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貿易較量,從未真正停歇,但就在不久前,特朗普的一番表態(tài)引發(fā)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他不再糾結于讓盟友全面脫鉤中國,而是明確要求他們“千萬別與中國搞軍事合作”。
這番話的背后,不只是一次政策口風的轉變,更是一場誤判之后的回頭:他終于看清,中國在核心利益上不會讓步。
這場認知上的“醒悟”,沒有讓美國退卻,反而讓特朗普政府開始重新布局,試圖用更現(xiàn)實、更具針對性的方式,穩(wěn)住局勢、圍堵中國。
策略的無奈出招
中美貿易戰(zhàn)打到今天,已不再是關稅層面的簡單博弈,隨著對抗持續(xù),美國可打的牌越來越少,特朗普團隊不得不拿出一些“非常規(guī)手段”,而其中最具爭議的,莫過于對中國留學生的態(tài)度。
今年初,美國財長在一次閉門會議中突提“30萬中國留學生”,暗示這些學生可能成為未來談判的籌碼,這番話一出,不少美國高校立刻表達擔憂。
因為現(xiàn)實是,美國不少頂尖大學高度依賴國際學生學費維持財政運轉,其中中國學生貢獻尤大,將這些學生作為政治工具,不僅有損學術自由,也在削弱美國原本引以為傲的教育軟實力。
一些高校因疫情和國際局勢已經出現(xiàn)財政赤字,如今再搞“留學生牌”,無異于飲鴆止渴,這恰恰暴露出特朗普政府的焦慮,真正能拿來施壓的經濟工具已經不多。
緊隨其后的,還有一則更具象征意義的“威脅”: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公開喊話,聲稱要“停止購買中國的食用油和中間商品”,他的依據,是中國此前減少了對美國大豆的采購。
但這一說法經不起推敲,中國制造早已深度嵌入全球供應鏈,許多美國企業(yè)從原材料、零部件到成品都與中國緊密相連,貿然切斷,代價巨大。
中美貿易之間的互補性極強,絕非關上一個關口就能解決問題的簡單賬本,這兩招看似強硬,實則暴露出美方策略的底氣不足,特朗普也許意識到,硬靠經濟牌“壓倒中國”已不現(xiàn)實,于是才有了后續(xù)對盟友的新“提醒”。
從脫鉤到圍堵
最近一次與阿根廷總統(tǒng)米萊的白宮會晤中,特朗普話鋒一轉,強調了一點:“絕對不能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p>
這句話背后的分量不容小覷,它標志著美國對華遏制策略正悄然發(fā)生變化,從最初試圖拉著盟友全面經濟脫鉤,變成了如今只聚焦于軍事和高科技領域。
這場對話發(fā)生的背景也耐人尋味,就在不久前,阿根廷進口了20船中國大豆,引發(fā)美國國內一些議員的不滿,甚至公開批評米萊“與中國走得太近”。
但面對經濟壓力,阿根廷只能在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權衡,正如米萊私下曾坦言:“光靠美國,阿根廷救不了自己?!?/p>
這讓特朗普意識到,要求盟友在經濟上與中國徹底割裂,根本不現(xiàn)實,尤其是像阿根廷這樣的新興國家,更需要多元化的貿易伙伴維持經濟運轉,于是,美國干脆換了一個方向,經濟上你可以合作,但軍事上必須跟我站穩(wěn)。
這種策略調整,其實更符合美國當前的“現(xiàn)實主義”邏輯,畢竟,對美國而言,中國真正的威脅不在經濟,而在軍事實力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也正因此,美國把圍堵重點逐步集中在芯片、人工智能、軍事設備等關鍵領域。
但新的要求,也給這些盟友帶來了新的困境,對米萊來說,一邊是中國的市場機會,一邊是美國的安全承諾,兩頭都不能輕易得罪。
這種“兩難處境”,并非阿根廷獨有,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如今都在中美之間走鋼絲,既想借力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也不愿失掉與美國的傳統(tǒng)聯(lián)盟關系。
國際社會的沉默
特朗普的“覺醒”,并沒有引來盟友圈的熱烈響應,反而,在他喊出“記住不能跟中國搞軍事合作”之后,不少美國傳統(tǒng)盟友選擇了沉默,日本、印度、以及歐洲多國都未明確表態(tài),這種“靜默”,并非偶然。
這些國家深知,一旦選邊站隊,很可能被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中,他們更愿意在中美之間保持靈活的空間,以免在沖突中成為犧牲品,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當下,多數國家寧愿觀望,也不愿輕舉妄動。
而中國方面,面對美國的陣營拉攏,也并非坐等回應,10月1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韓國韓華海洋株式會社旗下5家與美國有關的子公司實行制裁,理由是這些企業(yè)“參與并援助了美國對中國造船業(yè)的301調查”。
這場針對韓企的“反擊”,并非孤立事件,它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中國不會坐視任何國家跟隨美國對華發(fā)難,誰要是配合,就要付出代價,這種“點對點”的反制方式,既精準又克制,既不擴大沖突,也足夠震懾。
這一招,顯然讓其他盟友開始重新評估對華態(tài)度,尤其是那些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卻又在安全上靠近美國的國家,更加小心謹慎,美國想要組建一個統(tǒng)一的“反華戰(zhàn)線”,并不容易。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這種盟友間的觀望狀態(tài),折射出的是全球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大國之間的競爭,正逐漸演變?yōu)椤袄粍用擞选钡某志脩?zhàn)。
特朗普這次“恍然大悟”,并不意味著中美對抗將趨于緩和,相反,這種認知上的轉變,只會讓下一階段的博弈更加精準、復雜。
中國的立場很明確:在核心問題上,寸步不讓,美國也在調整節(jié)奏,企圖通過“圍而不打”的方式,協(xié)調自身利益與盟友立場。
但越是這種持久戰(zhàn),越考驗的是戰(zhàn)略眼光與定力,在全球化高度交織的今天,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真正獨善其身,中美之間的每一次摩擦、每一個動作,都會牽動整個世界的神經。
未來的路,依然曲折,但有一點已經越來越清晰:誰真正理解對手的底線,誰就更有可能掌握談判的主動權,而這,正是特朗普終于意識到的那一點。
信息來源:
黔驢技窮!美財長慌慌張張談“籌碼”:美國可有30萬中國留學生... 2025-10-14 12:02·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