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日報)
轉自:內蒙古日報
□本報記者 李超然 王磊 馮雪玉 攝影報道
10月15日晚,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座無虛席。當最后一個音符在劇場回蕩,掌聲如潮水般涌向舞臺,歌劇《江格爾》完成了它在第十八屆文華獎終評舞臺上的精彩綻放。這部來自內蒙古的優(yōu)秀作品,以厚重的旋律、鮮活的故事與濃郁的地域特色,將北疆文化的魅力定格在國家級藝術舞臺的聚光燈下。
歌劇《江格爾》于2020年立項并開始創(chuàng)作,由克明編劇、色·恩克巴雅爾作曲、陳蔚擔任總導演,內蒙古藝術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歌舞團、蒙古劇藝術團、民族曲藝團、民族樂團、現(xiàn)代藝術團7個藝術團共同演繹,2023年在呼和浩特市進行了首演。
它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場藝術領域的“開荒”。在此之前,內蒙古藝術劇院尚未有真正意義上的原創(chuàng)歌劇。“歌劇是表演類藝術的集大成者,我們團隊里多數(shù)人之前沒接觸過歌劇,只能一邊查資料學理論,一邊對著經典作品摳細節(jié),光各團隊的磨合就用了很長時間?!?執(zhí)行導演包玉榮提及創(chuàng)作初期的不易,語氣里滿是感慨。為了讓作品既保留“中國樣式”的文化根脈,又具備“國際氣質”的藝術表達,主創(chuàng)團隊多次深入草原牧區(qū)采風,將長調、呼麥、陶布秀爾旋律等元素融入歌劇結構,對每一句唱詞的咬字、每一段舞蹈的動作都反復校準。
此次沖擊文華獎,劇組從一個多月前便進入密集備戰(zhàn)狀態(tài)。排練廳里,從清晨到深夜的琴聲與歌聲從未間斷,演員們?yōu)橘N合劇情反復調整發(fā)聲狀態(tài),樂手們則針對演員與交響樂團的融合細節(jié)不斷打磨?!盀榱俗尳巧r活,光我自己的唱腔段落就改了不下十次,每次改動都要重新理解情感邏輯,一個銜接的節(jié)拍要練習幾十遍、上百遍才能找到最佳狀態(tài)?!眲≈邢8裎鳠岬陌缪菡邽醯吕辗蛘f,不少團隊成員推掉了個人工作,全身心投入排練,“能帶著這部家鄉(xiāng)原創(chuàng)作品站在文華獎終評的舞臺,是對我們作品的肯定,大家都覺得再辛苦也值得?!?/p>
這部劇的珍貴之處,在于它完全“從零創(chuàng)造”的原創(chuàng)屬性。不同于演繹世界經典歌劇時可參考前輩模板,《江格爾》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角色設定,都由內蒙古本土專家團隊自主創(chuàng)作。作曲家為貼合角色特質,甚至根據(jù)演員的音色量身打造音樂段落;舞美設計則以草原藍天、氈房、雄鷹等元素為靈感,借助現(xiàn)代舞臺技術還原草原的遼闊與壯美?!拔覀儾幌胱觥畯涂唐贰?,而是要打造一部既能擁有民族特色,又具備國際視野的作品?!卑駱s說,從采風時記錄的民間曲調,到排練中不斷優(yōu)化的舞臺呈現(xiàn),每一個細節(jié)都藏著團隊對本土文化的敬畏與守正創(chuàng)新的理念。
夜深了,山城的霓虹依舊閃爍,演員們相擁慶賀。經此一役,這部浸潤著草原氣息的歌劇已經在中國歌劇的舞臺上,刻下了屬于自己的印記。“我們不僅希望借這部作品拿下好成績,更想讓全國觀眾看到來自內蒙古的優(yōu)秀歌劇作品,展現(xiàn)我們的精神風貌和藝術水準?!卑駱s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