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底,APEC年度會議將在韓國舉行,結果峰會還沒開幕,東道主韓國突然扔出了一枚“外交炸彈”。
韓國外長趙顯直接在國會上放出消息,說中國最高層會出席這次峰會,韓國這邊正在推進兩國領導人的交流。這消息一出來,國際上的輿論立馬炸了鍋。
要知道,中國這邊壓根沒官宣過行程,韓國這么干,往輕了說是“越界操作”,外媒更直接,把這事兒形容成韓國的“外交豪賭”。
韓國提前釋放中方參會信號
APEC 峰會籌備階段,特朗普是否出席的問題已引發(fā)多方關注。此前特朗普曾計劃 10 月下旬先赴日本,再前往韓國參會,卻在上周突然宣布取消行程,具體原因未對外公開。
這一變動背后,美韓近期的外交摩擦早已埋下伏筆 —— 此前美韓貿易談判中,特朗普要求韓國以書面形式確認 3500 億美元投資承諾,遭到韓方明確拒絕;加之美國近期逮捕韓國公民的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兩國關系的緊張氛圍。
就在峰會開幕前的關鍵節(jié)點,韓國方面突然對外釋放重磅信號:中國最高層將出席此次 APEC 峰會,韓國正積極推動中韓領導人在峰會期間開展交流。這一消息的公布時機頗為特殊 —— 彼時中國官方尚未發(fā)布相關行程信息,也未對參會事宜作出正式確認。
按照常規(guī)外交流程,一國高層的國際會議行程通常由本國官方率先公布,韓國外長提前披露中方參會計劃,被外媒評價為 “超出常規(guī)外交范疇” 的操作,不符合多邊外交中尊重他國信息發(fā)布節(jié)奏的慣例。
李在明政府的 “外交救命稻草”
韓國之所以選擇在中方未確認的情況下?lián)屜裙枷?,首要動因源于國內緊迫的經濟壓力。尹錫悅政府時期,韓國執(zhí)行傾向美國的外交政策,導致中韓貿易往來出現明顯障礙,韓國經濟陷入持續(xù)下滑通道。李在明上臺后,面對制造業(yè)萎縮、半導體產業(yè)競爭力下滑的困境,亟需通過改善對華關系為經濟注入活力。
從產業(yè)依賴度來看,韓國支柱產業(yè)與中國市場深度綁定。三星電子作為全球半導體巨頭,其 34% 的半導體銷售額來自中國市場;現代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產能中,有四分之一與中國產業(yè)鏈及消費市場相關。
此外,韓國動力電池產業(yè)所需的鋰、鈷等關鍵原材料,也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在東南亞市場開拓受阻的背景下,中韓經貿關系的回暖,成為李在明政府緩解經濟焦慮的重要突破口。若能在 APEC 峰會期間促成中韓高層互動,將被外界解讀為中韓經貿合作重回正軌的標志,對穩(wěn)定韓國市場信心、提振出口預期具有直接作用。
韓國力求凸顯 “樞紐價值”
除經濟訴求外,韓國的這一外交動作也暗含在亞太地緣格局中鞏固自身地位的考量。此前特朗普多次釋放信號,有意在 APEC 峰會上與中方舉行會晤,這使得韓國作為東道主的辦會成效,直接與李在明政府的執(zhí)政聲望掛鉤。對韓國而言,若能促成中美高層在慶州的接觸,將極大凸顯其在亞太事務中的地緣樞紐作用,進一步鞏固自身在區(qū)域合作中的話語權。
事實上,韓國此前已在對華外交中釋放積極信號。韓國外長趙顯訪華期間,便將邀請中國高層出席 APEC 峰會作為核心議題。在中方尚未明確回應的情況下?lián)屜裙枷?,本質上是一種 “先定調、后推進” 的策略 —— 通過主動釋放中韓互動的信號,強化韓國在中美之間的協(xié)調角色,彰顯其在多邊外交中的主動性。
與此同時,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也為韓國的外交選擇增添了考量。李在明政府上臺后,多次嘗試對朝鮮釋放示好信號,但均未得到回應。此前中俄兩國高層共同出席朝鮮勞動黨成立 80 周年活動,進一步凸顯了東北亞地區(qū)的地緣復雜性。在此背景下,通過彰顯中韓高層互動,成為韓國穩(wěn)定自身外交立場、平衡區(qū)域關系的重要手段。
美韓同盟的束縛
盡管李在明政府急于通過改善對華關系實現經濟與地緣目標,但美國對韓國的戰(zhàn)略捆綁,始終是其推進對華外交的最大阻礙。特朗普政府上臺后,通過技術管制、政策施壓等手段,不斷干涉韓國企業(yè)的對華業(yè)務,其中半導體領域的限制尤為突出。
半導體制造設備是芯片產業(yè)的核心基礎設施,美國通過撤銷三星、SK 海力士等韓國企業(yè)的對華出口豁免權,要求其每一筆對華設備出口都需申請美國政府許可。
這一政策不僅直接影響韓國企業(yè)的營收 —— 三星電子 2024 年第二季度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額同比下降 42%,更通過審批延遲、限制高端設備出口等方式,間接阻滯中國長江存儲、中芯國際等企業(yè)的技術升級進程,試圖維持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壟斷地位。
在安全領域,美國對韓國的捆綁同樣明顯。近期美國推動駐韓美軍角色轉型,將群山空軍基地改造為 MQ-9 無人機部署基地,強化對東北亞地區(qū)的軍事監(jiān)控;此前還要求韓國擴大 “共同防御區(qū)域”,迫使李在明政府公開表態(tài) “不卷入外部軍事沖突”,這一立場一度導致中韓關系陷入僵化。
這種不對等的同盟關系,使得韓國在涉及中美戰(zhàn)略競爭的核心議題上難以保持自主立場。10 月 14 日,中國對韓國韓華造船公司及其 5 家美國關聯(lián)企業(yè)實施反制,原因是這些企業(yè)協(xié)助美國開展針對中國船舶的調查,損害中方利益。這一事件表明,即便韓國擔憂引發(fā)中方反彈,也難以完全拒絕美國的要求,安全上的 “被保護者” 定位,決定了其對華外交始終受制于美韓同盟框架。
結語
李在明政府搶先公布中方參會消息的 “險棋”,既是韓國應對經濟壓力、尋求地緣突破的主動嘗試,也折射出其在中美博弈中的復雜處境。隨著 APEC 峰會的臨近,中韓領導人是否會舉行正式會晤、美方是否會調整對韓政策,將成為觀察東北亞外交格局變化的關鍵。
這場多邊外交活動的最終成果,不僅關乎韓國經濟的復蘇進程,更將對亞太地區(qū)的經貿合作與地緣穩(wěn)定產生深遠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