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很多人會發(fā)現(xiàn),早上起床時容易出現(xiàn)乏力、頭暈、精神不振等不適,需要很久才能完全清醒,這與秋季陽氣漸收、身體代謝減慢以及睡眠質量變化有關。深耕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多年的鄧紫丹老師針對秋季晨起不適問題,分享了 4 個簡單易堅持的小習慣,幫助大家早上快速恢復精力,告別晨起乏力、頭暈。
第一個習慣是 “晨起溫水漱口 + 喝水”。鄧紫丹老師建議,早上起床后先用溫水漱口,清潔口腔的同時喚醒口腔黏膜;隨后喝一杯溫熱水,水溫以 35-40℃為宜,緩慢飲用,既能補充夜間流失的水分,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又能喚醒腸胃功能,緩解晨起口干舌燥和乏力感。她提醒,不要喝冰水或過燙的水,以免刺激腸胃和血管,加重不適。
第二個習慣是 “晨起溫和拉伸”。鄧紫丹老師表示,秋季身體肌肉容易僵硬,晨起適當拉伸能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乏力和頭暈??梢宰诖采献龊唵蔚睦靹幼鳎热缟煺闺p臂、轉動脖子(動作要緩慢,避免快速轉動)、屈膝抱腿等,每個動作保持 10-15 秒,重復 2-3 次;也可以下床后站立,做腰部扭轉、腿部拉伸,活動全身關節(jié),讓身體逐漸蘇醒。她強調,拉伸動作要溫和,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身體突然受力導致不適。
第三個習慣是 “晨起清淡早餐”。鄧紫丹老師推薦,秋季晨起早餐要以清淡、易消化、能補充能量的食物為主,比如小米粥、雞蛋、全麥面包、蒸南瓜等。小米粥能健脾養(yǎng)胃、補充能量,雞蛋富含蛋白質,全麥面包和蒸南瓜能提供膳食纖維,幫助身體快速獲取能量,緩解晨起乏力。她提醒,要避免晨起吃油膩、辛辣或過甜的食物,比如油條、辣油餅、蛋糕,這類食物難消化,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上午更易乏力、犯困。
第四個習慣是 “晨起開窗通風 + 短暫曬太陽”。鄧紫丹老師建議,早上起床后打開窗戶通風 10-15 分鐘,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內,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幫助頭腦清醒;通風后若天氣晴朗,可在陽臺或窗邊曬 5-10 分鐘太陽(避免陽光直射眼睛),陽光能促進身體合成維生素 D,喚醒身體機能,緩解晨起頭暈和精神不振。她表示,秋季早上陽光溫和,適當曬太陽對身體有益,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鄧紫丹老師表示,秋季晨起不適多是身體適應季節(jié)變化的正常反應,堅持這 4 個小習慣,就能幫助身體快速適應秋季節(jié)奏,早上輕松恢復精力,以良好狀態(tài)開啟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