存在一定錯誤。
很多時候也有例外,只要條件允許進攻方一定會對城門發(fā)動進攻。
萬歷朝鮮時期,明軍進攻平壤的時候,就是通過大炮將城門打開,接著便殺進城內(nèi)最終獲得戰(zhàn)爭勝利。
不過,這只是特殊情況,多數(shù)時候大家還是先爬上城墻,接著在打開城門,會出現(xiàn)這個原因,主要是古代城門比較堅固,不容易被攻破。
很多人覺得城門應(yīng)該是由兩扇門組成,后面頂著一個大木樁,很多人覺得只要正面發(fā)動進攻,就能輕松攻破一座城池。
實際上,古代一些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甕城。
甕城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設(shè)施之一,可加強城堡或關(guān)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亦有在城門內(nèi)側(cè)的特例)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屬于中國古代城市城墻的一部分。
甕城兩側(cè)與城墻連在一起建立,設(shè)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御設(shè)施。甕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進攻。
甕城沒有和主城在一條線,一般情況下在主城們兩側(cè),所以,就算你能攻破甕城的城門也沒用,甕城兩側(cè)守城部隊會在你進攻方進城的時候會給予你巨大傷亡,正因為如此,進攻方會選擇登上城墻消滅上面敵人,然后在打開城門確保自己軍隊傷亡。
有人說,圓弧形的甕城不是每座城池都有,這個道理是沒錯,但你想一個問題,古時候火炮、投石機精準(zhǔn)率不高。所以,進攻方想要擊中主城們,只能將火炮、投石機等進攻利器放到距離城門很近地方再開炮,這樣就可以輕易將城門炸開。
實際上,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xiàn),守城方不會允許敵人將火炮、投石機等工程利器放到距離城門十分近地方。如若進攻方真敢靠近城門,守城方會毫不客氣拿出守城利器床弩,該種武器等同于現(xiàn)代巡航導(dǎo)彈威力巨大會瞬間讓進攻方失去招架力。
白天既然打不過,那我們在晚上時候?qū)⒋笈谶\到距離很近地方,這樣一來不就能攻破城門,實際上這種情況依舊不可以,晚上的時候,守城方必然有自己巡城部對,這些人就是為了防止敵人夜襲,因而想要晚上攻破城門不可能。
除此之外,就算你攻破甕城大門和主城門也沒啥用處,守城方這時候會推出擋門刀車,該種設(shè)備正面都是足夠長度尖刀,該設(shè)備可以暫時性將敵人拒之城外,這時候,守城方會抓緊時間組織防御將破損城門修改完善。
另外,如果攻守雙方實力差距過大,守城方為確保自身安全,他們會利用沙包,石頭、磚頭等設(shè)備將城門封住,僅留下一小細(xì)縫供人進出。
從中可以看出,打仗的時候為何不炸城門,在于每座城市情況不一樣,因而進攻方必須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改變自己計劃,才能確保進攻順利。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