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
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資料圖)
彭博社記者提問,據報道,歐盟正考慮迫使中國公司向歐洲公司移交技術,以便在當地運營,這是一項新的措施,旨在使歐盟行業(yè)更具競爭力,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具體問題建議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門了解?!绷謩Ρ硎?,作為原則,中方支持中歐企業(yè)基于市場原則開展貿易投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guī)則強制技術轉讓、反對干預企業(yè)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反對以提升競爭力為名,采取保護主義歧視性做法。
延伸閱讀
面對中國科技實力崛起,西方國家愈發(fā)卸下了“自由市場”的偽裝。
彭博社10月14日報道披露,歐盟正考慮出臺新規(guī),要求在歐投資的中國企業(yè)滿足特定條件才能進入當地關鍵市場,包括強制轉讓技術、使用一定比例的歐盟商品或勞動力、在歐盟境內實現產品增值,甚至可能強制組建合資企業(yè),以增強自身產業(yè)競爭力。
圖為歐盟旗幟(資料圖)
盡管這套預計于11月出臺的規(guī)則在技術層面適用于所有非歐盟企業(yè),但其核心目標是防止中國制造業(yè)實力對歐洲產業(yè)造成壓倒性沖擊。
“我們歡迎外國直接投資,但前提是這些投資是‘真正的投資’?!睔W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14日在丹麥出席歐盟貿易部長會議后對記者表示。
他指出,“真正的投資”意味著要在歐洲創(chuàng)造就業(yè)、實現價值增值,并向歐洲轉讓技術?!熬拖駳W洲企業(yè)在華投資時一直做的那樣”。
報道擔心,歐盟這份所謂效仿中國的保護主義策略,將目標對準中國,很可能引發(fā)反制,進而損害雙方仍至關重要的貿易關系。
“我們正考慮多項措施,以培育強大、具有競爭力且低碳的歐洲產業(yè)?!睔W盟委員會發(fā)言人托馬斯·雷尼耶表示。
他補充稱,“關于這些措施的具體范圍和性質,目前尚未做出最終決定?!?/p>
過去數年,歐盟一直承諾保護本土制造商免受“中國沖擊”。即將出臺的新規(guī)將加速這一進程,并作為《工業(yè)加速器法案》立法提案的一部分推出。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9月曾表示,該法案旨在推動歐洲下一代產業(yè)發(fā)展。
“清潔能源技術的未來仍將在歐洲創(chuàng)造?!彼跉W洲議會年度演講中說,“但要實現這一點,我們還需確保歐洲本土擁有產業(yè)所需的原材料。”
“總而言之,在數字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領域,我們要做到:更快、更智能、更具歐洲特色。”她補充道。
歐盟委員會執(zhí)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宣稱,中國正在展現實力,利用貿易相互依存關系謀取利益。
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也在歐盟貿易部長會議后表示,歐盟“應從這些行動中汲取靈感”?!拔覀冋幱谛碌沫h(huán)境中,盡管我們認同自由貿易理念,但現在已不再是單純追求‘自由貿易、自由貿易、再自由貿易’的時代?!?/p>
受最大經濟體德國經濟疲軟拖累,歐洲一直面臨增長乏力和投資疲軟的問題。隨著歐洲產業(yè)尋求保護自身商業(yè)模式的方法,游說團體紛紛呼吁歐盟委員會采取果斷行動,以獲取中國已占據優(yōu)勢的技術。
“外資在電池及其他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投資,必須附帶技術轉讓和歐洲勞動力技能提升的條件,這一點至關重要?!睔W洲清潔能源產業(yè)組織負責人維克托·范霍恩稱,“這需要在歐盟層面達成共識?!?/p>
拉斯穆森也支持這一觀點:“如果我們邀請中國企業(yè)來歐洲投資,就必須附帶一個前提條件,我們也要獲得某種形式的技術轉讓?!?/p>
知情人士稱,即將出臺的提案中,有一項核心內容旨在扶持歐洲新興的電動汽車產業(yè)。該內容將重點關注電池技術知識的轉讓,因為歐盟汽車制造商在電動汽車電池等零部件方面往往依賴中國,這使得他們落后于比亞迪等中國同行。
中國汽車企業(yè)已在歐洲擴大布局:比亞迪已在匈牙利投資建廠,并承諾在歐洲各地擴大電動汽車電池生產;中國最先進的電池制造商之一的寧德時代,正計劃與Stellantis集團組建合資企業(yè),派遣2000名員工在西班牙建設一座價值40億歐元的電池工廠。
比亞迪已在匈牙利投資建廠(資料圖)
根據該提案,希望在歐盟銷售汽車的外資車企,必須在當地采購特定數量的商品和服務。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還在考慮要求外資控股工廠雇傭歐盟員工。
該提案還將簡化歐盟本土企業(yè)的審批流程。
其實歐盟以強制中企以技術換市場的小算盤打了許久。今年2月,歐洲一項研究就炒作稱,歐洲可能需要通過制定法規(guī)等方式,要求中國電池制造商轉讓技術以換取國家援助,否則歐洲可能成為中國電池制造商的“組裝廠”。
今年7月,中國商務部會同科技部調整并發(fā)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其中新增了“電池正極材料制備技術”為限制類技術條目,具體包括電池用磷酸鐵鋰(LFP)制備技術、電池用磷酸錳鐵鋰(LMFP)制備技術以及磷酸鹽正極原材料制備技術等三條控制要點。這一調整旨在加強對關鍵技術和敏感領域的技術出口管理,以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產業(yè)競爭力。
至于歐方所謂對于歐方所謂“強制技術轉讓”的無端指控,新華社曾指出,事實上,中國沒有任何法律規(guī)定外國企業(yè)必須轉讓它的技術給中國合作伙伴。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進行技術轉讓,完全依據契約,是市場主體自愿交易的結果。中國在特定領域的合資和股權比例限制等要求,是中國和世貿組織成員談判的結果,符合世貿組織規(guī)則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這是多數國家都采用的做法,和強制技術轉讓沒有關系。
中方也早就此強調,中國政府一向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采取了眾多強有力的措施保護國內外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在知識產權合作方面,中歐雙方建立了知識產權工作組機制。通過這一機制,中歐雙方一直保持著有效溝通,在諸多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