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這句詩本應鐫刻在緬甸的土地上,獻給長眠于此的十萬中國遠征軍將士??扇缃?,他們的墓碑早已被推土機碾作塵土,取而代之的是商業(yè)樓盤與高爾夫球場。這段被刻意抹去的歷史,藏著二戰(zhàn)中最悲壯的跨國救援,也映照出人性中最刺骨的忘恩負義。
1942年的緬甸戰(zhàn)場,是日本“切斷中國生命線”戰(zhàn)略的關鍵棋子。當日軍鐵蹄踏破仰光時,滇緬公路——這條中國西南唯一的國際補給通道危在旦夕。英國殖民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之際,中國在自身傷亡超350萬人的抗戰(zhàn)相持階段,仍抽調最精銳的第5、第6、第66軍組成遠征軍。戴著斗笠、腳穿草鞋的十萬將士跨過野人山,在熱帶瘴氣中每前進一公里就倒下三十余人。幸存者回憶:“沼澤里泡著的尸體比活人還多,黑水螞蟥鉆進鼻腔也無力拍打。”這種慘烈,換來的是同古戰(zhàn)役中戴安瀾將軍率200師死守12晝夜,以傷亡2000人的代價殲滅日軍5000余眾;是孫立人帶領113團千余名戰(zhàn)士,從仁安羌火線救出7000名英軍的戰(zhàn)爭奇跡。
第200師參謀董干才戰(zhàn)前寫給妻子的信里說:“若我化作緬甸的泥土,請告訴孩子他的父親見過最美的佛塔?!惫け鴪F長張琦犧牲前最后一句話是“炸藥包再檢查一遍”。他們本可像盟軍其他部隊那樣保存實力,卻選擇用血肉之軀為緬甸筑起防線。戰(zhàn)后統(tǒng)計顯示,遠征軍陣亡將士達6.7萬人,加上病餓而死者逾10萬,相當于每三個出征者只有一人歸來。當時緬甸民眾自發(fā)為烈士收斂遺體,在仰光、密支那等地修建了87處墓園,每逢清明總能見到中緬兩國百姓共同祭掃的場景。這種跨越國界的溫情,在七十余年后的今天看來恍如隔世。
2014年緬甸啟動“新仰光城市計劃”,將包含中國遠征軍墓地在內的城東區(qū)域劃為開發(fā)區(qū)。盡管中方多次提出遷移保護方案,緬方仍執(zhí)意用推土機碾平了最后一片烈士陵園?,F(xiàn)場照片顯示,刻著“中華遠征軍忠烈祠”的石碑被砸成三截,與建筑垃圾混在一起。更令人心寒的是緬甸史學界的集體沉默——其新版教科書將二戰(zhàn)勝利歸功于“緬甸獨立軍”,對中國遠征軍的描述只有“短暫過境的外國軍隊”一句帶過。這種系統(tǒng)性抹殺,比當年的炮火更能焚毀記憶。
丘吉爾的名言“沒有永恒的朋友”在緬甸身上得到最現(xiàn)實的印證。當中國企業(yè)在緬投資超過210億美元,當中緬油氣管道每年輸送2200萬噸原油,緬甸政客們選擇性地遺忘:正是當年那群中國軍人用生命換來他們今天議價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