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雙十一的腳步如期而至。
伴著日漸轉涼的天氣,街頭巷尾的人們裹緊了外套,電商平臺的羽絨服預售鏈接早已掛滿首頁,不少人已經(jīng)開始著手囤積抵御寒冬的“保暖利器”。
鄱陽湖畔誕生的鴨鴨股份公司,從1972年中國第一件羽絨服的制造者,到如今喊出“天生驕傲,鴨鴨90絨”的國貨代表,半個多世紀的品牌歷史里,藏著無數(shù)人的冬日記憶。
尤其在下沉市場,那些標價在百元至千元的羽絨服,靠著“高性價比”的標簽成為許多人的首選,2019到2023年GMV從8000萬飆升至近200億的逆襲神話,更讓它坐穩(wěn)了“縣城羽絨服”龍頭的位置。
但這份“天生驕傲”,近年正被一次次爭議悄然侵蝕。
01 從社交吐槽到監(jiān)管通報
憑借“性價比”利劍,鴨鴨在“羽絨服刺客”橫行的市場中成功破局。
然而,高性價比帶來的巨量銷量,也像一枚硬幣,露出了它的另一面。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關于鴨鴨羽絨服的吐槽早已不是新鮮事。
最讓人心煩的莫過于那股揮之不去的鴨腥味和臭味。
有人吐槽鴨腥味特別明顯,沾水之后還有腐爛的臭肉味。
有人忍不住疑惑“難道鴨鴨的就我的臭嗎”。這樣的疑惑在評論區(qū)里總能引來一堆共鳴,顯然這并不是個例。
雖說羽絨服初期可能帶點鴨絨天然的味道,但味道重到影響穿著,往往是清洗不徹底、絨子等級低或是存儲不當?shù)男盘?,這難免讓消費者對品控打上問號。
除了氣味,做工粗糙的問題也常被提起。
有人拆開快遞就發(fā)現(xiàn)口袋根本沒縫好,聯(lián)系客服溝通,得到的解決方案不過是10元補償。
可10 塊錢的補償,補得了開線的口袋,補不了碎掉的信任。
還有人剛穿了兩次就發(fā)現(xiàn)開線了,但商家卻拒絕處理。
其實這些用戶的糟心事,早就在監(jiān)管部門的通報里埋下了伏筆。
時間拉回2019年四季度,江蘇省市場監(jiān)管局的抽查中,鴨鴨一款女式連帽羽絨服就因含絨量、絨子含量不達標登上不合格名單。
三年后的2022年8月,還是江蘇的抽檢,貨號B58991的“YAYA鴨鴨”羽絨服再出問題,這次不合格的項目更關鍵 ——含絨量、絨子含量、蓬松度三項核心指標全部“失守”。
到了2023年2月,湖南省的抽查又發(fā)現(xiàn),貨號YE2B604281Z的產(chǎn)品充絨量未達標準,而充絨量直接決定著羽絨服的保暖能力,本應是冬季御寒的“硬指標”。
2024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按照GB/T14272-2021新國標測評70款羽絨服時,鴨鴨的問題有了新變化:一款售價368元的產(chǎn)品被檢出“絨絲 +羽絲”含量不合格。
除了抽檢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產(chǎn)品之外,鴨鴨股份還曾因虛假宣傳被監(jiān)管部門處罰。
共青城市市場和質量監(jiān)督管理局2016年6月6日發(fā)布的一份對鴨鴨股份公司的行政處罰書顯示,鴨鴨一款羽絨護肩產(chǎn)品宣稱“羽絨護肩男女通用,可以預防肩周炎”,卻不能提供該款護肩產(chǎn)品可以預防肩周炎的相關科學依據(jù)或證據(jù),屬虛假宣傳行為,被責令改正并罰款10000元。
從品質不達標到宣傳“吹?!?,鴨鴨的“驕傲”正在被一次次地違規(guī)記錄消耗。
02 質量和良好的口碑,才能支撐走得更遠
在很多消費者眼中,鴨鴨似乎是近年躥升的一個新品牌,但實際上,早在1972年,鴨鴨就在江西共青城成立。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羽絨服還是稀罕物,鴨鴨卻創(chuàng)造了日銷10萬件的奇跡。
然而,盛極而衰的劇本總是相似。
2001年之后,國內外品牌蜂擁而入,羽絨服市場從藍海變成紅海。
鴨鴨的光環(huán)逐漸褪色。
品牌老化導致年輕人不再買賬,研發(fā)投入不足使產(chǎn)品陷入同質化泥潭,營銷方式的守舊更讓它在電商浪潮中節(jié)節(jié)敗退。
到 2019年,這個曾經(jīng)的行業(yè)巨頭,GMV僅剩8000萬。
鄱陽湖畔的寒風,似乎要將這個老牌國貨吹入歷史的角落。
轉機發(fā)生在 2020年。
當年7月,鴨鴨啟動重組,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樊繼波通過鉑宸投資有限公司主導投資。
樊繼波并非行業(yè)新人,此前他曾為雅鹿羽絨服提供電商代運營服務。
入主鴨鴨后,樊繼波敏銳地察覺到直播電商的崛起趨勢。
彼時直播電商剛興起不久,紅利初現(xiàn),他迅速帶領鴨鴨布局直播賽道,通過與頭部主播合作、搭建品牌自播團隊等方式,快速搶占線上流量,更錨定 399 元 - 799 元核心價格帶,以“性價比”為核心賣點切入市場。
在營銷端,鴨鴨也開始“年輕化”轉型。
比如,斥資邀請明星王一博、佟麗婭等擔任品牌代言人,借助明星的流量效應吸引年輕消費者關注。
來源|鴨鴨羽絨服官網(wǎng)
同時,在社交媒體平臺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短視頻、圖文等內容形式,重塑品牌形象。
一系列動作之下,鴨鴨的業(yè)績開始“觸底反彈”,線上銷量大幅增長,重新回到消費者視野。
2025年4月,鴨鴨股份公司在生態(tài)伙伴峰會上喊出 “三年上市征程,共赴千億未來”的口。
同時發(fā)布了三大戰(zhàn)略:穩(wěn)固線上基本盤,繼續(xù)深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線上渠道;推進線下業(yè)務升級,通過開設體驗店、優(yōu)化門店布局等方式,提升線下消費者體驗;啟動全球化開拓,將產(chǎn)品推向國際市場,尋求新的增長空間。
鴨鴨股份公司副總裁陸占武更是表示:“千億市值不是口號,而是確定的未來?!?/p>
不過,鴨鴨的 “逆襲” 故事并非毫無隱憂 —— 頻發(fā)的質量爭議,已為它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千億市值的口號喊得再響,也需用每一根絨子、每一針線來奠基。
尤其是對于一個品牌而言,流量和銷量或許能帶來短期增長,但只有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口碑,才能支撐其走得更遠。
參考資料:
證券之星:《鴨鴨:被質疑“貼牌產(chǎn)品”,口碑危機如何挽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