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在異國他鄉(xiāng),最溫暖的莫過于聽到一句鄉(xiāng)音,這句“他鄉(xiāng)遇故知”的美好期待,卻在某些角落悄然變成了“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背后放一槍”的殘酷現(xiàn)實,這種來自同胞的傷害,有時比利刃更刺骨,比陌生的環(huán)境更讓人心寒。
就在風光旖旎的泰國清邁,一場宣傳中僅需“1999元”的五日游,就毫無征兆地變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逃跑記”,而這場風波的主角,一個名叫李海的黑導游,也終于被繩之以法,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看似撿便宜實則跳大坑
“低價游”這三個字聽起來就像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但實際上它是一個設計精密的經濟陷阱,這些低價就是拿捏住了游客的僥幸心理,然后把巨大的成本壓力,一步步轉化為對游客的強制消費動力。
就拿這次的“1999元泰國5日游”來說,甚至市面上還有更夸張的“999元泰國7日游”,但實際上這種報價連一張往返機票的成本都覆蓋不了。
這根本不是什么商業(yè)優(yōu)惠,旅行社從收下你團費的那一刻起,就沒指望從團費里賺錢,它們賭的是你接下來的消費能力。
行程單上寫得天花亂墜,“清邁古城”“拜縣稻田”個個都是網紅打卡地,可真到了地方,所謂的游玩時間被壓縮到了極致,給你十分鐘拍個照發(fā)朋友圈就算完成任務。
游客們大部分的時間,都被耗費在了那些導游能拿高額回扣的購物點,比如乳膠枕工廠或者珠寶店,這才是整個行程真正的核心。
與此同時導游還會見縫插針地推銷各種“當?shù)靥厣w驗”,比如出海、按摩,這些自費項目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壓力就這樣層層傳導,泰國當?shù)氐男÷眯猩绾屠詈_@樣的黑導游之間,早就形成了一套“合作分賬”的模式。
導游身上背著沉重的業(yè)績指標,比如要求每位游客必須消費夠五千元,一旦游客的購物金額不達標,導游的個人抽成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血本無歸。
于是前一秒還熱情洋溢的服務者,后一秒就變成了面目猙獰的脅迫者,威脅、刁難,甚至把人丟在陌生街頭,這些極端行為便順理成章地發(fā)生了。
可以說從游客支付團費的那一刻起,行程的每一步都與真正的旅行體驗無關,唯一目的就是在購物點實現(xiàn)“回本”并榨取高額利潤。
同胞外衣下的威脅
像李海這樣的人是這個灰色產業(yè)鏈中最危險的一環(huán),他們既是游客眼中的“自己人”,又是游離于法律監(jiān)管之外的“局外人”。
李海是中國籍,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讓他能輕易地和游客打成一片,然而他并沒有泰國的合法導游證,是個徹頭徹尾的“黑導游”。
他身材壯實手臂上還有紋身,當他在封閉的旅游大巴里突然變臉時,這種外貌特征無疑加劇了游客的恐懼,他無法被任何正規(guī)體系約束,只能和當?shù)啬切┩瑯訉で蠡疑娴男÷眯猩绻唇Y狼狽為奸。
他最擅長的就是利用“同胞”這層外衣進行心理操縱,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游客對講著母語的同胞天然抱有親近感和信任感,防備心降到最低。
李海恰恰利用了這一點,先是熱情接待,一旦進入大巴車這種封閉空間,便立刻露出獠牙,“不消費就別想回酒店!”“不消費就別想回國!”
這些赤裸裸的威脅,讓身處異國語言不通的游客們不敢輕易反抗,全車人都被籠罩在恐慌和害怕之中。
更可怕的是李海是個“慣犯”,早在2018年他就因為在芭提雅強迫游客購買高價乳膠枕,甚至辱罵拒絕消費的老年人而被泰國旅游警察逮捕過。
但這并沒有讓他收手,換個地方換個合作的旅行社,他便重操舊業(yè),這暴露出他個人對法律的極度蔑視,他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專門針對自己同胞“坑害套路”,并且生存能力極強。
兩國聯(lián)手重拳出擊
李海事件的視頻被勇敢的游客悄悄錄下,并在社交平臺曝光后,迅速引發(fā)了軒然大波。
這次事件的處理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反映了中泰兩國在旅游市場的雙重訴求,泰國急于維護其作為經濟支柱的旅游業(yè)聲譽,而中國則必須保護自己海外公民的合法權益。
泰國的反應堪稱“雷霆之勢”,旅游業(yè)是泰國的金字招牌,任何負面新聞都可能重創(chuàng)其國家形象,因此官方態(tài)度異常堅決,明確表示“絕不姑息”。
泰國旅游警察第一局的代理局長頌差更是親自帶隊調查此案,很快李海以及兩名涉事的泰籍旅行社負責人被依法逮捕。
根據泰國《旅游法》,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最高可判處2年監(jiān)禁,并處以高達50萬泰銖(約合1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與此同時中國駐泰國使領館也同步跟進,迅速介入此事,提醒游客保留好證據,并為后續(xù)求助提供指引,極大地安撫了公眾情緒。
更重要的是這次事件成為了一個催化劑,推動了中泰兩國在監(jiān)管層面的深度合作,雙方達成共識,未來將加強對旅游市場的聯(lián)合監(jiān)管。
具體措施包括定期核查導游資質,并從源頭上對“低價游”產品進行排查,兩國從“亡羊補牢”的事后懲罰,轉向了“防患于未然”的源頭治理,力圖從根上斬斷這條灰色的產業(yè)鏈。
結語
李海的落網不僅僅是一個“黑導游”被繩之以法,更是對整個“低價游”亂象敲響的一記警鐘,“同胞”這兩個字在國外本應是溫暖的依靠,絕不該淪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對于游客而言,或許是時候徹底放下“貪便宜”和“試試看”的僥幸心態(tài)了,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個道理在國內適用在國外同樣適用,選擇報價合理行程透明的正規(guī)旅游產品,就是對自己最根本的保護。
大家有經歷過這種低價團旅行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