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荷蘭政府自以為高明,強行“國有化”中企,卻不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短短一周,中國反制如雷,全球汽車巨頭集體面臨停產危機,荷蘭被迫低頭,上演了一場教科書式的“作繭自縛”。
顯然,荷蘭政府用一次代價高昂的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個錯得離譜的答案。只是面對荷蘭的求饒,中方會選擇手下留情嗎?
披著合法外衣的搶劫
事情得從9月底說起,荷蘭經濟部突然祭出一紙“部長令”,直指中方企業(yè)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給出的官方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這家企業(yè)對“荷蘭及歐洲的經濟安全構成風險”。
緊接著就是一套干凈利落的組合拳,價值約147億元人民幣的資產被瞬間凍結,公司高達99%的股權被強制移交給了第三方托管。更具侮辱性的是,原先的中國籍CEO張學政直接被掃地出門,換上了一批外籍面孔來接管運營。
這一系列操作在程序上似乎無懈可擊,但在歐盟中國商會的眼中,這無異于“現(xiàn)代經濟強盜行徑”,它們直言不諱地指出,這背后根本不是什么安全考量,而是一場“赤裸裸的經濟掠奪”。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荷蘭的單方面行動,那就太天真了。法庭上公開的文件早就揭示,早在同年6月,就有美國官員私下向荷蘭方面施壓,點名道姓地要求換掉安世半導體的中方CEO。而且,時間線更是充滿了耐人尋味的“巧合”。
9月29日,美國商務部發(fā)布新規(guī),將限制范圍擴大到了中國企業(yè)持股超過50%的海外子公司,第二天,僅僅是第二天,荷蘭的“部長令”就送到了安世的辦公桌上。這哪是巧合,分明就是一場早已排練好的協(xié)同行動。
在他們眼里,安世半導體就像一只被圈養(yǎng)在荷蘭境內的肥美獵物,資產清晰,實體明確,只要動用行政權力就能輕松收入囊中。他們以為抓住了這個“物”,就抓住了它的全部價值。
心臟在中國誰也拿不走
然而,荷蘭人似乎算錯了一筆關鍵的賬,他們奪走了安世的法律軀殼,卻沒意識到這副軀殼的“心臟”和“血脈”,遠在中國。中方的反制來得又快又狠,而且極具章法。
第一輪反擊在10月9日打響,中國商務部發(fā)布公告,目標并非安世本身,而是稀土相關技術,從開采、冶煉到磁材制造,所有相關技術的出口都需要逐案審批。
這步棋下得極妙,中國掌握著全球約七成的稀土開采量和超過九成的精煉加工能力,這一招“敲山震虎”,真正打疼的是誰?是那個極度依賴稀有金屬來制造光刻機的荷蘭驕傲——阿斯麥公司(ASML),這無疑給荷蘭的支柱產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戰(zhàn)略威懾鋪墊好之后,真正致命的“外科手術”在10月14日展開,中國商務部再次出手,這次的目標極為精準,直指安世半導體及其分包商,明確禁止將在中國制造的特定成品組件和子組件出口。
這一招,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安世半導體,這家在汽車功率半導體領域舉足輕重的企業(yè),其全球封裝測試產能超過六成都在中國。這道禁令一出,意味著它分布在全球的工廠,尤其是荷蘭總部,瞬間面臨斷炊的風險。一個年產數(shù)百億顆芯片的高科技巨頭,頃刻間就要被掏空,變成一個無法履行任何合同的“空殼”。
全球產業(yè)鏈的神經末梢立刻感受到了劇痛,德國的寶馬、大眾等汽車巨頭首先坐不住了,他們的生產線隨時可能因為芯片斷供而停擺。歐洲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火速向荷蘭發(fā)出警告,稱歐洲的汽車生產可能在幾周內陷入癱瘓。
大洋彼岸的美國車企也同樣發(fā)出了預警,聲稱最早下個月他們的工廠就會受到沖擊,甚至揚言如果因此造成損失,將通報美國政府,向荷蘭追究責任。一時間,全球汽車產業(yè)鏈的壓力,如同潮水般全部涌向了小小的荷蘭。
自討苦吃的尷尬劇本
面對這場由自己親手點燃,卻燒到了全球盟友身上的大火,荷蘭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180度的戲劇性轉變。僅僅在中國精準反制措施實施后的一周內,也就是10月17日,當初那個態(tài)度強硬的荷蘭經濟部發(fā)表了一份聲明。
荷蘭經濟事務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聲明的措辭變得異常謙卑,稱“高度重視”中方的出口管制,并表示“愿意就此事與中方展開磋商”。從悍然沒收,到主動求和,這中間只隔了不到半個月,這不是幡然醒悟,這是在全球供應鏈壓力下的被迫屈服。
他們既沒能撈到實際好處,反而讓自身作為開放經濟體的聲譽嚴重受損,徹底陷入了進退失據(jù)的尷尬境地。這一幕清晰地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在如今的地緣政治博弈中,企業(yè)的國籍歸屬已經變得異常復雜。
荷蘭法庭
荷蘭此舉開創(chuàng)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先例,那就是通過行政手段直接劫掠他國合法資產,這種行為不僅挑戰(zhàn)了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秩序,更與歐盟所追求的“戰(zhàn)略自主”目標背道而馳,說白了就是當了別人的棋子,最后還可能反噬自身。
回看過去,從2022年英國強行阻止安世收購紐波特晶圓廠,到美國將聞泰科技列入清單,不難看出,這背后是一套系統(tǒng)性的打壓策略。只不過,荷蘭這次把戲演砸了,演成了一出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滑稽劇。
結語
荷蘭的算盤打得噼啪響,卻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在全球化網絡時代,一個節(jié)點的價值,并不在于擁有這個節(jié)點的法律文件,而在于它與其他節(jié)點之間無法切斷的“連接性”。
荷蘭政府固守著傳統(tǒng)的“主權”和“所有權”思維,試圖通過割裂網絡來攫取單個節(jié)點的利益,最終卻發(fā)現(xiàn),自己費盡心機搶到手的,不過是一個失去了靈魂與功能的空殼。
皮球確實又回到了荷蘭的腳下,但留給他們的選項已經不多了。安世半導體的最終命運,將成為一塊試金石,檢驗各國是否真正讀懂了全球化新現(xiàn)實下的游戲規(guī)則。這場博弈的贏家,從來都是那些懂得并尊重網絡規(guī)則的人。
環(huán)球時報2025-10-14《荷蘭不要低估中方維護正當權益的決心與能力》
觀察者網2025-10-18《想和中方談談,但荷蘭還在狡辯:不是美國讓干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