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如何度過往后的余生?有一天,妻子突然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一愣,一時不知如何作答。我雖然不知道她往后的日子想要怎樣度過,但剛剛過去的暑假,她過得充實且精彩。
問:一名未帶娃的大學老師如何過暑假?
答:攝影、旅行、畫畫、寫小說、閱讀、逛街、運動、泡咖啡館,開會、工作、做PPT,為婆婆治病、照顧受傷的老公,自己還做了一場近視手術(shù)……
以上列舉的諸多事項,還不能完全概括妻子的暑假行跡。這些事情看似繁雜,她卻半點沒有應付。她做事一向風風火火,絕不輕描淡寫,必要“雁過留痕”。
她寫小說,可以連續(xù)三天在咖啡館寫到凌晨一點,等店里打烊,店員收拾杯盞,特意發(fā)出善意的聲響以示提醒,她才會匆匆收拾,打道回府。就這樣,她以每天接近一萬字的速度,幾乎一氣呵成,完成了一部5萬多字的小說。
她問我,別人創(chuàng)作是不是也像她一樣。我說,據(jù)我所知,莫言似乎如此,寫《生死疲勞》時,只花43天就寫了約50萬字,屬于激情創(chuàng)作流;當然,還有一種叫細水長流,余華說他屬于這一派。
她聽后點點頭,自認屬于激情派。她寫小說,為了進入狀態(tài),會使勁聽傷感的音樂,想種種傷心過往,甚至會為醞釀情緒而小酌幾杯,常常會坐立難安兩三個小時,才等來靈感的閘門打開。而一旦進入狀態(tài),她就會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時哭時喜,時悲時歡,每寫完一個篇章,精力和情緒都像被掏空。
她畫畫,也不是心血來潮、小打小鬧。她小時便有國畫基礎(chǔ),暑假每天一起泡咖啡館的閨蜜搭子,癡迷于兼職畫畫,妹妹也是藝術(shù)學院繪畫專業(yè)的學生,她有充分的動機和理由把畫畫這件事做好。
首先是改造硬件。她買了一整套的筆墨紙硯,清空了放文具雜物的抽屜,放入毛筆、印章、墨汁、宣紙;為了作畫,重新安裝了燈帶,重置了植物擺放,將家中書桌學習區(qū)域,完全布置成了作畫區(qū),并起了個雅號——“綠影”。
其次在精神上,她積極向中國畫的作畫意境靠攏,變得清心寡欲、飲食清淡。就連聽的音樂,也是古韻風滿滿。她跟我說,作畫幾天后,再聽之前收藏的流行歌曲,不自覺會心生厭倦。
之后,小小的奇跡便出現(xiàn)了。她從剛開始下筆并不熟練,作畫還是簡單的涂抹,一周后,竟然創(chuàng)作出一幅畫工精細、意境悠遠的《百合初放圖》。那細膩的筆觸和粉色花瓣間精巧的留白,著實讓人賞心悅目。之后又畫了一幅鳶尾,送給閨蜜,閨蜜的同事一致猜測,這定是專業(yè)人士所作,這讓她頗為自得。她買了漂亮的畫框,將畫作框起來,擺在書架上,儼然一件成熟的藝術(shù)品。
說實話,我很佩服妻子。她做事總是有板有眼、雷厲風行,很多事說做就做成了。她做短視頻,B站很快粉絲破千;學習尤克里里,很多曲目搭手就能彈;學攝影,拍出了很多驚艷的作品。基本上學一件,成一件。雖然沒有達到精通、頂尖的水準,但都獲得感滿滿,成就感頗豐。這種腳踏實地的做事態(tài)度,積極向上的專注勁頭,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可貴品質(zhì)。
而我似乎站在了她的反面,做事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至今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愛好。
再回到妻子一開始的提問。我們該怎么度過余生?我覺得她這個充實豐富的暑假可以作為一個答案。努力工作、認真生活,將生活中的小事一件一件地做好,用心構(gòu)筑生活的美學,這樣的余生就是值得期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