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不易。如果您對本人的作品感興趣,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按鈕,您的鼓勵和支持是我創(chuàng)作最大的動力。
一枚懷表、一支鋼筆和幾封家書,這是戴安瀾將軍在犧牲時留給妻子和四個未成年兒女的遺物。這些遺物由其妻子王荷馨一直珍藏,后成為其長子戴復東院士的“精神信物”。
戴安瀾南征北戰(zhàn),家書成為夫妻情感的紐帶。目前公開的家書約20余封,主要寫于1937-1942年間,多收藏于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安徽省無為市戴安瀾故居紀念館。
同古絕筆信
1942年3月22日,同古保衛(wèi)戰(zhàn)爆發(fā)前兩日,200師已陷入日軍重圍。
面對孤軍奮戰(zhàn)的絕境,作為同古保衛(wèi)戰(zhàn)中的最高指揮官戴安瀾將軍,自知九死一生,于是就提筆寫下了被譽為“抗戰(zhàn)家書之首”,與左權、張自忠絕筆并稱的《同古絕筆信》。
“親愛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后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孤軍奮斗,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yǎng)育!為國戰(zhàn)死,事極光榮……家中以后生活,望你以自立為要,切勿累及公家。諸子望你教育他們愛國立志。”
這封絕筆信既是戴安瀾將軍對國家的誓言,亦是對妻子的訣別囑托。
妻子王荷馨后來也是按照戴安瀾將軍的遺愿去做的,以柔弱之肩扛起家庭與國家責任,詮釋“英雄背后的英雄”。
面對國民政府發(fā)放的巨額撫恤金,王荷馨分文未動用于個人,而是設立“安瀾學?!辟Y助軍人遺孤。
在王荷馨的諄諄教育之下,四個子女皆謹記父親“清廉愛國”的教誨,在各自領域貢獻社會。
這封絕筆家書于2015年入選國家檔案局《中國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首批珍貴抗戰(zhàn)家書》。
明以身許國志
“倭寇未滅,何以家為?我輩軍人當以沙場為歸宿!荷馨,教育復東等,務使其知中國興亡之責全在吾輩……”
這是1939年1月率部血戰(zhàn)昆侖關擊斃日寇旅團長后,于戰(zhàn)地寫給妻子的家書。
在信中,戴安瀾將軍還夾帶戰(zhàn)斗中繳獲的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的軍刀照片戰(zhàn)利品,并附言:“此刃染寇血,留示吾兒,知父志也?!?/p>
這些信中,戴安瀾將軍一直表達著“以身許國”的堅定信念,同時也經常叮囑妻子照顧家庭、教育子女,字里行間充滿著對妻子和子女的牽掛。
“卿素明大義,當解我心。家事瑣碎,盡托于卿,愧疚難言?!?/p>
殷切教子
1940年,遠在戰(zhàn)場的戴安瀾喜聞第三子出生,就致書妻子為第三子取名,“覆東之名,寓覆滅東洋之意“,并叮囑妻子:“汝當教其成人,繼吾未竟之志。若他日馬革裹尸,此兒即戴門血脈所系。”
戴澄東(覆東)畢生致力水利工程,是著名的水利專家,曾任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致力于民生工程。2011年赴緬甸尋訪父親殉國地,取土歸國安葬。
1941年,在長子戴復東12歲生日前夕,戴安瀾將軍于云南駐防時寫下了《諭長子復東書》。
在信中,他諄諄教誨已逐漸長大的大兒子:“人生當以報國為根本,學問為枝葉。汝今在校,須刻苦攻讀,尤須明民族大義……勿效紈绔,勿慕虛名。”
戴安瀾雖戎馬倥傯,卻極為重視子女教育。他常對子女說:“國難當頭,男兒當以報國為先!”
在家書中,也常要求子女“讀書非為做官,而為明理報國?!薄K鴮懙溃?“現外侮未平,國仇未報,爾輩當以刻苦求學為第一要務。”
1942年初遠征緬甸前,戴安瀾特意趕回昆明與家人團聚數日。臨行前,他懷抱年幼的子女合影留念,并鄭重叮囑長子戴復東:“我若戰(zhàn)死沙場,你是長子,要孝順母親,照顧弟妹!”
這張照片成為家人最后的全家福。
戴復東后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學家,設計上海龍華烈士陵園時特設“將軍碑林”,鐫刻父親語錄。
結語
一紙家書,兩重山河。戴安瀾將軍的家書是其精神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字字泣血,既承載著家國大義,又飽含對妻兒的深情囑托;既是留給妻兒的最后叮嚀,更是寫給整個民族的抗戰(zhàn)宣言。這些泛黃的信箋,至今仍在訴說:何為“家國同構”,何為“雖千萬人吾往矣”。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創(chuàng)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