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漫記:在贛江與古樓間讀懂南昌
南昌于我,是一場藏在滕王閣的晨霧與贛江的晚霞里的文脈邂逅。這座被贛江滋養(yǎng)了兩千余年的 “洪都故郡”,沒有過度喧囂的商業(yè)化氣息,卻用 “落霞與孤鶩齊飛” 的詩意、“贛水悠悠穿城過” 的壯闊、“梅嶺松濤伴山月” 的清幽、“繩金古塔映煙火” 的溫情,編織出獨屬于江南的城市韻味。七日的漫游中,我登古樓追著文脈前行,沿贛江伴著江風漫步,入山林尋著清幽探訪,那些古樓的飛檐、江面上的帆影、山林的石階、古街的燈籠,都成了刻在記憶里的鮮活片段。
滕王閣:晨霧里的千年文脈
清晨六點半的滕王閣還浸在淡青色的晨霧里,我已站在景區(qū)入口的 “滕閣秋風” 石牌坊前。沒有白日的人聲鼎沸,只有晨練老人的腳步聲與檐角銅鈴的輕響,朱紅的大門在霧中泛著溫潤的光,門楣上 “滕王閣” 三個鎏金大字雖被霧氣暈染,卻仍透著蒼勁的氣勢。這座因王勃《滕王閣序》聞名天下的古樓,歷經(jīng) 29 次重建,如今的建筑雖為現(xiàn)代復建,卻精準復刻了宋代 “明三暗七” 的規(guī)制,每一處飛檐、每一根立柱,都藏著對千年文脈的敬畏。
沿著 “挹翠” 長廊往里走,晨霧中的 “壓江亭” 與 “挹翠亭” 像兩幅水墨剪影,臨贛江而建的石欄上,還留著昨夜露水的痕跡。行至主閣前,抬頭望去,七層閣樓依山傍水,綠色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漸顯光澤,檐角的 “鴟吻” 雕塑昂首挺胸,仿佛要乘風而起。登閣時,木質(zhì)樓梯發(fā)出輕微的 “咯吱” 聲,與遠處贛江的濤聲交織,竟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在四層的 “人杰廳”,我駐足良久。廳內(nèi)陳列著江西歷代名人的畫像與事跡,從徐孺子到陶淵明,從歐陽修到王安石,每一位都與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羈絆。墻上的《滕王閣序》木雕屏,由 26 塊黑檀木拼接而成,書法家沈鵬的字跡蒼勁有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的句子在晨霧中仿佛有了生命。一位工作人員正用軟布擦拭木雕,她笑著說:“每天都要擦一遍,這些字里藏著滕王閣的魂,得好好護著?!?/p>
登頂七層 “觀江閣” 時,晨霧恰好散去。贛江如一條碧綠的綢帶鋪在眼前,江面上的漁船緩緩駛過,激起的漣漪在晨光中泛著細碎的金光,遠處的南昌大橋像一條銀色的巨龍,橫跨贛江兩岸。我扶著欄桿遠眺,突然讀懂王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的意境 —— 雖非秋日,晨光中的贛江卻同樣壯闊,江風拂過,帶著水汽的清涼,仿佛能聽見千年前王勃揮毫潑墨的筆尖聲響。
午后的陽光漸漸濃烈,我坐在滕王閣西側(cè)的 “古樂宮”。一場編鐘演奏剛拉開帷幕,青銅編鐘發(fā)出的悠揚樂聲,與《滕王閣序》的朗誦聲交織,瞬間將人拉回盛唐。我捧著一杯當?shù)氐?“狗牯腦茶”,看著窗外的古樓飛檐與贛江波光,忽然明白,滕王閣的美,不只在建筑的恢弘,更在這份跨越千年的文脈傳承,讓人在古樓的飛檐斗拱間,讀懂南昌的歷史厚度。
贛江兩岸:江風里的壯闊時光
從滕王閣出來,沿著贛江東岸的步道往南走,便是南昌最愜意的 “江景長廊”。清晨的贛江還裹著薄霧,江面上的水汽與岸邊的草木清香交織,深吸一口,滿是自然的清新。步道旁的蘆葦叢中,偶爾有白鷺掠過,翅膀劃過水面的輕響,與遠處貨輪的汽笛聲呼應,成了最動聽的晨曲。
行至 “秋水廣場” 時,陽光已穿透薄霧。這座以《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 命名的廣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高達 128 米的音樂噴泉。雖未到噴水時間,廣場上卻已有不少游客駐足,孩子們在草坪上追逐嬉戲,老人們坐在長椅上聊天,手里的收音機播放著經(jīng)典的贛劇唱段。我坐在廣場的臨江門樓前,看著贛江面上的漁船漸漸增多,漁民們?nèi)鼍W(wǎng)捕魚的動作嫻熟而舒展,漁網(wǎng)在空中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落在水中激起層層漣漪。
