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個 有 溫 度 的 公 眾 號
關注家庭 關心女性 關愛兒童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及三中全會和全國兩會精神,持續(xù)加強廣大婦女思想政治引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近日,順義區(qū)婦聯將通過“順義女性”新媒體矩陣,從好婆婆、好媽媽、好兒媳、好父母、好鄰居的優(yōu)良家風及各領域優(yōu)秀榜樣故事等多角度傳遞巾幗好聲音,引導廣大婦女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聽這些巾幗“她聲音”,讓新時代好家風走進千家萬戶!
宣講內容
非遺,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讓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新時代煥發(fā)新活力、綻放新光彩。在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默默守護,用心傳承的踐行者——她就是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一位了不起的非遺傳承人。在我的記憶里,老家的房子總縈繞著一種獨特的氣息——那是曬干的玉蘭花骨朵自帶的草木香。母親的工作臺上永遠擺著鑷子和瓷盤,瓷盤里碼著曬干了的知了殼,旁邊是裝著玉蘭花骨朵的麻布袋,小時候我常像小尾巴似的跟著母親學做手工。第一次學做老北京毛猴時,那毛猴在她手里像被賦予了心跳,不過是一枚知了殼、一朵玉蘭花骨朵,竟讓那小猴子泛起機靈勁兒,仿佛下一秒就會抓耳撓腮,跳到窗臺上去。但輪到我時,知了殼在掌心沙沙作響,好不容易攥住的玉蘭花骨朵卻被我捏得碎了幾片花瓣。我慌得抬頭,卻見母親笑著把我的手包進她的掌心——那是雙常年做手工的手,指腹有層薄薄的繭,蹭過我手背時像片曬干的樹葉輕輕拂過。“你看”她輕聲說,她的鑷子尖兒靈巧地撥弄著我粘歪的“猴腿”,她認真地看著我手中的毛猴,但那時的我卻偷偷望向她:她專注的神情,深深地打動了我。那時候,我并不懂得什么是“傳承”,也沒聽過“非遺”這個詞,但我心里卻有個堅定的念頭:我要跟媽媽學好這門手藝。
而當我真正長大,接觸到“非遺”這個沉甸甸的詞匯時,才驚覺童年掌心那枚知了殼里,竟藏著整個民族的文化肌理。母親的工作臺不過是千萬非遺中的小小切片——在蘇州繡娘飛針走線的絲縷間,在景德鎮(zhèn)匠人凝視窯火的目光里,在陜北剪紙藝人指尖翻轉的紅紙上,無數像母親一樣的手藝人,正用光陰作線,將技藝、故事與情感縫進文明的錦緞。
但這份技藝,在時代浪潮中卻漸漸有了消散的跡象。當流水線產品替代了手工器物,當電子屏上的動畫覆蓋了民間故事,那些曾照亮無數人生活的非遺技藝,正面臨著無人問津的困境。我明白,若我們這代人不伸手接住,那些在歲月中凝結的智慧,或許終將如流沙般從指縫滑落。于是,在母親教會我做第一只“毛猴”的第七年,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讓更多人看見非遺的光芒。
2019年網絡直播興起,剛上大學的我拉著母親嘗試直播。鏡頭前的她有些緊張,卻把毛猴舉得老高,想要讓屏幕另一端的觀眾看得更清楚。直播間起初冷冷清清,直到幾條彈幕“砸”進來:“這黑不溜秋的是蟑螂嗎?”“知了殼做的?好嚇人啊!這也算非遺嗎?”我紅了臉,慌亂地說:“媽,咱們暫停一下吧……”她卻搖搖頭,拿起一只毛猴對著鏡頭展示:“您瞧這毛茸茸的身子,蜷著的四肢,像不像一只小猴子?過去孩子們過年拿到毛猴,能舉著滿街跑……”她的聲音漸漸穩(wěn)下來,“您看現在還嚇人嗎?這可是老輩子人從春天的玉蘭,夏天的知了里琢磨出的趣味?!边@時,一條彈幕突然蹦出來:“原來老手藝這么有意思,以前都沒關注過!”我突然發(fā)現,原來老手藝從不缺乏魅力,只是需要被看見的窗口。從那以后,我們的直播間成了移動的非遺課堂:母親在鏡頭前進行非遺手工的制作,我在一旁進行解說,她專注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我童年時看到的模樣,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的直播間也漸漸熱鬧起來。
大學畢業(yè)后,我來到了南彩鎮(zhèn)東江頭村工作。還記得直播時總有人問:現在這些老手藝還有人做嗎?我不僅要回答有!還要讓做的人更多起來!我們在村里成立了傳承美好非遺工作室。我們想讓老手藝,真正觸碰到掌心的溫度。一開始,來參加活動的人并不多。為了提高大家的參與度,我們通過公眾號、廣播、網格群、宣傳欄同步宣傳。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被吸引過來。我們帶領社區(qū)、村莊的居民朋友們一起學習各種非遺手工技藝,看著他們從陌生到熟悉,從好奇到熱愛,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到現在,我開展的非遺志愿服務課程已覆蓋3800余人。這3800不僅僅是數字,更是3800次心手相連的觸碰,是3800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母親常說:“手藝傳到我們這代人手里,就得讓它照見年輕人的世界?!蔽医K于確信:非遺傳承的火光,正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慢慢被點亮。那些曾被視為“老古董”的技藝,正因為青年一代的熱愛與創(chuàng)新,重新長出了通向未來的根系。這一路或許仍有風雨,但每當想起母親帶著我學習非遺時的耐心,直播間里陌生網友那句“原來老手藝這么有意思”,想起每個人完成作品時眼里的光,我就知道:傳承的意義,從來不是獨自守護火種,而是讓更多人看見火光、接過火炬,讓這束光照亮更遼闊的天地!
巾幗大宣講
供稿:順義區(qū)婦聯宣傳部
整理編輯:順義區(qū)婦聯宣傳部
2025年10月16日
您看此文已用時· ,轉發(fā)只需1秒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