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播 藝 術,播 種 幸 福 。
國內(nèi)、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吳昌碩《紫藤》
晨起,翻閱書畫學習群,學生們新上傳的作品映入眼簾,心中滿是歡喜。歷經(jīng)一年潛心學習,大家進步斐然。呈現(xiàn)在眼前的花鳥畫作,格調(diào)清新如春日微風,設色淡雅似山間清泉,筆墨間蘊含著深厚的內(nèi)涵與韻味,整體毫無俗氣之感,盡顯藝術的高雅格調(diào)。
環(huán)顧當下畫壇,不少大寫意畫家因筆墨功底欠佳,作品或荒率草率,缺乏精致;或粗俗直白,失了藝術的神韻。其實,無論書法還是繪畫,風格如何變幻,有一個標準始終如一,那便是“清雅”。藝術作品需有一股雅致之氣,方能打動人心,流傳久遠。
齊白石《紅鶴》立軸
因為看到大家最近畫花鳥的整體風格,覺得有點小清新,清清朗朗,疏疏淡淡的那種感覺,讓我想起這個海上的任頤,任伯年。任頤呢,其實是海派非常有影響的一位大家,他應該比吳昌碩大四歲吧,他去世的比較早,大約可能活了五十六歲,不到六十歲就去世了,但他是海上的一個重鎮(zhèn)。無論是花鳥還是人物,都達到了很高的高度,就是格調(diào)很高。包括后來的吳昌碩啊,齊白石啊,都受他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任伯年作品
說到這,就讓我想起我們在學習書畫藝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取法。剛才說畫畫一定不能俗了。其實就是你的書畫作品俗與不俗,能不能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在畫的格調(diào)境界上能夠清雅卓絕、迥異獨立,取法很重要。所以,你看,我們一定要知道我筆下目前畫的這些東西,和書畫史上經(jīng)典當中的這些大家們相比,與誰的風格比較接近,那么我們就可以學習他,臨摹他,研究他,這就是取法。
同樣都是學習和取法,但在這個里面一定要有一種意識,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取法整個書畫史上那些經(jīng)典的作品,高格調(diào)、高境界的作品,這樣呢,即使我們不能達到經(jīng)典那樣的高度,至少能夠達到中等的一個水平。但如果我們?nèi)》ň腿》ǖ氖侵械人降脑挘覀冇诌_不到人家那個中等水平的高度,那么我們就只能得乎其下,層次很低了。
任伯年 《鶴壽》 立軸 紙本
還有一條就是,為什么一直跟大家強調(diào),學習書畫藝術一定要讀本書畫史。還曾開玩笑說過,不研究書畫史的書畫學習,都是耍流氓。
為什么這么說,說白了,書畫史就是以歷朝歷代書畫藝術中的經(jīng)典作品穿針引線穿起來的,不學書畫史,你怎么能知道整個書畫史上有哪些經(jīng)典作品呢,如果都不知道整個書畫史上有哪些經(jīng)典作品,你又怎么可能能夠畫出經(jīng)典作品呢,這是很難想象的。就如同你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你的方向在哪里,你只能是東一頭西一頭的亂撞,偶爾瞎貓碰到死耗子,即使到了你的目的地了你都不知道,然后轉悠轉悠就離開了,這就是很盲目。所以,我強調(diào)必須得學習書畫史,通過研究書畫史,知道書畫史上的經(jīng)典作品有哪些,經(jīng)典的大家有哪些,可能就會事半功倍。
陳淳松鶴圖
如果我們對書畫史有了解,知道書畫史上的經(jīng)典大家都有哪些,我們再看吳昌碩,再看齊白石的時候就會知道,他們都受過這個任伯年的影響;我們再看任伯年很多作品的時候就會認識到,任伯年的這些人物畫其實都受了明代有一個叫陳老蓮的影響。那么,這就是不斷地追根溯源,就是不斷的往源頭上走,就把你書畫藝術的眼光啊、格調(diào)啊,慢慢提高起來了,這就是取法乎上。
陳洪綬作品
陳洪綬作品
那么說到陳老蓮,因為都是姓陳,我們又都是學花鳥畫的,我們可能還會想到另外一個人,也是在明代,就是陳淳、陳白陽。他的花鳥畫的格調(diào)也很高,包括吳昌碩也好,還是齊白石,他們的花鳥畫都受到陳白陽的影響。順這個脈再往下來,包括揚州八怪當中還有一個叫李鱔的,也就是李復堂,江蘇南通人。那么這些人在花鳥畫上都是一脈相承的,從陳淳到李鱔,再到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整個花鳥畫的寫意精神、筆墨語言都是有傳承衣缽關系的。所以通過書畫史的學習,你就知道自己的作品更接近于哪家哪派,要學習的話應該怎么學,先學誰,后學誰,你才是這一個脈上的東西。脈很重要,不是正脈,難得正果。所以,你只有知道了經(jīng)典長得什么樣子,才有可能有一天把經(jīng)典畫出來。
