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10月14日,一位名叫彼得·普賴的專家,站在眾議員面前,他說,如果中國在美國上空引爆一顆特制核彈,全美將立刻陷入全面癱瘓,電網、通信、金融、醫(yī)療系統(tǒng)全都會瞬間失效,美國社會可能會一夜倒退一百年。
這番話聽得不少議員頻頻皺眉,可稍微梳理下前因后果就會發(fā)現(xiàn),這場“驚恐戲碼”的核心觀眾,從來不是中國,而是負責審批美軍軍費的國會官員。
要搞懂美國為何對中國EMP技術反應過激,得先看清美國自己的“家底”——它不僅不是EMP技術的“受害者”,反而是最先把這項技術變成實戰(zhàn)武器的國家。
1962年“星魚Prime”核試爆意外癱瘓夏威夷電網后,美國沒想著防范這種力量,反而立刻啟動了武器化研究;海灣戰(zhàn)爭時,裝著微波裝置的“戰(zhàn)斧”導彈直接讓伊拉克雷達變成廢鐵;2012年波音公司的CHAMP導彈,僅用一小時就癱瘓了七棟樓的電子設備;到2024年,美軍特種部隊已經配上了能隨手拎走的便攜式EMP裝備。
更關鍵的是,就在彼得·普賴喊“威脅”的2025年,美國國防部剛曝光“SHOTCALLER計劃”——要砸108億美元研發(fā)25款秘密武器,其中就包含更先進的EMP系統(tǒng),目標直指中國。這種“自己研發(fā)是‘正當防衛(wèi)’,別人跟進就是‘威脅’”的邏輯,本質上就是霸權思維在作祟。
再看中國的EMP技術發(fā)展,每一步都貼著“防御需求”的標簽,而且全程公開可查。上世紀60年代羅布泊核試時,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EMP現(xiàn)象,但當時沒急著搞武器化,反而讓青島電波研究所花幾十年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先把這種現(xiàn)象的原理、對設備的影響摸透;直到新世紀“信息化戰(zhàn)爭”理念普及,才開始針對性研發(fā)防御裝備——2011年航天科工集團的EMP裝置,核心用途是干擾敵方雷達,避免自己被鎖定;2024年珠海航展展示的地面微波武器,也是為了攔截來襲的無人機、導彈;2025年公開的壓電陶瓷技術,更是把EMP裝備做小,變成基層部隊的“電子盾牌”,用來癱瘓敵方近距離的火力點電子設備。
美國真正怕的,其實不是中國的EMP技術,而是自己那套經不起折騰的底子。2021年德州大停電就是例子——只是極端天氣,就造成246人死亡、數(shù)十億美元損失;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2025年的報告更直接點出:美國電網設備大多用了幾十年,備份系統(tǒng)不足,一旦電子設備被EMP癱瘓,恢復起來要花幾個月甚至更久。
可美國沒把精力放在補短板上,反而把中國當“擋箭牌”:彼得·普賴在聽證會上喊完“威脅”,美國媒體立刻跟著渲染,轉頭就有人拿著這些“恐慌言論”去國會要軍費,理由是“要應對中國EMP”。說白了,這場“驚恐表演”,本質上是借“中國威脅”給軍費預算找借口,掩蓋自己基礎設施老舊的問題。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還把這套“炒作手法”用到了臺灣問題上。2025年10月,賴清德高調宣布所謂“臺灣穹頂計劃”,號稱要花萬億新臺幣建防空系統(tǒng),還炒作“解放軍會用EMP攻擊臺軍”,背后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國的影子——畢竟這套“EMP威脅論”,最早就是美國媒體先放出來的。
可他們刻意不提一個事實:中國早就不需要靠核爆型EMP實現(xiàn)防御目標了。2025年部署在東南沿海的“電磁穹頂”系統(tǒng),能遠距離精準癱瘓來襲導彈的導航系統(tǒng),既不會造成大面積破壞,又能有效攔截威脅,比核爆型EMP更可控、更符合現(xiàn)代戰(zhàn)爭規(guī)則。美國攛掇臺灣炒作,說到底是想把臺灣變成“電子戰(zhàn)前沿”,用地區(qū)緊張牽制中國發(fā)展。
往深了說,美國的焦慮根本不是怕中國“威脅”,而是怕自己的技術霸權保不住了。這些年只要中國在高新技術上有突破——從人工智能到高超音速武器,再到如今的EMP技術,美國總會第一時間喊“威脅”。
2025年珠海航展上,中國不僅展示了EMP相關裝備,還公開了電磁炮裝甲車、“忠誠僚機”無人機群,全程透明,沒藏著掖著——這些技術都是科研團隊一步步干出來的,目的只是讓自己有能力保護家園。
美國專家口中的“末日警告”,說到底暴露的是美國對自身衰落的恐懼。真正的安全,從來不是靠壟斷技術、炒作威脅得來的,而是靠扎實的基礎設施、完善的防御布局,以及理性的大國心態(tài)。
美國要是真有自信,與其在聽證會上演“驚恐戲碼”,不如先把自己的老舊電網修一修、把防御漏洞補一補——靠嘴皮子制造的恐懼,終究擋不住技術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