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傳令兵劉二柱攥著牛皮紙封的密令,額頭上全是汗,這是師長王勁哉親手寫的命令,要他立刻送到381旅旅長潘尚武手里。
可劉二柱是個剛補進來的新兵,只記著送旅長,又把潘尚武聽成了古鼎新——
382旅旅長古鼎新的駐地就在潘尚武隔壁村,他沒多想,轉身就往古鼎新的營房跑。
古鼎新拆開密令,紙上是王勁哉潦草的字跡:著即刻率部圍捕古鼎新,就地正法,勿使逃脫。
他盯著就地正法四個字半天沒回過神——昨天還跟王勁哉一起視察陣地,今天就成了要被除掉的人.
古鼎新突然把密令揉成一團,對著副官喊:快,去請潘尚武旅長過來,就說有要事相商!
要不是半年前那封密信,王勁哉和古鼎新還不至于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1942年秋,六戰(zhàn)區(qū)司令陳誠受老蔣授意想瓦解不聽調令的128師,王勁哉這支部隊名義上是國軍,實則在鄂中六縣自立為王,
連老蔣的命令都敢違抗,還私下跟新四軍有往來,老蔣早就想除掉他。
陳誠沒敢直接動兵,而是寫了封密信給古鼎新,信里說王勁哉私通共軍,中央已決意處置,若古旅長能助一臂之力,事成后升128師師長.
古鼎新出身貧寒,早年扛過沙袋、當過挑夫,靠賣命才爬到旅長,看到師長兩個字心跳得厲害,可又怕王勁哉的狠勁。
古鼎新沒敢冒險,反而把密信原封不動交給了王勁哉,他以為這樣能表忠心,可王勁哉盯著密信看了半天,轉頭就關起門來琢磨:
陳誠為啥不找別人偏找古鼎新,肯定是這小子早有二心,從那以后,王勁哉就把古鼎新列進了黑名單,只是沒找到合適的理由動手。
真正的導火索是軍糧風波,當時缺糧,王勁哉讓各旅自籌,古鼎新從當?shù)厥考澞钦髁?00石糧,卻私藏了100石想留給自己的嫡系.
這事被王勁哉知道后,當著全師軍官的面罵了古鼎新貪生怕死、吃里扒外,還罰他跪了兩個時辰.
古鼎新表面服軟,心里卻恨得牙癢癢,而王勁哉也認定:這小子留著是個禍害,得盡早除了。
王勁哉寫密令特意選了貼身傳令兵,可他沒料到劉二柱是個路癡加臉盲.
劉二柱是河南逃荒來的,入伍才三個月,只見過王勁哉幾次,連各旅旅長的名字都沒記全。
當時潘尚武的381旅駐在東河村,古鼎新的382旅駐在西河村,兩村就隔一條河,劉二柱跑錯了方向。
古鼎新收到密令后,第一反應是跑,可轉念一想,自己手里只有一個旅,跑出去也會被王勁哉追殺。
他跟副官商量:潘尚武是王勁哉的手下,要是能拉他入伙這事還有救,副官勸他:潘尚武跟王勁哉出生入死,怎么會幫咱們?
古鼎新卻冷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潘尚武也想當師長。
沒等多久,潘尚武就來了,古鼎新沒廢話,直接把密令扔在桌上,潘尚武拿起一看,臉色瞬間變了——
他跟古鼎新雖不同旅,卻也知道王勁哉的脾氣,今天能殺古鼎新,明天就能殺他。
古鼎新見他猶豫,又補了一句:
王勁哉多疑,咱們今天不反,明天就是咱們倆的死期,日軍那邊我已經(jīng)聯(lián)系了,只要咱們倒戈,保準有好處。
潘尚武沉默了半天最后咬了咬牙:但你得保證,日軍真能給咱們兵權。
就這樣,兩個本該刀兵相見的旅長因為一封送錯的密令成了同謀。
當天晚上他們就派人跟日軍駐武漢的第11軍聯(lián)系,還把128師的布防圖偷偷送了過去,王勁哉在鄂中布下的三角防御陣全被抖了出去。
王勁哉還不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jīng)泄露,他在師部等著潘尚武的捷報,甚至讓人備好了慶功酒。
在他眼里,除掉一個有異心的旅長不過是件小事,可等到第三天,前線傳來消息:
日軍2萬多人,配合偽軍分三路進攻128師的陣地,而且每次都能精準避開火力點。
王勁哉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可已經(jīng)晚了,他親自帶兵守在仙桃主陣地。
日軍的飛機輪番轟炸,坦克直接沖開防線,128師的士兵雖能打,可沒了布防優(yōu)勢又缺彈藥,堅持了五天就撐不住了。
6月15日,王勁哉在突圍時被日軍的流彈擊中大腿,當場被俘。
日軍知道王勁哉是硬骨頭,把他押到武漢戰(zhàn)俘營,還派了曾經(jīng)的國軍將領勸降,勸降的人說:你要是肯加入偽軍,還是128師師長,日軍還能給你加兵。
王勁哉吐了一口唾沫:我王勁哉抗日,不是為了當官。
在戰(zhàn)俘營里,他還組織戰(zhàn)俘反抗,偷偷破壞日軍的軍火庫,好幾次被嚴刑拷打,卻始終沒低頭。
而古鼎新投靠日軍后,雖當了偽128師師長,卻沒得到真正的信任,日軍只讓他帶些老弱殘兵,還派了專人監(jiān)視。
他想擴充實力,可士兵們都知道他是叛徒,沒人愿意跟他,部隊越帶越少,最后成了個空架子。
日本宣布投降后,武漢的日軍倉皇撤退,古鼎新知道自己沒好下場,想喬裝成商人逃跑,可剛走到江邊就被國軍憲兵抓了。
同年10月,國軍在武漢召開公審大會,古鼎新被判處死刑,臨刑前他還喊著我是被逼的,但是在士兵和百姓眼里,叛徒就是叛徒。
王勁哉則在日軍投降后被新四軍救出,當時老蔣還想拉攏他讓他繼續(xù)當師長,可王勁哉看透了老蔣的心思,后來他去了延安。
1949年后留在陜西從事水利工作,1968年去世,直到今天,鄂中還有老人記得他——那個雖然專橫,卻敢跟日軍死磕的王老虎。
回頭看這場因傳令兵烏龍引發(fā)的風波,其實就算沒有那封送錯的密令,128師的分裂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那個叫劉二柱的傳令兵,后來沒人知道他的下落——有人說他逃回老家了,有人說他被王勁哉的舊部殺了。
可不管怎樣,他那一次認錯人,徹底改變了四個人的命運,也改變了鄂中抗戰(zhàn)的局勢。
參考資料:
1. 湖北省檔案館:《國民革命軍第128師抗戰(zhàn)檔案》(1942-1945),1987年內部版
2. 王勁哉口述:《我的抗日經(jīng)歷》,收錄于《湖北抗戰(zhàn)史料選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 [日] 防衛(wèi)廳防衛(wèi)研究所戰(zhàn)史室:《昭和十八年中國派遣軍作戰(zhàn)史》(涉及128師圍剿部分),中華書局1981年譯本
4. 武漢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武漢抗戰(zhàn)時期的漢奸與叛徒》,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 《仙桃市志·軍事篇》(128師駐防與作戰(zhàn)記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 潘尚武親屬口述:《潘尚武與128師》,《湖北文史》1998年第4期
7.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六戰(zhàn)區(qū)陳誠關于處置王勁哉的密電》(1942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8. 李先念:《中原抗戰(zhàn)回憶》(提及王勁哉被俘與營救),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