陳淳 《書畫合璧卷》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從學習書畫藝術的方式方法,怎么能夠讓自己的作品通過這種對經(jīng)典的繼承,對書畫史上這些真正大師級人物的學習,使我們的作品和筆墨不俗氣。這些還都是學習方法和技法的層面,技永遠不可能超過道,“技近乎道”,但不能超越道。
李鱔作品
陳淳 松石萱花圖南京博物院藏
那么,除了這些以外,一個人作品不俗氣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的人不俗氣。“汝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陸游所說的這句話就是說,就詩論詩,為寫詩而寫詩是寫不出好詩的。再深一層,首先有高格調(diào)、高品位的人,才會有高格調(diào)、高品位的詩性、詩情和詩。
吳昌碩 松菊
就畫而言,如果內(nèi)心不安靜,是不可能畫出安靜的畫的;如果內(nèi)心不清雅,也是畫不出清雅畫的。也就是說,如果內(nèi)心是個俗人,名利之心很重,心里頭不是真善美的話,怎么可能畫出真善美的畫呢。所以除了技法、技巧這些東西以外,就要提高人的品味格調(diào)和境界。這個東西就是靠字外的功夫、畫外的功夫。
趙孟頫書法
王鐸書法
那么怎么提高,在天為道,在人為德。合在一起就是我們說的道德。一個人有德,把德豎立起來就近乎道,就可以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德,說到最后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人品。書論講“人品即書品”,這里這個品,有道德品質(zhì)的意思,但不全是。我們過去對它有一種誤讀,很多人認為這個人道德品質(zhì)不好,他的書畫就不可能好。最典型的例子,比如說趙孟頫,說趙孟頫的字柔媚無骨,抨擊王鐸這樣的貳臣、秦檜這樣的奸臣的字不好,等等。僅就這幾個人的書畫品味而言,他們的書畫品味不高嗎?我看未必。當然,說一個人的人品,包括了道德品質(zhì),但不僅僅指道德品質(zhì)。書論中講的這個“人品即書品”,這里這個品,更多的是指一個人的品味、格調(diào)、境界。所以說,一個人的品位格調(diào)境界高了,你的畫的品位格調(diào)境界才會高。
李鱔作品
齊白石作品
吳昌碩 沈香亭牡丹圖
那么這個人品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做人。做人有什么標準呢,我覺得一個大的標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覺得這個事情不好、不對,你一定不要去做,也一定不要強加給別人??追蜃酉矚g講“巧言令色,鮮矣仁?!?;還有“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就是說,一個人做人不能媚俗,不能沒有底線和風骨。花言巧語,一臉媚笑媚態(tài),他沒有事求你、沒有陰險欲望,他為什么要低三下四討好你呢。明明對你不滿意、有怨恨,隱藏起來,還做出是你鐵桿朋友的偽善樣子,孔子說我覺得這是很可恥的。
吳昌碩 歲朝清供圖
明 陳洪綬 梅花山鳥 軸 絹本 設色畫 縱:124.3公分 橫:49.6公分
筆者覺得在工作生活中,有一個具體可行的做人標準,就是尊老愛幼。尊敬照顧長者、老領導、老人,扶持厚愛年輕人、弱小的,但也要有度,一過度就是“足恭”,過分恭敬就會讓人不舒服,我想這就是做人的風骨。這是一個大的標準,剩下來就是你怎么對待自己,怎么對待他人,怎么對待周圍的環(huán)境。無論如何反思自己,內(nèi)心都問心無愧,我覺得這樣的人,品味格調(diào)就不低了。如果你技法又過了關,那你筆下的書畫就肯定不會俗氣了,正所謂“人奇字亦古”。
文 | 來自網(wǎng)絡
【 國際藝術大觀 】
你還在忽視書畫史嗎?學書畫必須知道的真相!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秶H藝術大觀》所推內(nèi)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國際藝術大觀 ID:gvi-art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