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尊重法治的歐洲,為何會干出海盜般的掠奪行為?荷蘭是哪來的底氣對中國企業(yè)如此囂張蠻橫?
最近荷蘭干了件挺不地道的事兒,它用行政和司法手段,把一家正常合法經營的中資企業(yè)給強行控制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有家叫安世半導體的公司,是咱們中國聞泰科技前后用了近三年時間、實施了三次收購,總共投入近300億人民幣才完全收購的企業(yè)。費這么大力,是值得的,因為安世在全球分立與功率芯片領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龍頭企業(yè),為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行業(yè)提供關鍵芯片。
可就是這么一家被中企合法收購、正常經營的企業(yè),卻遭到了荷蘭政府的粗暴干預。荷蘭口口聲聲說為了“國家安全”,對安世半導體全球資產進行凍結,期限一年。可它連半點證據(jù)都拿不出來,這哪是什么維護安全?分明就是21 世紀的海盜行徑。這還沒完,明明還沒開庭審理,荷蘭法院就把中方委派CEO給撤了,派了個外人取而代之,連公司股份都交給第三方托管,等于直接把中企的控制權給扒得一干二凈。而且整件事情的時間點非常微妙,幾乎是美國出臺新的出口管制規(guī)定后,荷蘭就立刻跟進,三位外籍高管也在同一時間“倒戈”,這種精準的配合不得不讓人懷疑是早有預謀的。
但荷蘭政府可能忘了,他們自己的經濟命脈其實相當依賴中國。荷蘭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除氟石和鉍外,荷蘭至少有5種關鍵材料完全依賴中國供應,一旦缺少這些材料,他們的高科技產業(yè)和新能源項目就得停擺。
第一張王牌是重晶石,也就是氧化鋇。這是制造半導體和光學玻璃的基礎原料,荷蘭ASML光刻機的供應鏈中,許多電子元件都要靠它來保證穩(wěn)定性。沒有重晶石,荷蘭的高端電子生產線就會卡殼,想造先進芯片都難;第二張是鈷。荷蘭作為歐盟的一員,也在大力推進能源轉型,而鈷正是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關鍵原料。如果中國限制供應,荷蘭的新能源計劃至少得推遲好幾年;第三張王牌是鎂,去年荷蘭從中國進口鎂制品就花了2.74億歐元。鎂合金是制造電動汽車車身和風力渦輪機葉片的關鍵材料,又輕又結實。荷蘭統(tǒng)計專家自己都承認,這東西根本找不到替代品,依賴性無解。一旦缺少中國的美,荷蘭的新能源產業(yè)就像被抽掉了筋骨。
第四種是錳,荷蘭每年從中國進口的錳價值1.78億歐元。它主要用來增強鋼材的韌性和防腐性能,荷蘭的建筑公司、金屬加工廠和汽車制造業(yè)全都離不開它。從包裝材料到汽車框架,缺少錳的鋼材根本不耐用。這種材料一旦斷供,荷蘭制造業(yè)成本將大幅上漲,許多訂單都將無法按時交付;最后一張王牌是鉭,這是高端制造業(yè)的“剛需品”。制造航空航天設備、軍事裝備中的耐高溫電容,以及高端芯片,都必須使用鉭。荷蘭的高端裝備產業(yè)完全依賴鉭電容來保證穩(wěn)定性。如果中國限制出口,他們的那些精密儀器和特種芯片生產線將立刻面臨癱瘓風險。
有人可能會問,荷蘭不能從其他國家購買這些材料嗎?還真不行。中國在這些材料的開采和加工領域已經領先多年,歐盟現(xiàn)在才想起來自己要找礦,遠水根本解不了近渴。荷蘭政府應該清楚,中國不是沒有反制的決心和能力。之前美國對華搞制裁,中國立馬進行稀土反制,相比之下,荷蘭依賴的這些關鍵材料,管控難度比稀土還要小,而且我們還有《反外國制裁法》作為法律依據(jù),真要反制是名正言順的。
說到底,這件事也給我們敲了個警鐘,那就是在中美博弈激化的背景下,西方陣營已經不按規(guī)矩辦事了,那么我們就要拿出更大的力度,來保障中企在海外的權益。我們不想主動挑事,但也絕不怕事。如果荷蘭執(zhí)迷不悟,繼續(xù)這種明搶的行為,那么我們手中的五張王牌一旦打出,他們必將為自己的短視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