午后的陽光有些濃烈,我登上了贛江的觀光游船。游船緩緩駛離碼頭,江風迎面吹來,帶著江水的清涼,瞬間驅(qū)散了燥熱。船行至贛江與撫河交匯處,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 —— 兩條江水一綠一黃,在交匯處形成鮮明的界限,卻又漸漸融合,最終匯入鄱陽湖。船舷旁,幾位攝影愛好者正舉著相機,捕捉江面上的光影變化,“你看那片云,落在江面上像不像一只展翅的天鵝?” 一位大叔邊調(diào)參數(shù)邊感嘆,語氣里滿是對美景的喜愛。
傍晚時分,游船??吭谮M江西岸的 “南昌之星” 摩天輪下。這座高達 160 米的摩天輪,像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huán),在夕陽中泛著暖黃的光。我排隊登上摩天輪,隨著座艙緩緩升高,南昌的城市全景漸漸展開 —— 贛江兩岸的燈光次第亮起,東岸的滕王閣與西岸的摩天輪遙相呼應,江面上的游船亮著彩燈,像一顆顆流動的寶石。當座艙升到最高處時,夕陽恰好沉入贛江對岸的山巒,金色的光芒將江面染成一片璀璨,那一刻,贛江的壯闊與南昌的活力,都融進了這方天地里。
離開時,贛江兩岸的燈光已完全亮起,摩天輪的燈光變幻著色彩,與江面上的倒影相映成趣。我沿著西岸的步道往回走,江風拂過臉頰,帶著夜晚的清涼,偶爾有情侶手牽手散步,低聲說著悄悄話,滿是浪漫。這一刻突然明白,贛江的美,不只在白日的壯闊,更在夜晚的靈動,它像一條紐帶,將南昌的古今與動靜緊緊相連。
梅嶺:山林里的清幽歲月
從市區(qū)驅(qū)車半小時,便進入了梅嶺的山林深處。這座被譽為 “南昌后花園” 的山脈,主峰洗藥湖海拔 841 米,山林覆蓋率達 83%,一進入景區(qū),清新的草木氣息便撲面而來,瞬間驅(qū)散了城市的喧囂。清晨的梅嶺還裹著薄霧,沿著 “太平心街” 往山上走,路邊的竹海郁郁蔥蔥,竹葉在風中輕輕搖曳,發(fā)出 “沙沙” 的聲響,與遠處的鳥鳴交織成趣。
行至 “獅子峰” 景區(qū),山路漸漸陡峭。沿著石階往上爬,霧氣越來越濃,幾步之外便看不清人影,只能聽見同行者的腳步聲與山間的溪流聲。走到 “一線天” 時,兩塊巨大的巖石中間只留一道縫隙,陽光從縫隙里擠進來,在地上投下狹長的光斑,抬頭望去,天空只剩下一條細線,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位當?shù)氐南驅(qū)дf:“梅嶺的美在‘幽’,春天來能看見漫山的杜鵑花,夏天能躲進竹林避暑,秋天有紅葉,冬天有霧凇,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味道?!?/p>
午后的陽光驅(qū)散了薄霧,我來到 “洗藥湖”。這片高山湖泊藏在梅嶺的深處,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周圍的青山與白云,偶爾有小魚從水面躍出,激起一圈圈漣漪。湖邊的草地上,幾位游客正在野餐,鋪著格子餐布的墊子上擺滿了零食與飲料,歡聲笑語在山林間回蕩。我找了一塊平整的石頭坐下,看著湖水,聽著山林的聲響,心里滿是平靜。湖邊的 “洗藥庵” 遺址旁,立著一塊石碑,記載著葛洪在此煉丹洗藥的傳說,雖已不見庵堂的蹤影,卻仍能感受到那份古老的氣息。
傍晚時分,我沿著 “神龍?zhí)丁?的步道往下走。沿途的溪流潺潺作響,溪水清澈冰涼,偶爾有游客停下腳步,用手掬水洗臉,感受著山林的清涼。神龍?zhí)兜钠俨茧m不算壯觀,卻透著靈動,水流從十幾米高的崖壁上落下,濺起的水花帶著草木的清香,落在臉上格外舒爽。幾位攝影愛好者正舉著相機,等待陽光與瀑布形成最佳角度,“要等陽光照過來,形成彩虹才好看。” 一位大哥邊說邊調(diào)整鏡頭,眼里滿是期待。
離開梅嶺時,夕陽已為山林鍍上金色。車行駛在下山的公路上,窗外的竹林與山巒漸漸隱入暮色,偶爾有農(nóng)戶的燈光在山林間亮起,像一顆顆溫暖的星星。我回頭望去,梅嶺的輪廓在夜色中漸漸模糊,心里卻滿是不舍 —— 這片山林,沒有宏偉的建筑,卻用最本真的清幽,給了人一個遠離喧囂的角落,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難得的寧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