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歲的楊振寧先生,走了。
留下官方篇篇悼念長文,還有民間一地雞毛——許多咸吃蘿卜的瓜民,都在操心楊老先生遺產(chǎn),是否留給翁帆,能留多少?
早在今年5月,楊先生就曾突然“被去世”——實際上,老爺子只是摔了一跤,可熱搜比救護車先到。
緊跟著流出的,是一份“提前分割”的遺囑版本:子女拿走18億現(xiàn)金,翁帆只拿到清華發(fā)給院士的那套別墅“使用權”。
網(wǎng)友瞬間炸鍋:“21年端茶送水,就換來一套不能賣的學區(qū)房?”
“免費保姆”的標簽,像創(chuàng)可貼一樣啪地糊在翁帆臉上,撕都撕不掉。
18億?先別急著數(shù)錢。
先給吃瓜群眾潑盆冷水:18億這個數(shù),最早出自網(wǎng)上一篇爽文,源頭是“網(wǎng)友推算”。
不用說,得出的數(shù)字比玄學還玄。
老爺子都懶得發(fā)微博辟謠。
賈哥作為法律專業(yè)人士,說句法言法語:
不管遺囑繼承有沒有翁帆的份兒,
法定繼承,才不是“愛給不給”。
無論如何,
翁帆作為正妻,絕不是“只能拿鑰匙”的小可憐。
別忘了,2004年領證那天起,翁帆就擁有了《民法典》賦予配偶的“超級VIP”身份:
1. 婚姻存續(xù)期間,楊老哪怕講一節(jié)課掙兩千塊,都屬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先分一半;
2. 老爺子婚前個人財產(chǎn),可以遺囑自由處分,但“必留份”制度規(guī)定,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必須留足份額;
3. 翁帆今年49歲,凍了9顆卵子,法律上完全可能“再生育”,真打起官司,法院大概率會給她留“養(yǎng)娃+養(yǎng)自己”的厚底牌。
所以,別急著替才女哭墳,人家手里可能攥著一張“婚后財產(chǎn)分割”王牌,只是沒甩出來。
當然,很多人認為翁帆是“沖錢去的?”
這句話,已經(jīng)是罵了21年的陳年老梗。
2004年,28歲翁帆嫁給82歲楊振寧,輿論的唾沫星子能淹死翁帆,還能捎帶上清華。
就單單老爺子摔倒住院,翁帆24小時貼身陪床,喂飯擦身,連護工都插不上手,真演戲,奧斯卡欠她一個小金人。
所以,罵了21年的“貪財”,至今沒有實錘,只有鍵盤。
要論“爺爺輩戀愛”,楊老只能算晚輩。
齊白石83歲娶22歲胡寶珠,生四個娃,;
張大千80歲娶18歲徐雯波,直接帶出國。
發(fā)現(xiàn)沒?凡是走到人生頂點的大師,最后都想“任性一把”。
同樣的劇情,放在普通人身上叫“為老不尊”,放在楊振寧身上就叫“赤子之心”。
畢竟,誰會對一個給人類文明續(xù)命的人喊“老房子著火”?
翁帆只不過恰好成為那顆“最后禮物”,就被推上了道德燒烤架。
最絕的是,老爺子早就給妻子留好后路,他公開喊話:“我走后,她可以再嫁?!?br/>一句話堵住道德綁架——人家老公都不介意,網(wǎng)友先哭喪,戲太多了吧。
什么叫愛?
賈哥說,給你錢不如給你選擇權。
遺產(chǎn)的羅生門,把大眾最隱秘的焦慮扒了個精光:
因為你怕老,怕窮,怕孤獨,怕自己比枕邊人先走。
于是,我們把所有恐懼,投射到一個49歲女人身上——仿佛罵倒她,就能安慰自己:“看,這就是嫁院士的下場?!?br/>可翁帆偏偏活得比鍵盤結實:讀書、寫詩、開車帶老爺子看夕陽,把“遺孀”活成了“遺珠”。
18億有沒有?重要嗎?
她早已把21年活成自己的資產(chǎn),誰也分不走。
我是賈話連篇,一個笑著罵人,哭著講道理的中年男人,如你喜歡這種風格,請關注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